弑宋三言其寒

第107章 御史登台

“翰林院的还去逛青楼?他们自视清高,巴不得把城里的勾栏瓦舍都剔除出去,不会也来这里凑热闹吧?”


要说进奏院的官报使人身败名裂,翰林院的笔墨,足以覆灭九族。


天子看了翰林院专门写的抹黑文章,不会无动于衷,也难怪宋况会小声询问柳弊。


“没看见翰林院,但外界有风声说皇城司来人,就混在他们之中。”


一个翰林院还不够,柳弊又搬出皇城司,他这边一提及,马德紧随着恰到好处插了一句话。


“知府大人,我也听说有皇城司潜伏在附近,原来大家都知道!”


都知道?怎么就我不知道?


宋况看向身后临安府衙的大小官员,他们全都摇头晃脑表示不知。


“王利!给你定个办事不力,罚三月俸禄,最近就去家里好好歇着,别来衙门里惹事了!”


王通判可以说是飞来横祸,他还想为自己争辩,却发现知府在朝自己递眼色。


此时他后知后觉,才明白此举是知府在给开脱罪名,别说三个月俸禄,罚他三年也行!


“下官知错!下官这就走!”


王通判头也不回领人离去,看他那样子不像是受罚,更像是得到褒奖。


送走一个麻烦,柳弊心情稍好,在宋况引荐下,去一一见过参与此事的官员,除去地方基层的小官,其余多是与礼部相关联的。


更多是来看热闹,想一睹祭祀盛事场面的闲散人等,张仪案站在高台一角,不停挥动手中双色令旗,四方鼓声擂动,乐师和穿着祭祀打扮的舞女登场。


完整的祭流程,是欢快轻松的,鼓乐一响,引来忙碌一天的人们,围在木栅栏外向内眺望。


他们眼里看到了舞动的婀娜身段,也看到高台下面簇拥着的官员,位于正中的那几位才是主角。


三座由未曾蜕壳的粮食堆积成的小山,几乎与高台有同样高度,一张长条桌堆满祭品,三根通天香被点燃,冒着幽幽烟气,使闻到的人心神安宁。


来自地动中心的灾民,听到悠扬旋律后,竟开始掩面哭泣,那声音凄怆动人,连上天都忍不住,用乌云遮住了脸面。


每逢祭祀,总有阴风起,张仪案看到旌旗招展,旗帜被风吹的猎猎作响,立刻翻转令旗,让人将耸立在八方的火盆点燃。


桐油混杂着木柴燃烧,散发出一股独特的气味,穿过人群缝隙,飘向更远的街巷。


近日来市井流传出许多关于地动的传闻,当朝廷决定举行祈福祭祀,一切流言蜚语全成了事实。


要说不会慌乱,这是在骗人,百姓都在等待祭祀顺利,自发送来些瓜果蔬菜和鲜花等物,作为他们的一份心意。


祭祀是向天地索取,所以千万不能吝啬。


以往临安城里时常会有大小不一的祭祀活动,以往时候柳弊都是看客,今次作为主导者,还未曾登台,就已经有些冒汗了。


心思再缜密沉稳的人,也需要时间来适应,没有人生来就会这些。


佩刀的护卫扛着太师椅来到高台布置好,侍从端着热茶糕点,摆满每一座茶几。


等张仪案的令旗终于停下来,就有礼官请诸位大人上台观礼。


孟青玄走在最前,往后半个身位是吴青玉和柳弊,他们三人先行,后面才是临安府的官员。


似是察觉到柳弊的异样,吴青玉低声揶揄道:“没想到还有你拿不准的事情,上去坐着喝茶而已,以后你会经常这样。”


礼部的官员,很少会亲力亲为,习惯当大爷坐着收钱,才是这边的为官之道。


被吴青玉说教,柳弊翻了翻白眼,予以还击道:“这话还轮不到你来说,你这么守规矩,在礼部真可惜了。”


“此间事毕,我带你去见个人,算是给你补上送螃蟹的功劳。”


吴青玉罕见地向他透露风声,表明螃蟹的事情还没有完。


柳弊把脸一沉,苦笑道:“现在我看到横着走的就打怵,要是能帮我搪塞过去,请你吃饭。”


两人交谈间,走上高台落座,屁股接触椅子的瞬间,柳弊就感到有无数双眼睛在看着自己,监视着一举一动。


其他官员有说有笑,喝茶吃点心,没有任何拘束。


孟青玄更为自在,耸耸肩来到台前,面向四面八方的观众,宣布祭祀庆典的开始。


“祈地平安!月华庇佑!愿人间无有灾厄!”


他的声音高亢洪亮,那副严肃的面容,使得柳弊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感。


“献牲畜,奏盛乐,唱弘歌!”


捧着祭祀专用礼器的乐师们,奏响玄妙节拍,在火光映衬下,祭司领着人们载歌载舞,围绕着粮山不停舞动。


茉莉等人挤在观众的最前排,炯炯有神望着祭台这边。


许多北人社的成员都过来捧场,他们希望这短暂的太平日子,能变得再长久些。


谁都没有注意到,从队伍的末端,混进来许多带着短刀的不速之客。


他们混进人群里,快速靠近那些服饰穿着不错的人身旁站定。


孟青玄站在高台正中,念诵着祭祀规章,在心里默默掐算着一刻钟的时间。


“快到一刻钟了。”


柳弊同样在观察周围人群里有无异样,左右却怎么也看不到石上流的身影。


一流的飞贼在行动之前,绝不会暴露自身行踪。


“我想了想,还是不能让大哥冒风险。”


吴青玉要起身,被柳弊伸手拦住。


“他家世显赫,不能死在这里。”


“江湖约定,石上流不会真杀他。”


“你来担保?若孟青玄身死,不止是你,连同柳家都将连根拔起,死无葬身之地!”


吴青玉忽然想起,自己曾调查过柳弊的家室。


他虽无妻无子,却有一宗族,是城西湖畔的柳家,以制作手工艺品为生,柳家巷里里外外能有三四百口,全是柳弊的亲戚。


千里迢迢赶到临安城,还能有如此规模的家族,想必祖上也曾辉煌过。


只是不逢时运,沦落到这般田地。


柳弊的弱点很少,宗族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