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群情激愤
案台上早己铺上了一张锦绣地图,李世民指着这幅地图说道“这是长安都城的全景图,事无巨细全部标注有方位,当年前朝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意图谋反,把这幅图从江都带回来,想着有朝一日身登大宝派上用场,想不到德不配位,被随扈江东骁果反杀,后来中原大乱,王世充,瓦岗军翟让、李密,宋金刚、薛家父子等战乱各方势力登场角逐,这幅图兜兜转转最终落入我手,想不到今日竟有大用,可见这冥冥中自有天意吧...”
秦王叹息了一会,才继续肃容说道“诸将请看,这是玄武门,这是玄武湖,这是大明宫,这是太极宫,这是紫心殿,这是长门苑,这是北衙...”
说到北衙,秦王面色凝重,环视诸将,“北衙驻有一万名的元从禁军,都是父皇从军中精挑细选的能征善战之士,是由左金吾卫大将军刘弘基统领,守卫整个长安都城和皇宫大内...”说到这,秦王开始沉吟不语。*天*禧!暁\税·蛧! _更/辛?嶵!全\
秦王府诸将都是身经百战的沙场老将,兵法韬略个个在行,自然知道秦王沉吟不语是什么缘故。
果然,秦王李世民皱紧眉头说道“我们满打满算今晚能带进宫的只有300黑骑士,这一万名的元从禁军我们能对付的了吗?”
诸将没有一个人作声,这元从禁军是大唐皇帝李渊从太原起兵时带出来的骁勇,百战余生,这战力可想而知。
“关键不是我们能不能打赢这些元从禁军,而是此次玄武门行动突出的就是一个快字,只有雷霆万钧之势控制大内才是成败关键,哪怕是多耽搁一息时间,也会功败垂成”。
“玄龄说的没错,只要,只要...”长孙无忌却卡在那里说不下去了。
大家心里明镜似的,长孙无忌没有说下去的话就是那一句,“只要惊动了大唐皇帝李渊,别说对付这一万名的元从禁军,只要大唐皇帝能够发出勤王敕令,万事休矣”。¨捖\本′鰰,戦/ \追*罪_芯_蟑^洁?
“嗯”,秦王李世民点点头。
这一万多的宫廷元从禁军就像一座大山一样紧紧压在了秦王府诸将头上。
同时诸将心里也万分明白,在皇宫大内与禁军相搏,武力再强也没有用,这不像虎牢关之战,有施展的空间,可以有战略纵深,在皇宫大内里可没办法使用重装具甲骑兵,这黑骑士没有战马己经战力减半,而且失去了骑兵的机动,想要一举突袭控制住大唐皇帝李渊,那就绝对不能惊动任何一个元从禁军,不然密密麻麻的元从禁军勤王过来,秦王府众将纵有三头六臂也抵挡不住。
秦王李世民与长孙无忌嘀咕几句,然后向着诸将说道“我知道诸将心里在担忧什么,可即使这个担忧比天还大,我们也要想办法逾越过去,我在这里借用三国姜伯约的一句话勉励自己,‘纵使前路困顿难行,我们也要砥砺奋进’,此次决策发动玄武门行动,绝非针对父皇,更不是谋逆造反,实在是东宫与齐王府逼的我们无路可走,才不得己出此下策,众将都知道...”
说到这里,李世民神色黯淡,“我曾向父皇上书请求出洛阳就藩,本意是做一个太平王爷,成为大唐帝国屏障外敌的藩王,父皇本己经亲口答应,敕令也下到了尚书省,可东宫太子却一首卡着不放,理由说出来可能不值一哂,说朝廷离不开我这个天策上将军,中外诸军事都要仰仗我这个秦王,其实还不是怕我尾大不掉,害怕我趁机经营洛阳惊扰了他的太子之位...”
众将都默默的听着李世民说话,这些前因后果诸将都心知肚明。
“哼哼,即便不让我出洛阳就藩那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做个安乐公的王爷,与诸将一起在长安城逍遥快活,可是近两年来却把我李世民身上的实权剥的一干二净,我这个天策上将军说白了就是个无职无权的富家翁,可能比长安城的一个守门小卒都要凄凉。?咸`鱼?墈`书. ·毋,错*内/容¢”
说到这,李世民脸现悲凉之色,诸将心里也跟着是愁肠百转。
“要说做个富家翁也不错,那就风花雪月半生美酒半生醉的了此残生,做个逍遥自在的王爷,倒也不枉此生,可是,唉!竟然有奸人挑拨,说扬文干谋反是秦王府幕后指使,又假借天命之说给秦王府泼脏水,唉!!!”秦王李世民意兴阑珊的叹气道。
秦王府诸将都怔怔的听着,这三年秦王过的怎么样,他们一清二楚。
“就是你们,一个个被征调的征调,被罢黜的罢黜,房玄龄、杜如晦两人还被陛下敕令永远不得踏进秦王府半步,明眼之人一眼便能看出这是在孤立我李世民,我权柄俱失,身边又没有人,父皇在日我还有口安生饭吃,要是父皇百年,以齐王李元吉的凶残,我李世民恐死无葬身之地,就是诸位,那也是难有好下场,可叹房玄龄、杜如晦与诸公皆有经天纬地之才,却要一辈子埋没黄泉了。”
说到这,秦王李世民的嘴唇微微颤抖。
诸将皆默不作声,他们都明白,秦王所说之言绝非危言耸听,有道是“无情最是帝王家”,一旦涉及到皇位传承,多么绝情的事情都会做的出来,这种灭门祸事可能连
个征兆都没有,他们这些人一首追随秦王,身上早就被打上了烙印,一旦秦王失势,便像秦王所说的死无葬身之地也不足为奇,就算是能够苟且偷生,再想要如今日这般的荣华富贵,那也是痴心妄想。
“以前太子大哥还能一碗水端平,可是因为前些时日杨文干造反,父皇派我出兵灭了杨文干,太子大哥就又怨恨上我了,谁都知道杨文干是东宫太子的老部下,而他造反的甲胄武器那么凑巧还是东宫运过去的,东宫太子那边就怀疑是我秦王府这边设下的圈套,意图用造反名义拖太子下水,这真是可笑,我李世民征战沙场多年,会用这种下三滥招数去泼太子府的脏水吗?但凡是有点脑子的人也会想的到,东宫太子地位稳固,用得着派一个杨文干去造反夺位吗?这难道不是自寻死路?唉!也怪自己太年轻,当时一心想着把杨文干的造反扑灭了,好向父皇交差,在打扫战场时不小心把所有刻有东宫标志的甲胄武器也一并呈交给了父皇,导致父皇猜忌了太子大哥,这太子大哥一定会以为是我故意栽赃的,看来我便是有一百张嘴也洗不清这个嫌疑了”。
诸将前段时间才刚跟随秦王出兵灭了杨文干,对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自然知道的一清二楚,当时诸将还相当兴奋,说这次捉了东宫太子府造反的铁证,太子被废指日可待,秦王上位便是板上钉钉的事,可谁曾想到太子府危机处理得当,单凭太子一个人坦荡入宫面圣便化解了此事,诸将才知道是把这件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当时诸将还纷纷劝说秦王落井下石,一举把东宫太子府团灭了,却都被秦王拒绝了,秦王说他绝对不相信太子大哥会做出造反之事,并且约束秦王府的人不要插手此事,不要着了别人的道,给别人当了枪使,诸将当时还不解,有这么好的机会却不懂得把握,心中还暗怪秦王妇人之仁,错失良机,现在看来,秦王是早就预料到了这个事情的后果。
“这个事情摆明是有人挑拨东宫和秦王府的关系,我们受命于陛下灭贼,据实上报战果,太子那边怎么也怪不到秦王府吧”。
“话不能这么说,贼是你灭的,东西是你呈上去的,这叫死无对证,不怪你秦王府怪谁?”
“这话有道理”,秦王府诸将纷纷点头。
“哦,屁是我放的,但大家都穿着裤子,凭什么怪到我头上来,难道你闻过我的屁眼”只有尉迟敬德不服的嘟囔道。
没人理会尉迟敬德这句话,他说的话就像放屁。
“怪不得东宫这段时间咄咄逼人,原来是认定我们秦王府栽赃”。
“栽赃是一回事,秦王殿下战功卓著,东宫怎不忌惮,早就想除之而后快,就算没有栽赃这事,一样没有好果子吃”。
“再加上齐王那个老阴逼使绊子,不断给秦王府抹黑,在东宫吹秦王府的坏水,我们哪里会有好果子吃”,尉迟敬德补的这一句话倒是获得了一众大老粗的认可,齐王李元吉使坏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事。
“还有那个假卫道士魏徵,明目张胆的劝太子尽早下毒手除掉秦王,说什么功高不可赏,为了江山社稷,为了朝局平衡,只有罢黜秦王为庶民才能让朝廷安稳,这是什么屁话,秦王身为大唐的擎天之柱,他们为了权力竟然不顾大唐的江山社稷,要自毁长城,看着吧!我们有一天被突厥人抓去做了羊羔,一个个不得好死他们才乐意,才消了他们的心头之恨,这叫我等如何心服”。
“就是就是”,秦王府诸将顿时义愤填膺,一个个恨不得痛扁那个太子府洗马魏徵一顿。
“这几年秦王殿下韬光养晦,只想做个富家翁,碍着他东宫啥事了,更碍不着他齐王,可偏偏天不遂人愿,你越示弱,人家越骑在你头上拉屎,委曲求全换来的是什么?换来的是咱们的秦王府放个屁都有人管,被人嫌三嫌西,外头看着我们是秦王府好像风光,其实连个永安门的军头都不如,这叫活的什么滋味?”
这些军中大老粗本没多少墨水,说出来的话更是粗鄙无文,不过大家相处久了,早就见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