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3章 匈奴易九姓
相比较而言还是前面八个姓氏更容易靠。
虽然前面八个姓氏在大秦帝国内也都有氏族,但总归前面八个姓氏要么出于边塞之地要么是国乱之时易姓,解释起来更方便一些。
须卜阿黎耶听了一通,心中记了一通“如此说来,我夏人十部可易为姒、扈、斟、灌、鄩、彤城、褒、相、巢九姓氏,那么我就应该易为姒姓。”
张不疑有补“姒姓居于帝国中有大族,你要称姒姓,该再取氏。”
姒姓是上古八姓之一,又是前朝国姓,即使千年过去了,姒姓大宗又怎会没落,张不疑如此善意提醒须卜阿黎耶既是怕惹来麻烦,也是为了免得须卜阿黎耶挨打。
这点儿事须卜阿黎耶还是懂的“那么我就该称姒姓锡氏。”
张不疑同意,再叫须卜阿黎耶记得先禀请扶苏。
因为易姓不是小事,不管是在锡丰国之外还是在锡丰国之内。
就以须卜阿黎耶而言,须卜阿黎耶要易姓改制并驱使着其他部族也易姓改制,最起码得有扶苏的认可和政治赋能,要不然既没有政治背书也没有资源冗余的须卜阿黎耶很难做成易姓改制事。
在这件事上扶苏当然没有为难须卜阿黎耶,毕竟这关系到西秦王国与治下藩国的民族融合,而且这事就是扶苏和嬴宏驱使着匈奴人去做的。
不过扶苏也只是认可了须卜阿黎耶易姓为姒姓锡氏,并许可须卜阿黎耶在自己部族内赐姓,至于锡丰国内其他部族再易姓,就需要再向扶苏禀请。
因为扶苏将是欧洲的统治者,扶苏不能将分封权力下放到治下藩王手中,免得走汉武帝制推恩令的老路。
藩国之内,藩王对有功有势者赏赐土地财产扶苏管不住,但具备政治赋能权力,能对正统权做出解释的权力只有扶苏可以拥有。
须卜阿黎耶得了姓氏便迫不及待的自己改姓名为姒姓锡氏黎,简称为锡黎。
此时锡丰国内诸部族也已经全部回来,须卜阿黎耶便在马里查河与萨登河、梅里奇河交汇之地召开大会。
说是大会,却不似大秦帝国的哪一次大会、会议,其实就和原本历史上蒙古的忽里勒台一样,是诸部族首领带着各自部族所有人到这个地方聚集,诸部族首领再设大帐开会商议事情。
这次大会,先不是须卜阿黎耶主持,而是张不疑手擎扶苏的诰令在高台之上向诸部族宣读。
“秦二世皇帝六年,史纪年849年,秦摄政王诰:
孤惟昊穹垂宪,华夷共沐王风,六合归仁,荒服咸遵华礼。
匈奴首须卜阿黎耶,率其控弦之众,破多瑙河以西蛮方,戮其枭帅,摧其僭鼎,拓地万里而献图籍于大犴,功既昭于日月,诚宜表于丹青。
咨尔须卜阿黎耶,今为王之股肱,着晋藩王爵,锡以玄圭赤绶,赐国号曰\"锡丰\",永镇巴尔干之土。
尔其慎守封疆,毋纵部族寇边,勤修职贡,勿效戎狄鸱张。
若能使毡帐之民习耕织,化佩刀之俗为揖让,则孤当遣博士为尔筑明堂,颁《秦律》以正纲纪。
此诰之封,荫旺尔后,宗藩之秩,安基业寿,布以四方,明于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