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求速死醉剑书生

第四百七十三章天凉了!有些人该退场了!

洪武二十九年,二月的第十四天。′兰?兰_闻.血. ?埂/薪?最-全.

当时间来到了第十四天的时候,大明就真的动起来了。

首先自然是李景隆,李景隆带领着一批先头部队,率先是出了军营。

他们的目标方向,十分的明确。

就是朝着北朝的方向而来的。

李景隆此行的目的和方针只有二十个字概括。

那就是……

协助南朝,搅乱南朝的内政!

佯攻北朝,激化北朝的矛盾。

至于为什么和杨帆给他们下达的指令不太一样呢?

其实是一样的。

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为什么这么说?

杨帆既然是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命令,自由发挥。

那么就并不是让李景隆等人按部就班的按照自己定下来的作战大方向全盘照抄。

而是有自己的想法。

或者说是让李景隆等人去理解杨帆这么做的一个核心点事什么?

李景隆作为晋国公,又是大明的战神,更是一名将军。

他自然是很快就理解到了杨帆的想法。

杨帆先前所说要协助北朝其实不然。

协助北朝的话,不管是协助还是攻打。

南朝都会觉得他们大明就是在攻打北朝。

而且先前杨帆就一直强调这一个论调。

北朝就是现在支离破碎了起来。

而且这种情况,大部分时候都是由大明造成的。

北朝的大火。

北朝的内斗。

北朝的沦陷。

等等!

几乎都是和大明有关,再加上大明先前就说过要谈和。

结果反手就火烧了大半个北朝。

所以大明在北朝的心里面是没有信用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

哪怕是大明真的要出兵增援北朝,北朝也会觉得是假的都是假的。

不过是大明的一个又诈降的手段而已。

当然!

大明不管如何说,都是要假装一下,还是要假装是要去增援北朝。

所以,杨帆的这个帮助北朝,在李景隆认为,只不过是一手缓兵之计。

真正的做法,就是让南朝攻打北朝。

而且还要让北朝不要跑。

是的。

杨帆的这一个帮助北朝实际上真正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北朝不要跑。

毕竟如果大明出兵的话北朝肯定就跑了。

到时候!

人家掀桌了,不就不玩了吗?

李景隆充分的理解了杨帆的意思,于是直接就是冲向了北朝。

而且……

最关键的是什么?

李景隆他们只能这么做。

为什么?

因为大明一旦是派兵前往南朝,任何一点风吹草动。

都足够了。

都足够惊吓到北朝。\6¢妖.墈,书,罔\ ,更,新?醉,全.

北朝现在是有增援,也是有更多的北朝军增援。

是大内义弘的增援,但是不管如何增援,北朝现在就是比南朝式微。

正是因为这种情况下……

北朝要是看到大明还派兵增援南朝。

这不炸了吗?

哪怕足利义嗣这样子的莽夫也知道不可能对抗两个敌人吧?

足利义嗣是莽,他是战功赫赫,是真正的拼杀出来的战功。

但是战功是战功,并不代表他没脑子。

所以如果大明真的增援了南朝,甚至是有一点向南朝的行动。

都会惊动到北朝。

哪怕大明对南朝宣战,就是要大张旗鼓,就是要告诉所有人大明就是要对南朝下手。

也没人信。

为什么?

因为首先就是南朝和大明之间的信誉。

在北朝心中是要比北朝和大明的信誉要高的。

因为大明是真的帮助过南朝。

首先九州,就是大明和南朝商议过后,大明让出来的。

为的就是一份情报。

然后之前大明和金刚理禅师一起合作过,里应外合剿灭了北朝军。

让北朝元气大伤。

这些的这些,都足以说明了大明确实是更倾向于南朝。

所以说大明要攻打南朝甚至是向南朝宣战。

北朝打死都不信的。

而且大明只要动身,那必然就是向着其中一方。

不管是南朝还是北朝都是这么想的。

为什么?

因为三方势力之中,很难有出现一方势力能吃得下两方势力围攻的。

大明是厉害。

南朝和北朝都很承认大明

的实力。

大明的实力,毋庸置疑。

但是就目前情况,他们觉得哪怕是强大如大明,在面对前有南朝,后有北朝的情况而且都是精兵强将的时候。

大明也不可能有太大的胜算。

哪怕是赢。

也是惨胜。

他们不认为大明做好了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举动。

恐怕都没做好两败俱伤的举动。

所以!

大明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说都是要向着其中一方。

而这一方!

最不可能就是北朝。

所以大明不可能直接去找南朝,不可能进攻南朝。

只能是冲着北朝而来,而且还要带着诚意,佯装是和北朝谈和,周旋。

最后直接就发起来冲锋。

先闷死北朝再说。

再激化北朝的矛盾,当然了李景隆肯定不可能真的将北朝给一网打尽。

要佯攻。

这也是为什么是佯攻了。

是的!

只是佯攻北朝而已,北朝的实力已经很弱了。

要是真的进攻北朝,北朝在大明和南朝的进攻之下,必然是承受不住。

为什么?

因为南朝的实力也很强。.墈!书~屋¨ ,更.歆\嶵?全^

现阶段在博多的南朝的兵力要比现阶段在博多的北朝的兵力还要多。

所以要是一旦真的打起来大明还帮助南朝。

那没事了。

那必然就是北朝沦陷了。

要是一旦沦陷,北朝就彻底的毁灭了。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李景隆要佯攻的原因。

“总兵大人这一招,真是太脏了!”

“我要是没领悟的话恐怕都还呆呆傻傻的去帮南朝!”

李景隆一想到自己当时一开始就要去协助南朝。

他都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了好吧。

要激化北朝的矛盾,搅乱南朝的内政。

就只有一个办法。

让自以为是的南朝,真正的尝到苦头。

然后将原本就已经隐藏起来,粉饰起来的内政混乱,彻底的暴露出来。

为什么这么说?

毕竟金刚理禅师和怀良亲王其实说实话都是掌权者。

而金刚理禅师已经不是掌权者很多年了。

但是他曾经是长庆天皇。

也就是下台了之后,重新上台的。

但是还是没有恢复真正的长庆天皇之位。

不过依旧是曾经的掌权者的。

而怀良亲王就不用说了。

怀良亲王同样也是一个掌权者。

他是离开了长庆天皇之后依旧是掌权者的存在。

只是现在……

他这么多年的掌权者的身份要离开自己了。

然后恢复听从另外一个掌权者的一个存在。

这样子的一个身份,其实是很尴尬的。

毕竟做惯了王,再次做别人的手下,那种感觉就不一样了。

只是怀良亲王终究是有一点忠心存在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怀良亲王一直都是十分的敬重长庆天皇的。

也就是金刚理禅师。

而现在,由于双方都做过掌权者,金刚理禅师这么多年没做过掌权者。

从而导致了金刚理禅师哪怕是真的发号施令了,怀良亲王也有点儿不接受。

这也是为什么撤退的时候会爆发矛盾。

只是因为金刚理禅师撤退的确实是对的。

让这一层矛盾给埋藏了下来。

隐藏了起来。

但是……

这矛盾要是再次激化呢?

那是不是就乱了。

就比如这一次如果大明只是佯攻北朝。

然后和北朝一起给南朝一次巨大的败仗呢?

事情会如何收场!

此时此刻,李景隆就是这么想的。

只能说……

玩战术的心是真的脏,他没想到杨帆会想到这么损的计策。

这是要从内部瓦解掉南朝和北朝。

然后再一个接着一个的收拾掉。

而李景隆此时已经带领着大部队,朝着北朝而去。

……

当然。

李景隆自己带兵直接前往北朝。

李景隆带去的基本都是一些义军,精锐部队也有一部分但是很少。

毕竟这一次李景隆要出力的并不多。

主要还是要消耗义军的数量才行。

按理说……

大明这些天时间里面义军消耗的这么多,死伤这么严重的情况下。

义军应该会有所察觉。

毕竟哪怕倭国人再笨,大明的精锐部队一点都没损失。

死的全是他们这些人。

那肯定就有话要说。

不过!

很可惜的是大明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哪怕真的义军死的人多一点但是抚恤金什么的大明已经是拉满了。

当然!

到时候抚恤金到没到位就不好说了。

毕竟,到时候真的全面打起来了之后,倭国本地人都少了。

别说是给抚恤金了,抚恤金怕是没到,人就先没了。

所以先承诺着,到时候再说到时候再说。

主打一个“到时候”!

此时此刻,李景隆就这么带着义军出发了,而且行军速度也不慢。

毕竟本来就不远。

……

至于吴亚夫,则是带领着另外一支队伍,绕到了北朝之后。

北朝不是有增援吗?

那么吴亚夫要做的就是截断了。

同时……

吴亚夫也要将辽东水师给拿出来了。

为什么呢?

吴亚夫虽然也是理解了杨帆的话,但是他也做出来了延伸。

毕竟就这么看的话,北朝的援军,实际上还是足利义满下达的指令。

那么吴亚夫要做的就是截断这一道指令。

那么怎么做呢。

把他们的后勤补给以及是可能出现的援兵给彻底的拦截了。

那么辽东水师就能发挥作用了。

辽东水师攻打博多,还是有些困难。

别看倭国虽然地方小,但是总不能开着战船在倭国地上跑吧?

这不是开玩笑嘛?

所以要做的辽东水师就是攻打北朝镇守的边关。

北朝虽然被烧了不少,但是还是有不少城池没有沦陷的不是吗?

甚至听说足利义满回到了北朝之后,直接就是迁都了。

哪怕是准备迁都,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此时此刻的吴亚夫,带着大部队也是离开了。

他负责是截断北朝可能出现的援军。

将他们堵死在了支援的路上。

到时候北朝自顾不暇,哪里还管得了这破博多。

要是一旦是被切断,那么事情就好玩了。

当然!

大明三处作战,对于大明而言本身压力是非常的大。

目前来看,大明要和南朝北朝作战,然后还要和北朝真正的大战。

辽东水师也是需要一定的兵力的。

此时此刻,吴亚夫带走了不少的精锐部队。

义军则是留下来了给李景隆等人。

也就是说大明现在其实精锐部队少了不少。

留给杨帆等人的精兵强将已经不多了。

不过杨帆依旧是将沈炼也派出去了。

沈炼。

吴亚夫。

李景隆他们负责三条线作战。

杨帆则是坐镇指挥,此时此刻的沈炼也带着一小戳人朝着北朝而来。

如果说……

李景隆是在明,那么沈炼就在暗了。

李景隆是从大方向上搅乱南朝的内政。

毕竟只要南朝兵败,那么南朝的内政就会彻底崩塌。

不说崩塌。

肯定是有所怀疑了。

对决策等等的怀疑。

上位者的决策,往往是会影响到方方面面。

输赢是一方面。

对于上位者的信心又是一方面。

这也是为什么之后会有主战派和主和派的原因。

立场不同。

就肯定会分出来不同的派系已经是不同意见。

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所以!

李景隆只要是击败南朝就可以了。

这是南朝内政的搅乱。

但是北朝矛盾的激化,可是没有这么简单。

北朝的矛盾,主要还是大内义弘和足利义嗣的矛盾。

这两人的矛盾。

通过北朝的胜仗,是完全不行的。

那么就只有一个出路,那就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只要能让北朝自己内部乱起来。

就足够了。

而打败了南朝,北朝的凝聚力肯定就好起来了。

毕竟足利义嗣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大内义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原谅足利义嗣。

这可不是什么好结果。

所以事情就会彻底的发生改变了。

那么问题就显而易见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

到时候南朝真的被逼退甚至是付出巨大的代价。

足利义嗣和大内义弘极有可能会再次的合作。

甚至是和好如初。

哪怕不和好如初,那也是一起回忆往昔

然后慢慢的放下仇恨,过了很久之后,就会认错。

那可不是杨帆想要的。

沈炼要做的就是要在这时候激化北朝的矛盾。

……

与此同时。

随着李景隆等人都是陆陆续续的离开了军营之后……

杨帆也出了主帐,看着天空上弥漫起来的硝烟,平静的开口道:

“天,有点凉了!”

“有些人也该退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