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京西大山

第二天,天还没亮,苏浩便从炕上爬起,来到了堂屋中。


他是被老爷子在院里发出的咳嗽声叫醒的。


匆匆地洗了把脸,便是穿着他的劳保服,登上他的翻毛大皮靴,挎上他的“军挎”、水壶,还一手拿着两根绑腿带子,一手拎着撅把子步枪,着急忙慌地出了屋。


“这个,背着。”


老爷子看到苏浩,也没问他昨晚睡得如何,也不管他还没有吃早饭,直接扔给了他一个帆布袋。


让他挎上。


那是矿区里矿工们下矿时挎着的帆布袋。


灰白色,敞口的,有两根带子,可以挎在身上,形状更像兜子。袋子的正面,同样印有一颗红星和“安全生产”四个大字。


这帆布袋很大,以苏浩近一米八的身高,袋口在腰上,袋底都到了他的膝盖处。


矿工们用的一些小工具,如安全帽、矿灯、大号电钻、一米长的钻头等,以及炸药雷管等都可以装进去。


很实用。


苏浩打开看了一下,看到里面主要是一些钢丝套、粗细麻绳,还有3副较大型的捕兽夹等。


捕兽夹是铸铁的,中央有踏板,两边是锯齿口的那种。


足足有大海碗的碗口大小。


一看就很生猛。


这种捕兽夹是专门为捕猎野猪、熊等较大型的猛兽准备的。


狼被它夹住,都得残废。


而那支让苏浩垂涎欲滴的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则被老爷子很骄傲地挎着,没有交给苏浩。


属于摸一摸都不许的那种。


还有一只狗。


也不是什么猎犬,黑白花的,就是一只乡下人养的土狗。苏浩不明白,老爷子带着这样一只土狗上山能干什么?


遇到狼,一口就得被咬死。


“爷爷,黑子呢?”


苏浩问。


黑子,老爷子养的一只德国黑背,是早些年从光头系部队里搞来的幼崽。从小养大的,跟了老爷子快10年了。


到了现在,虽然有点老了,但还是不失为捕猎的好助手。


今年过年的时候,原主和老妈、妹妹回村子过年,还见过。只是不知道,老爷子此次上山为什么不带它?


苏浩不但惦记老爷子的枪,对这黑子同样惦记。


“走!”


老爷子没有回答,说了一声,便直接走出了院门。“让孩子吃了饭再走啊!”


奶奶迈动着两只小脚急匆匆跑了出来。


“你让他吃饭,咋不早做?饿着吧。”


院门外传来老爷子的声音。


“奶奶,我不饿。”


苏浩冲着奶奶说了一声,便是也跑了出去。


“咱们今天往山里直线距离走十里地,到二郎山止步!”


“打上绑腿!”


看到苏浩跟上,老爷子站住,头也不回地说着。


老爷子今天打扮得同样紧成利索。虽然还是那身黑袄黑裤,但却是也打了绑腿,腰间还系了一根腰带。


三指宽,牛皮的,皮带扣锃亮。


右肩头上挎着枪,左腰处还挂着一把皮套装的军用匕首,后腰间斜插着他的那根大烟袋。


苏浩照办。


他知道,这个很重要。既可以防虫蛇,又可以防止被荆棘等绊住裤腿。


所以也就早早做了准备。


只是老爷子叫得急,他没有顾上打。


也好在老爷子看他早有准备。不然,恐怕今天也就不用去了,老爷子直接会让他回去


睡觉。


然后滚回四九城,扛麻包去。


连基本知识都不懂,还敢进山?


打好绑腿后,二人继续上路。


一路上,老爷子闷头在前面走,苏浩在后面闷头跟,都没有说话。


那只土狗也一直跟在老爷子左右,摇着尾巴,不声不响。


倒也是像条好狗。


应该是也总随着老爷子进山,知道什么时候该叫,什么时候闭嘴。


至于遇到野兽能帮上多少忙?苏浩摇头。


出了村庄,前面是一条砾石沟,中间满是带棱角的砾石。左右山上,树木倒是葱茏,但此时看上去也只是黑乎乎的一片。


“知道这条路通哪里吗?”


老爷子指着砾石沟向左的一条山路问着。


“知道。”苏浩回答,“这条路通矿区,也通那条到口外的‘京西古道’!这条路通山里。”又是一指砾石沟。


老爷子点点头。


“这几年,矿区的肉食跟不上,矿区领导以打虎为名,组织基干民兵进山,进行了好几次大型的围猎。


那条古道两边的大山里,野物差不多都被打光了。


那里就不要去了。”


又是一指眼前的砾石沟,“就算是这条沟的尽头,进山五里之内的地方,也已经围猎过两次了,恐怕也不剩什么大牲口了。


我们今天要往里走走。”


对苏浩说着。


所谓的“京西古道”,那是由门头沟通往塞外张家口,甚至是更远的内蒙古大草原的一条古道。


这条古道自古以来一直很繁华。


像什么传说中的杨家将征西,金兀术入宋,甚至是元朝蒙古人南侵,走的都是这条古道。


著名的八达岭古长城,就横亘在这条古道上。


和平时期,这条古道则是一条通商大道。


四九城商人赶着毛驴,推着独轮车,带着瓷器、金属制品等出塞外;塞外的商人赶着骆驼,成群的牛羊进四九城,也都走这条古道。


就算是京西矿区拉煤的毛驴队,也走这条路。


元朝词人马致远写的那首“枯藤老树昏鸦”词句,描写的就是这条古道上的情景。


还有詹天佑修建的那条“人”字型铁路,也是顺着这条古道修建的。


到了八十年代以后,这条古道才算是渐渐的废弃不用。


而沿着砾石沟向南,那就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京西大山”。


所谓的“京西大山”只是一个统称。一大半属于太行山脉,兼跨燕山山脉的一小段。说起来很广袤,但实际上适合野兽生存的地方并不大。


不像东北的老林子,一望无际,浩瀚无边。


主要是它的周围都有人类居住,有人类的各种活动。


比如老爷子说的矿区不定期围猎;也比如东南方向,成为了军事禁区。


等等。


但由于燕山山脉在山海关又与东北的兴安岭相连,东北的一些野物,也会顺着山脉跑到京西大山中来。


小一点的,像狍子、獾子,猞猁等;大一点的,像东北虎、熊瞎子等等。


也有一些是土生土长的。


比如山里的山鹿、野狼等。


山鹿体型较小,不如东北的梅花鹿个头大;野狼也属于土狼,个头相对较小不说,凶猛程度也远不及东北狼。


脚下的石头不是鹅卵石,而是很咯脚的砾石。苏浩走的都是深一脚、浅一脚的。


也得亏他穿的是翻毛皮鞋,黑色橡胶制的鞋底。若是还穿着寻常的布鞋,那一定会硌得脚板心生疼。


“要是有一双后世的军勾就更好了。”


苏浩得陇望蜀,不禁又是想着。


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即使是现在部队的特种兵,大概都穿的还是胶底鞋。老爷子现在穿的,就是这种胶底军鞋。


走起这样的沟路来,还是蛮快的。


不过这就不主要是鞋的问题了,而是老爷子常年在大山里打游击锻炼出来的。


苏浩是比不了的。


天色大亮的时候,他们才出了沟,算是进入了大山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