第五百一十二章这么快?
一旦土默特与明朝和解,获得互市之利,察哈尔部将被彻底边缘化,最终可能被迫东迁,陷入与朝鲜、女真混战的泥潭。*兰,兰·闻·血! ?追,蕞,薪?蟑,洁_
“打来孙首领多虑了。”
俺答意味深长地说。
“本汗自有分寸。”
打来孙脸色阴晴不定,最终只能退下。
但他眼中的不甘却如野火般燃烧。
和谈成功意味着察哈尔人的末日,他必须想办法破坏这次会面!
风雪中,两支队伍逐渐接近得胜堡。
杨帆披着一件朴素的灰色道袍,在风雪中显得格外单薄。
他身后是郑钦率领的百人队和麻禄的亲兵,总共不到二百人。
“大人。”
麻禄压低声音。
“俺答狡猾如狐,和谈需万分小心。依末将之见,不如先打一场,挫其锐气再谈不迟。”
杨帆面带笑意。
“麻将军放心,本官自有准备。”
远处,蒙古骑兵的身影逐渐清晰。
为首的正是俺答,他身披华丽的大氅,左右分别是辛爱和萧芹,身后是一队精锐亲卫。
“停!”
杨帆抬手示意。双方在相距四十多米处同时停下。
麻禄紧张地环顾四周。
“大人,对方人多,不如让双方亲卫原地待命,单独约见俺答?”
巧的是,对面辛爱也策马向前,高声喊道。
“为表诚意,请双方亲卫退后,大汗愿与杨大人单独会面!”
杨帆与麻禄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正合我意。”
两匹战马踏着积雪前行,杨帆只带了一名精通蒙语的翻译。风雪中,两人的身影显得格外单薄。
俺答同样只带了一名亲信,他浓密的胡须上结满了冰晶,眼神却锐利如鹰。
“杨大人。”
俺答率先开口,声音低沉如闷雷。
“久闻大名,今日得见,果然不凡。”
杨帆颔首。
“大汗过誉了。为边境安宁,本官愿与大汗坦诚相见。”
俺答有些诧异,他原以为这位明朝官员会如其他文官一般迂腐怯懦,没想到对方如此从容。
他心中盘算着严嵩交代的条件,却不知从何开口。
就在这微妙的沉默中,远处突然传来一声暴喝。
“大汗小心!”
察哈尔汗打来孙带着亲卫如离弦之箭冲向杨帆,他眼中带着疯狂的光芒。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俘虏明朝高官,逼迫俺答交出把汉那吉!
“保护大人!”
麻禄反应极快,一声令下,郑钦已率亲兵冲上前去。
麻禄自己更是拍马疾驰,他知道此刻若退后半步,军心必乱。^6\邀+看′书,王+ /勉·费.跃^渎*
明朝火枪队突然开火,白烟在雪地上升腾。
冲在最前面的察哈尔亲卫如割麦子般倒下,就有三四十人坠马。
鲜血染红了洁白的雪地。
鞑靼亲卫从未见过如此精准的火铳射击,惊恐之下纷纷勒马后退。
只有辛爱忠心护主,冲到俺答身旁。
打来孙眼神狠厉,他听说过明军火铳装填缓慢的弱点,咬牙大喊。
“冲过去!他们来不及装弹!”
察哈尔人再次冲锋,马蹄激起漫天雪雾。
“砰!砰!砰!”
第二波火铳齐射如死神镰刀,又有四五十名察哈尔人倒下。
这次连最勇猛的战士也崩溃了,不顾打来孙的怒吼,调转马头疯狂逃窜。土默特人的阵型也被波及,出现了骚动。
“冲啊!活捉俺答!”
麻禄抓住战机,振臂高呼。卫军涌出。
“停!”
杨帆一声断喝,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
“麻将军,收兵!”
麻禄这才从战斗的狂热中清醒,急忙勒马回转。卫军训练有素,迅速回防,将杨帆团团护住。
对面,俺答临危不乱,高举金刀喝道。
“亲卫靠拢!违令者杀!”
土默特亲卫不愧是精锐,迅速结成三层防御圈,将俺答护在中央。
而察哈尔人已经彻底崩溃,打来孙带头向东逃窜,亲卫丢盔弃甲紧随其后。
风雪中,场面一时诡异至极。原本剑拔弩张的两军对峙,因为第三方搅局而变得微妙起来。
麻禄抹了把脸上的雪水,低声道。
“大人,方才为何不让末将乘胜追击?”
杨帆目光深邃。
“麻将军,我们此行为和谈而来,不是决战。若因一时意气坏了大事,边境永无宁日。”
麻禄望向对面严阵以待的土默特亲卫,不禁感叹。
“这俺答果
然枭雄本色,临危不乱,指挥若定。”
杨帆点头,目光却落在远处溃逃的察哈尔人身上。
他心中雪亮。
察哈尔与土默特的矛盾已不可调和,这些溃兵最终会东迁,在东北亚掀起新的波澜。
而这,正是他计划中的一环。
“大人,对面派人过来了!”
亲兵突然喊道。
杨帆抬眼望去,一名土默特使者策马而来,在雪地上留下一串蹄印。
那人在距离明军阵前五十步处勒马,高声喊道。
“我家大汗请明军主帅阵前一叙!”
麻禄立刻反对。
“大人,小心有诈!”
杨帆却已策马向前。
“无妨,我正想会会这位草原雄主。.2!芭!看.书¢王* ?勉?废′岳?独.”
两军在得胜堡附近重新列阵对峙。
杨帆近距离观察着对面的俺答汗,发现他虽然保持着外表的镇静,但眼中却流露出游移不定的神色。
尤其是当明军火铳手调整阵型时,俺答的瞳孔明显收缩了一下。
“看来被火铳吓坏了。”
杨帆心中暗忖。
他早就听说蒙古人轻视火器,认为装填缓慢、准头差,不如弓箭实用。
但方才明军展示的新型火铳连发两枪,装填发射的威力,显然给了这位草原霸主极大的震撼。
俺答汗心中确实翻江倒海。
他亲眼目睹察哈尔最精锐的骑兵在火铳齐射下如麦秆般倒下,那种摧枯拉朽的威力远超他的想象。
“若明军都有这等利器...”
这个念头让他不寒而栗,当即决定趁着对峙之际,尽快和谈,争取长期局面。同时,一个更隐秘的念头在他心中生根。
不惜一切代价获取火铳图纸!
杨帆带着翻译策马向前,与俺答汗仅隔两三米距离停下。风雪中,两位领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打量对方。
“大明蓟辽总督杨帆,久闻大汗威名,今日得见,荣幸之至。”
杨帆拱手行礼,语气不卑不亢。
翻译将话转述后,俺答汗打量着眼前这个看似文弱却气场强大的明国官员。
他回礼道。
“杨总督智勇双全,以少胜多,本汗佩服。”
杨帆面带笑意。
“本官乃修道之人,信奉万物平等。大汗统领草原,想必也有自己的信仰?”
“本汗是放马的人,信奉长生天。”
俺答汗回答得干脆利落,眼神警惕,不明白对方为何突然谈起信仰。
通过翻译的往来,气氛逐渐缓和。
杨帆突然话锋一转,直视俺答汗双眼。
“大汗为何要多管闲事,帮助恶人对付本官?”
这直白的质问让俺答汗脸色微变。沉默片刻后,他沉声道。
“鞑靼的平民也渴望改变。本汗...面临内部压力。”
杨帆眼中精光一闪,立刻捕捉到关键信息。
他意识到俺答汗的处境与嘉靖皇帝何其相似,都面临着民生问题的困扰,若不解决,统治势必倾覆。
“大汗此来,究竟为何?”
杨帆追问道。
俺答汗深吸一口气。
“为放马的人而来。二十年来,本汗每次到明朝,都是为了互市。”
风雪渐大,吹动两人的衣袍。
杨帆的声音穿透风雪。
“本官的变法,对种田和放马的人都有好处。但有人想阻止...”
他意味深长地停顿。
“希望大汗不是这样的人。”
俺答汗眉头紧锁。
“杨总督指的是?”
“严嵩、饶阳郡王、赵全...”
杨帆一字一顿地报出几个名字。
“这些人,大汗可熟悉?”
俺答汗有些诧异,随即恢复平静。
“杨总督想要什么?”
“他们的动向,他们的计划。”
杨帆声音冷峻。
“作为交换,和谈可以继续。”
俺答汗沉思良久,终于点头。
“本汗可以告诉你一些事。但需要保证互市重开,边境安宁。”
“成交。”
杨帆干脆地应道,随即高声下令。
“传令全军,后退百步休整!”
李文进按照约定,指挥明军全军后退一百里。
对面,辛爱也带着土默特军后退一百五十里。
麻禄回到左翼指挥退兵后,再次来到得胜堡,惊讶地发现杨帆和俺答汗已经相谈甚欢,甚至谈到了板升试验区的规划。
“大人,这...”
麻禄欲言又止。
杨帆招手让他近前。
“麻将军来得正好。大汗同意让他的
孙子把汉那吉参与管理封贡州,学习农耕之术。”
俺答汗点头补充。
“本汗希望孙子能跟着杨总督学习几年。草原也需要改变。”
三人详谈三个多时辰,直到夕阳西沉,雪地染上金色。临别时,俺答汗从腰间解下一把精致的小金刀递给杨帆。
“草原男儿的友谊,如同这把刀,永不生锈。”
杨帆郑重接过,随即从亲兵手中取过一杆火铳回赠。
“愿此物见证我们的和平。当然,这只是样品。”
他意味深长地补充。
俺答汗接过火铳,眼中划过渴望与忌惮交织的复杂神色。
他翻身上马,在暮色中高声道。
“土默特人早晚也会拥有火铳!”
马蹄声渐远,一场可能血流成河的大战,就这样消弭于无形。
次日,杨帆正伏案疾书。天边刚泛起鱼肚白,他已经拟好了两份文书。
“来人!”
杨帆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
亲兵统领赵虎应声而入。
“大人有何吩咐?”
“这份火漆密封,派快马送往土默川,亲手交到俺答汗手中。”
杨帆将第一份文书递出,又指着桌上另一份。
“这份八百里加急,直送京师内阁,务必交到徐阁老手上。”
赵虎双手接过。
“属下这就去办!”
杨帆叫住他。
“且慢。告诉送信的人,若有人问起,就说是我军报捷文书。”
待赵虎离去,杨帆走到窗前,推开窗户。冷风夹着雪粒扑面而来,让他精神为之一振。
案上那封送往土默川的信中,详细写了三个封贡州分别对应蓟辽、宣大、三边,这是平息百年边患的第一步。
“大人,您一夜未眠?”
麻禄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杨帆转身,见麻禄端着热粥站在门口。
“进来吧。正好有事与你商议。”
麻禄将粥放在案上,瞥见桌上密密麻麻的笔记。
“大人这是在谋划什么?”
“你看这里。”
杨帆指向地图上三个标记点。
“我打算在这三处设立封贡州,作为缓冲。土默特人可以在此贸易定居,我们则派驻官员管理。”
麻禄皱眉。
“让鞑子住进大明疆土?朝中那些言官怕是要炸锅。”
“所以需要徐阁老在朝中周旋。”
杨帆啜了口热粥。
“我在奏折中暗示他可以利用杨博做文章。兵部出面,阻力会小些。”
“大人深谋远虑。”
麻禄叹服,随即压低声音。
“但下官担心,土默特人狼子野心,不会真心归附。”
杨帆放下粥碗,目光锐利如刀。
“所以他们需要这个。”
他从案下取出一杆火铳。
“没有新式火铳,局面随时可能逆转。封贡州是明面上的棋子,这才是真正的底牌。”
正说话间,李文进匆匆赶来。
“大人,京师来人了!徐阁老派了心腹送信。”
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被带了进来,从贴身处取出一封密信。
“阁老说,请杨公亲启。”
杨帆拆开火漆,快速浏览后,嘴角微扬。
“徐阁老已经说服皇上,同意赐俺答'顺义王'封号。”
“这么快?”
麻禄惊讶道。
“朝中有人好办事啊。”
杨帆将信纸凑近烛火,看着它化为灰烬。
“徐阶在信中说,严嵩称病不朝,他的党羽暂时偃旗息鼓。”
李文进若有所思。
“严党不会善罢甘休。”
“当然不会。”
杨帆冷笑。
“所以我们要趁热打铁。麻将军,你去准备封贡州驻军事宜;李大人,你负责拟定边民纠纷裁决章程。记住,所有文书必须滴水不漏,不能给严党留下把柄。”
二人领命而去。
杨帆走出衙门,发现大同街市已张灯结彩,百姓们自发庆祝边境大捷。
欢呼声传入耳中,他却无心分享这份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