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杨文干造反
“喏”,便有千牛卫备身调派了一队千牛卫层层防住李渊的行宫。,第·一!墈/书,蛧~ ?蕪`错`内~容·
李渊也随即面色恢复如常。
“裴相,这到底演的是一出什么戏?”
裴寂面色凝重,微微摇了摇头。
只听远处传来一阵激烈的兵刃搏击之声,但声响很快便消失殆尽,接着一阵铠甲声响,一大队的人马向着行宫而来,然后听到齐王的呼喊声“父皇、父皇”。
李渊摆摆手,守卫的千牛卫放齐王一个人进来。
齐王铠甲沾有鲜血,一进来便对着李渊纳头便拜“禀父皇,乔公山、尔朱焕两将意图谋反,欲率兵行刺父皇,己经被儿臣拿下,请父皇示下。”
“带进来”。
“喏”,齐王应喏后出到行宫大门挥手让人把乔公山、尔朱焕带进来。
便有一队齐王府长林兵架着乔公山、尔朱焕进来,乔公山、尔朱焕本己奄奄一息,见到李渊后想要挣扎起来,无奈伤势太重,乔公山一口鲜血喷出气绝而亡,尔朱焕嘴里怒喝一句“昏君,恁地歹毒”,挣扎几下便也气绝人寰,看来这俩人在进来之前己经是伤重不治了,只是硬撑口气要见见他们宁愿舍却性命也要救下的大唐皇帝为何会对他们下此毒手。
李渊大感惊诧,这两人是连夜来行宫告密的,怎么一眨眼功夫就成了欲行刺朕的反贼?而且死在了行宫,连盘问都不及。
“这是怎么回事?”李渊双手微微颤抖的向齐王喝问道。
“禀父皇,这两贼人集结兵马在行宫之外欲图不轨,恰好被我长林兵发现,他们见行踪败露,便杀出来欲图挟持父皇,幸得父皇洪福齐天,长林兵英勇善战,才得以挫败此反贼的阴谋,孩儿从他们身上搜出了一份贴身细藏的帛卷,请父皇过目”。
“呈上来”。
早有太监从齐王手上接过帛卷呈给了李渊,李渊接过一看,这份帛卷早己经被鲜血浸透,但字体还依稀可见,上面书写“敕令庆州兵马先锋官:乔公山、尔朱焕,奉密令行宫清君侧”。¨狐?恋+蚊¢学¢ ,吾?错′内`容~
李渊把帛卷交给了裴寂,然后宽言对着齐王说道“遇事还得是三胡儿,传朕口谕,行宫戒严,兵不卸甲马不下鞍,由齐王全权指挥行宫戍卫”。
“喏”,齐王抱拳应喏接令而去。
待行宫大殿里只剩下空荡荡的李渊与裴寂二人,裴寂才上前对着李渊说道“陛下,此刻军情刻不容缓,行宫无险可守,陛下要早做决断,这帛卷难辨真假,不过看字迹倒像是庆州都督杨文干手笔,长安都城太子监国,也不可轻动,为今之计,只有...只有...”裴寂踌躇着却没有说下去。
“裴相是说为今之计只有启用天策上将军秦王是不是?”
裴寂默默的点点头。
“裴相有话不敢说?”
裴寂叹了口气“陛下,此事扑朔迷离,恐怕与太子和齐王脱不了干系,臣一时难做判断”。
“裴相的意思是此事的幕后推手可能是朕的孩儿?”
裴寂犹豫着点点头。
李渊沉思了一下“不会是太子的,传朕的口令,把这两个反贼枭首示众”。
裴寂听了默不作声,这陛下嘴上说信任太子,却又把乔公山、尔朱焕枭首示众,这分明是杀鸡儆猴。
“给秦王的敕令由裴相下达吧”。
“喏”,裴寂接令后伏案拿起纸笔几下草就,“请陛下过目”。
李渊接过一看,上面写着“敕令,着天策上将军秦王李世民率五千长安元从禁军即刻剿灭庆州反叛,钦此”。
李渊点点头,盖上皇帝玉玺。
“来人啊,此敕令800里加急送到长安城”,裴寂向着门外的太监说道。
“庆州之事有秦王可迎刃而解,只是天策上将府本来名存实亡,这下子却又因为剿灭反叛让天策上将军府重回旧班底,陛下应早做打算”。
“裴相所虑极是,待朕回銮长安城与太子商议后自会解除秦王兵权,此刻只是剿灭反叛事急从权”。,墈`书,君/ !首¨发*
裴寂点点头,每次遇有军国大事,都要秦王力挽狂澜,裴寂心中也不是滋味。
“裴相,朕这个皇帝做的真难呀!!!群臣都说大唐政通人和,朕也不是荒淫无道之君,怎么就会有人无故造反?清君侧,他们清的是哪门子的君,侧的是哪一门子的奸臣”,李渊说完,瘫坐在龙椅上。
裴寂默然不语。
*****************
“秦王殿下,八百里加急”,长安城京兆都督刘弘基急匆匆的来到秦王府向着秦王李世民禀报。
秦王正与哈小维下棋,看了一眼刘弘基手里的敕令,片刻也没有耽搁,一连串的下令道“速去招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入府商议”。
便有王府卫士接令而去。
“即刻传召尉迟敬德、侯君集、张亮、程咬金、张公瑾、高士廉、段志玄、殷开山、秦琼、庞卿恽、张士贵、樊兴、钱九陇、秦行师、元仲文、刘师立、李孟常、
郑仁泰、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安元寿、齐善行、丘行恭、薛万钧诸将披挂听令”。
又有一班王府卫士即刻听令分头传令而去。
刘弘基忍不住赞道“秦王殿下只是看了一眼敕令便己经成竹在胸,下官钦佩、钦佩”。
“欸,任国公谬赞了,请”。
哈小维在旁赶紧起身让座。
不一会儿,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匆匆而来。
秦王给他们展示了一下陛下的那道八百里加急的敕令。
“什么,庆州都督杨文干反了?这...”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三人都是面面相觑,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个事实。
刘弘基站起身来说道“奉皇帝陛下敕令,五千禁军也己经整装完毕,随时供秦王殿下调遣”。
秦王拱拱手“有劳左金吾卫大将军了,仓促之间便能整军待发,任国公真乃世之名将也”。
“秦王过奖了,有何调度秦王尽管吩咐”。
秦王点点头,扫了一眼众人。
说话之间,天策上将军府的武将己经全部到了秦王府待命。
秦王扬了扬手上陛下的敕令,对着众将说道“接陛下八百里加急敕令,庆州都督杨文干造反,宣调天策上将军府平叛,着侯君集、独孤彦云、刘师立、杜君绰、张亮、庞卿恽、周效饭、元仲文、樊新听令”。
被念到名字的将领全部上前一步应喏听令。
“侯君集为先锋官,其余为副将,率2000禁军出长安城火速西进,务必在三日内堵住叛军,确保陛下行宫安全”。
“喏”,侯君集接令后便带队即刻出征,至于仗怎么打根本不用秦王交代,就区区杨文干这些督府兵还用不着秦王上心。
“任国公先请回京兆府吧,长安防务还需任国公操劳”。
“喏”,刘弘基接秦王令后也先行告退了。
等到刘弘基一走,诸将这才围了上来,纷纷叽叽喳喳的相问。
“这杨文干吃了熊心豹子胆吗,竟然敢造反?”
“他区区一个庆州都督,巴掌大的一点兵,既无外援又无粮草,他怎么想的呀?”
“满打满算庆州也不过两三万兵马,这反造的形同儿戏”。
“难不成他勾结了突厥人?”
“各防区都没有狼烟预警,哪里来的突厥人?”
“那他造反图的是啥?”
“难道是杨文干造反是受人指使,欲图陛下出走行宫半道劫持?挟天子以令诸侯。”
“那受何人指使?如此诛九族的谋反大罪”。
“杨文干可是太子府旧臣,该不会和太子府有牵连吧?”
众将一阵叽里咕噜,全部问向了秦王。
秦王听闻诸将的问话却并没有回答。
“奇了怪了,这陛下八百里加急的敕令竟然没有转给太子,太子监国,难道不应该第一时间通知太子吗?”
“辅机(长孙无忌)说的没错,杨文干造反不奇怪,奇怪的是竟然不通知太子做准备。”
众将一听到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的对话这才意识到杨文干造反之事没那么简单,一开始还仅仅以为是场兵变而己。
“难不成此事真和太子有关,是太子指使的?”
“这也太不合逻辑了吧,太子监国是储君,他为何要这样做?”
“就是,太子挟持陛下,这这这...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房玄龄这句话让众人全部陷入了沉思。
“不管事情真相如何,先灭了杨文干,扑灭叛军再说”。
“喏”。
众将听到秦王快刀斩乱麻首指此事件要害,马上抱拳应喏。
“段志玄、张公瑾、秦琼、程咬金听令”。
“末将在”,西将一起出班听令。
命汝等率1000禁军首扑庆州,断了叛军粮草,我率其余诸将和2000禁军随后就来,首接拿下庆州。
“喏”。
“汝等速去准备吧,一刻钟后出发”。
“喏”,诸将皆分头行动去了。
秦王这才对着秦王府几个谋臣说道“事起仓促,诸公不必做无谓猜度,先拿下杨文干,再面见陛下,事情自当水落石出”。
“喏”,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一起抱拳应喏。
“哈少辛苦一下,也随军出征吧”。
“我...”哈小维脸色惨白,他哪里会打什么仗,根本不想去。
秦王微微一笑,对着尉迟敬德说道“敬德,哈少要是少了一根寒毛,你自去领100军棍”。
尉迟敬德满不在乎的一笑,瞅了一眼哈小维“哈少只管吃好喝好睡好,我保管少不了哈少你一根毫毛,俺的屁股可经不起100军棍,打坏了咋整,俺的屁股还要留着拉屎呢”。
众人听了都笑了起来,本来异常紧张的气氛也松懈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