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6章 威逼或者利诱
人活一世都是被名利驱使,要么为名,要么为利,要么就是想要名利双收。
两者相辅相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了名,则可用名来赚钱,这个李慎在前世见的多了,先以大义入局,大力凛然,
博得世人赞叹认可,后再谋求利益,手段虽然层出不穷,可基本都是那些招式。
而有了利者,则可用利来出名,这个李慎在前世也是一样的见过,不知道多少有钱人以产业入局,出现在公共视野当中。
博得世人认知好感,后再扬名立万,再谋求利益,手段招数无独有偶,不外乎还是那几种。
所以李慎被问到如何能够让这些医学世家拿出自己家族中的药方时,李慎胸有成竹。
无外乎威逼利诱罢了。
这件事李慎在数年前就已经有此想法,奈何那时李慎也是麻烦缠身,正与世家士族纠缠,无暇他顾,一时作罢。
如今李慎被勾起了当初的想法,才提了出来。
至于说医学世家的问题,以李慎如今的地位和势力,他有很多种办法。
只不过就看李慎的心情罢了。
“王爷,不知有何计划,需要我等做什么?”看到纪王那个表情就让李修为不寒而栗。
孙思邈与世无争,可他不一样,李修为可是曾经做过太医令的,对于外界颇为熟悉。
他深知纪王可不是什么善类,甚至怀疑纪王会不会上门去抢。
李慎摇了摇头笑着回道:
“这个不需要你们做什么,你们的任务就是在将来辨别每一张药方的真实度和药效准确性。
并且一字不差的记录在案。
而且还要分门别类,就跟就跟医学院那边一样,分什么内科,外科,妇科等等。
说实话,本王觉得人力有时穷,与其博而泛,不如精而专,唯有匠心独运,方能致远。”
“王爷说的好,与其博而泛,不如精而专,老道其实也有这样的想法,
对于那些少年郎,老道想要他们一科学期,等学有所成之后,再去研究其他的科目。
这样就可以学而精,精益求精。
不会博而不精。
医学院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病患多,能够让大夫们积累大量的经验,
医者需要的就是经验。”听到李慎的话,孙思邈拍手叫好。
他自幼学医,对医之一道非常的痴迷,为此游历四方,四处给人看病,为的就是增长见识,积累经验。
他明白李慎所言是快速培养一名医者的办法。
“可是王爷,让那些人拿出配方可不是容易得事情。这里面有很大的利益冲突。
尤其是一些独家秘方,就算是用钱也买不来。”李修为其实也是医学世家。
这个时候的医者大部分都是医学世家出身,讲究的是,传里不传外,传男不传女。
“这个自然是有很多办法,比如等价交换,我们医学院也记载了很多疑难杂症的药方,
论价值也不比他们这些医学世家的药方差。
我们可以给他们下帖子,说是学术交流,给他们看目录,他们若是感兴趣呢,我们就允许他们拿同等的药方交换。
哪怕是二换一也行,不怕吃亏。”李慎解释道,这是他想出来的第一个办法,等价交换。
医学院的药方可不是医学世家可比的,里面收录了许许多多的药方,不少都是前来进修的人在治病的时候提供的。
免费学习进修可不是真的免费。
“王爷,医学院进修的大夫中也有不少的医学世家人,他们无需交换也知道不少的药方。
而且现在很多医学世家的人都到医学院来学习,主要是学习我们的新医术,手术的治疗,顺便也学习治疗一些疑难杂症。
他们付出的代价也不过是效力五年而已。”
李修为提出了问题,学医院是开放式的,为的就是要为大唐培养更多的医学人才。
医学院根本无法服务到全国各地,只能通过这个方法来让其他地方的人也能接受更好的医疗。
所以医学世家的人过来学习也无法阻止。
李慎听后却是嘿嘿一笑:
“嘿嘿,这个就需要本大王出马了,我们可没有同意他们可以将医学院学到的东西在外面施展。
我们教的东西都是为了在医学院救人用的。
出去救人必须要经过我们的同意才可以,不然就是抢本王的饭碗。
抢本王饭碗的人必须死,到时候要么交出等价药方,要么他就是谋反,满门抄斩,家破人亡。
本王相信他们知道怎么选择。”
李慎脸上露出了阴险的笑容,自己干的可是一次壮举,一将功成万骨枯,
李慎不介意用点非常手段来达成目的。
医学世家而已,自己可是堂堂亲王,只要占一点理就可以为所欲为。
“谋反?王爷,这未免有些牵强了吧?”李修为惊讶的说道,不给你药方就谋反,朝廷也不会同意的啊。
“牵强?修为啊,你也在官场待过,怎么还如此死板呢。
本王不吓一吓他们,他们怎么可能就番。
这世间除了黑和白,还有灰色,而本王就代表灰色,就像刚刚你们说的。
纵使千万人,我往矣,本王愿意为此壮举背上骂名。”
李慎仰头四十五度,一脸的刚毅。
“王爷大义,让老道敬佩。”孙思邈躬身行礼赞叹一声。
只有一旁的李修为有些不寒而栗,这纪王真的是魔鬼,竟然将栽赃陷害,草菅人命说的这么大义凛然。
他已经心中决定,回头立刻回族里将此事告知族长,让族长主动上交药方。
可莫要让纪王找上门去,到时候不但药方要交,还被其他人耻笑就犯不上了。
“孙神医不必多礼,一切为了天下苍生。”李慎摇头谦虚。
“不错,一切为了天下苍生。”孙思邈点头。
这个借口太强大了,天下苍生啊,也就神仙敢这么说。
“郎君,膳食已经备好,不如跟孙神医用膳吧。
你们边吃边聊。”这时陆定娘进来说道。
“好,孙神医,我们去用膳吧,今天大喜的日子,跟本王多喝几杯。”
(我看评论有人说孙行的事,回复一下,孙行是有史料记载的,并且已经发现了孙行的志铭。
孙行为孙思邈的长子,调露年间,进士及第,武则天对其非常赏识,做过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御史大夫。
是武则天政权的重臣。
孙思邈三个儿子当中唯一有记载的。
对于年龄,记载其是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卒,时年六十岁。也就是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生人。
孙思邈是682年死的,所以大家觉得孙思邈是多大岁数有的孙行?
不是作者瞎编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