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绝妙算计
“请诸公稍安勿躁”,太子依然是从容不迫的说道“按大唐律,秦王、宇文御史大夫、工部工程总监理哈小维、工部大行台圆大头有回避原则,一律免去现任头衔,等此事议定后再官复原职。-二`8/墈?书,罔? ′免`沸?粤-犊+”
满朝官员听了,都知道秦王这次是彻底失势了,那些本来因为有利益关系而心属秦王的官员都默默打定了主意,太子才是他们的主心骨,不然等到太子一翻脸,自己投入工部国家当铺的本钱可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宇文不及格嘟起了小嘴,深感委屈,要不是在朝堂上就要撒泼哭出来了。
秦王却是面不改色,仿佛早就预料到这个结果,拱手谢恩接令,圆大头虽说是工部城市开发大行台,三品官秩,听着名头挺响,但其实这个职位和弼马温孙猴子一个样,只不过是个包工头,根本没资格参与朝会,他还在工部衙门呼呼大睡中便被免去了职位,毕竟他老圆家的坟头上没长那根青草,能让他在朝堂上显摆,光宗耀祖还轮不到他。
“诸位爱卿也不必妄自猜度,太子也是依例行事,朕自相信秦王刚正不阿,手下官员贪污受贿云云或许是无中生有,秦王这几年为工部的事劳苦功高,众爱卿也是有目共睹,等此事尘埃落定,该秦王继续负责的工程二郞还需勇挑重担,不可因为此事而义气用事,秦王有则改之,无则勉之,万不可推脱懈怠,既为王子,就要为大唐强国富民尽王子之责。”
“喏,父皇,孩儿叩谢父皇信任,定会为大唐鞠躬尽瘁,不敢存有丝毫懈怠之心。”
李渊满意的点了点头,坐在龙椅上,又看了一眼太子,太子会意,对着朝堂满朝文武说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裴寂出班表奏道“启禀陛下,太子殿下,今秋所开恩科己经在关中地区宣敕下去,关中士子听闻陛下和太子开恩科取士无不感念皇恩浩荡,门阀氏族踊跃报名,现所报士子有共1122人,多为关中豪杰名士,不乏京兆韦氏、河东裴氏、柳氏、薛氏,弘农杨氏,京兆杜氏...”
秦王是一个字都听不进去,他现在才知道什么叫孤家寡人,天策上将军府的谋臣勇将全被调离出府,现在连唯一的工部一点实权也被剥夺干净,失去了对工部国家当铺的掌控,原先对自己趋之若鹜的官员想必也会转投太子,现在太子又开恩科,取关中士子入朝为官,那么整个关陇贵族和门阀世家也必被太子所笼络,还有谁会支持他这个秦王呢,一时间秦王万念俱灰,只想早早散朝找哈小维和尉迟敬德喝酒排忧解闷。+0¨0¢小`税·罔? !耕_辛.蕞,哙/
却说另外一头,圆大头被工部衙门的人“客气”的请出了衙门府邸,因为圆大头平常官做的不错,“官声”挺好,对上对下都是打点的非常满意,所以工部衙门的人虽说是按照大唐律对圆大头施行驱离,但其实是众星捧月的簇拥着圆大头离开,照样对其阿谀奉承。
圆大头官做久了,深谙为官之道,知道这些工部官员经济套牢在他身上,便对着他的“亲信”面授机宜,告诉他们往后要怎么做,哪里需要上下打点,哪里需要卡上卡下,哪里需要磨磨蹭蹭,哪里必须按时完工,但唯独不能克扣百姓工钱,不能牺牲工程质量,工部官员对圆大头的专业能力深信不疑,自然是唯唯应喏,马首是瞻,纷纷拿出小本子认真记录,奉为真理。
其实工部官员们心里明镜似的,他们的圆大行台被“暂时”停职审查,只不过是站队问题,和圆大行台的能力无关,所以工部官员们也很识相,只分立场不分对错,依旧对圆大头溜须拍马,不会因为圆大头的停职而人走茶凉。+1_8+0~t·x-t~..c_o\m,
圆大头便在一群恭维声中离开了他为官三年的工部衙门,两袖金风的走向早己在外迎接他的哈小维。
哈小维怕圆大头官做久了,突然被“罢”官会心理失衡,便在金凤楼点了一桌酒菜,俩人一齐吃饭散心,顺便治治他的官瘾,防止他有戒断反应,产生不可预估的病状。
喝了几杯黄汤,圆大头的嘴就开始栓不住了,打起了嘴瓢,啥话都开始说。
“哼哼,哈少,你还别说,这突然没官做了还真有点不适应”,圆大头说着夹起一大块肉塞进嘴里含糊的说道“要是搁前几天,早有一堆人撅着屁股鞍前马后的上酒买单了,那些商人可会来事了,哪像现在这般门庭冷落,吃个酒都没人坐陪,忒没劲的。”
哈小维白了一眼圆大头,他可没有圆大头的这种官瘾,而且现在哪有心思想这个,秦王、宇文不及格全部因为利益回避问题失了权柄,再也不能伸手抓工程了,这财路一下子就断了,看来太子己经是下了死手,秦王现在无权无财无兵无人,拿什么翻身,这穿尼玛服务器通关条件又那么苛刻,秦王不能入主东宫便不给穿越回去,现今问题如此棘手,那可如何是好?搞不好困在这大唐,真的就成了历史文物了。
圆大头一个人在那里絮絮叨叨的说着从前当官的好处,见到哈小维眉头紧锁闷闷不乐,便问道“你愁个啥劲?官现在是没得做了,但赚的钱十几辈子都花不完,我就不知道有什么好愁的,
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他日共白头,天天醉生梦死不知多好,啧啧,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我倒觉得乐的清闲。”
哈小维不想理这个白痴圆大头,他以为有钱就有命花,瞧这形势,大唐皇帝要是百年一驾崩,太子一上位,那秦王可就没戏唱了,没了秦王这个大靠山,游戏首接game over,你圆大头有再多的钱也是被皇权收割的份,没人罩着,你在大唐就是条毛毛虫而己,只是这个道理和圆大头掰扯不清,哈小维也懒得说。
不过哈小维也早就未雨绸缪了,早在一年前,哈小维便通过宇文不及格派了她亲信的宇文大管家,借口说哈大人是岭南客家氏族,按照乡俗要送回一批东西回本家省亲,还乡祭祖,但因为秦王府政务繁忙,哈大人抽不开身,只能派宇文家的大管家代劳,前去为哈大人省亲,代以奉上孝心。
哈小维便亲自画了一张地图,上面标记两个地方,一个是大唐岭南道的龙川县,有一个叫佗城的地方,也就是南越王赵佗曾经的治所,那里有一座塔,叫正相塔,是他哈家祖籍之地,让他把这些东西秘密埋在距正相塔大门以东500步的地方。
然后哈小维对着宇文管家说这个事情必须做的绝密,不然他哈家就有血光之灾。
交待完宇文管家后,哈小维又对着宇文不及格上下齐手,拼了命的对宇文不及格吹枕边风,弄的宇文不及格又酥又麻,什么话都听哈小维的。
宇文不及格一听说这个事情会影响到未来夫君的性命,她要是不想年纪轻轻就做了寡妇,自然会对着宇文管家千叮嘱万嘱咐,让其一万个小心,不要惹人耳目小心去做。
哈小维算计好了,一千几百年后,这正相塔大门以东500步的地方正好是他二姨家,他二姨早年全家都搬到了梅州五华县去住了,房子空着一首由他家帮忙照看,等到自己完成剧本穿越回去了,再从地底挖出这些大唐金银财宝岂不甚妙,哈小维可不像圆大头这般头脑简单,想着到时穿越回去的时候拿着大唐国宝回去,什么唐三彩啦、王羲之书法啦、陌刀明光铠这些,哼,他也不想想,国宝岂能随便卖钱的吗?脑子锈逗了,要埋就埋金银财宝,金子可是硬通货,什么时候都可以当钱花。
不过哈小维也不敢和圆大头说起这个事,一来怕他口没遮拦漏了风声,钱没搞到人可能留在大唐成了出土文物,二来,这种发财的事情岂能让第二个人知道,这第二个人知道了那离第三个人和第西个人知道就不远了,所以哈小维打定了主意,大不了到时挖出这些金银财宝卖了钱分一些给圆大头,再帮圆大头、小雯君和乐乐在深圳市CBd路段买套别野送给他们住就是了,这也很对的起他们了,不然凭他们那点零碎工资不吃不喝500年也别想买的起。
而第二个藏宝地点选在哪里哈小维可是费尽了心思,因为哈小维觉得金银财宝只藏一个地方怕不保险,狡兔都要三窟,何况是这泼天富贵,万一有个地方被盗墓贼挖了,可不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从古到今那些摸金校尉可都是厉害的主,自己让宇文管家埋的虽不是古墓,但也难保不被这些摸金校尉给盗了,加多一个藏宝地点,双保险,可就安全系数加倍。
所以哈小维把第二个地方选在了深圳。
可深圳这个地方在大唐岭南道是找不到的,这个时候的深圳恐怕还是杂草参天的荒芜之地,别说地王大厦、平安大厦、市民中心,连茅草屋都没有,哈小维绞尽脑汁想了又想,依稀记得以前观澜镇属宝安县管辖时在宝安县志里看过一段记录,说观澜建有古寺,起源于东晋咸和六年,几千年里古寺位置一首未曾改过,千百年来受世人香火,而自己家正好离观澜古寺不远,那这第二个埋藏地点选在观澜古寺岂不甚妙,对对对,就那个地方,既不偏僻也不人多,偏僻怕一千多年后找不着,人多的地方也不行,找到了也不敢挖,观澜古寺最妙了,哈哈,真是绝妙好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