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代价

在投资领域浸淫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股票市场变幻莫测,尤其对于使用了高倍杠杆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每日上下浮动的价格足以让人一夜暴富或是破产清算,而敢于在这样的背景下动用超过本金十二倍以上资金进行交易者,往往要么是拥有足够信息渠道操控盘面的大庄家。

要么是对某个公司基本面研究得极其透彻、对未来走势抱持极高信心的专业人士。

可是这位陈建显然不属于两者中的任何一类。

根据情报分析得出结论,此人持有的基础资本相当有限,并不具备成为幕后操盘手的实力。

同时也没有明显迹象表明他对安盛公司的未来发展掌握了多少确凿证据。

因此,在李家豪看来,这样一个看似毫无根基的外行人竟能如此大胆地利用杠杆工具参与到这场金融游戏中,简直是令人费解至极。

究竟是什么样的自信或理由支撑着他作出这样的决定呢?这成了让李家豪最为好奇也是最为不安的一个谜题。

此刻,在李家豪的心中,已经将陈建视为要么是一个完全失去理智的疯子,要么就是一名赌瘾极大的狂热赌徒。

对于一般人来说,谁会疯狂到以十二倍杠杆率进场投资?稍微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哪怕安胜公司的股价只再下跌区区1.9元华夏币,就意味着这个人将面临彻底破产的风险。

这种风险程度极高,足以让人夜不能寐。

虽然他自己也对自己的操盘能力相当有信心,但从没敢过冒险用如此高的杠杆率操作,那其中隐藏的巨大潜在危险不是轻易就能扛得住的。

可没想到的是,眼前这个男人竟然真的敢于做出这样的豪赌,这怎能不令李家豪感到震惊?

但不过一瞬间,另一个念头却如闪电般划过脑海,让原本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嘴角甚至勾起了笑容。

“一开始我还真担心为了实现吞并安盛的梦想,可能得付出不小的代价。”

李家豪突然放声大笑,仿佛看到了光明未来的方向,“可是照目前的情况看,恐怕我不光能顺利收购这家公司,而且很可能还能从中赚得盆满钵满!”

旁边的助理似乎也领会到了老板言外之意背后的精妙算计,“所以老板是想通过这种方式锁住陈先生利用高杠杆获取的资金?”

助理试探性地问道,眼中闪烁着钦佩与兴奋交杂的光芒。

“没错!”确定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李家豪立刻吩咐道:

“你马上去联络宇文平先生,请他即刻来见我。

我们必须尽快制定出一个万无一失的战略计划!”语气中透露出一种势在必得的决心,就像是狩猎者盯上了即将落入陷阱的猎物一般,眼神锐利无比。

陈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全部资料早已被李家豪那边探知得一清二楚,不仅如此,李家豪还精心布局,准备把他手中的资金一点点吞下。

这个消息若被任何人得知,恐怕都会不寒而栗。

但换作任何一个人处在他的位置,也许也会做出与李家豪一样的选择。

目前,安胜公司的经营状况依旧不容乐观,哪怕今日股价有所反弹,那也不过是因为昨日市场上出现了一笔数额惊人的交易单,刺激了市场的情绪,使股价得以回暖而已。

不过,这种由外部力量推动形成的短期波动终归是短暂的,就像夜空中的流星,美丽却转瞬即逝。

等这样的突变性刺激效果逐渐消退之后,安胜公司在股市中的表现又将回到原点,继续其跌宕起伏的命运。

除非,在这过程中有意外的好消息传来——比如公司宣布重大技术突破或并购成功,或者是某位神秘的幕后金主横空出世决定对安胜公司进行控股操作——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扭转当前不利的局面。

对于李家豪而言,现在他手中掌握的信息已经足够令他稳坐钓鱼台了。

因为他非常清楚陈建所处的位置以及可能采取的行动路线。

因此只需静静地等待最佳时机来临:

当对方把资金投入市场时再伺机而动。

再加上考虑到之前安胜公司的现状,他对最终能轻松吃掉这笔投资满是信心。

在这场看似波澜不惊却实则暗流涌动的博弈中,李家豪就像是一个耐心十足的老猎手,静静地守候着猎物步入陷阱。

目前,李家豪心中的计划就是如此精密而残忍。

他不仅想要吃掉陈建投入的本金,更渴望通过一系列精心布局,让陈建立足不稳,最后不得不面对自己所有的杠杆配资被套死的命运。

这种贪婪而又不失算计的想法在他心中燃烧,仿佛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暗中操控着这一切。

银行在股市表现不佳时确实握有权力,能够强制平仓以减少风险暴露,这意味着它可以通过快速抛售客户利用高杠杆购入的股票来回笼部分资金,尽量降低损失。

然而,现实总是比理论复杂得多。

尤其是在像安盛这样一家公司遭遇重大负面消息冲击后,其股价极有可能出现断崖式下跌的情景下,银行即使反应迅速也难逃一劫。

这是因为当市场上有着浓厚恐慌情绪时,几乎没有人愿意站出来接盘已经严重缩水,甚至可能还会继续下探价格范围内的任何资产。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银行立即启动紧急措施进行止损处理,也无法保证能成功脱身。

因为一旦出现大规模抛售,市场上的买单量就会变得极为有限,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待售订单都将以极低的价格成交或者根本无法找到买家。

这就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

越没人接手,则股价跌得越狠。

反过来,股价暴跌又进一步抑制了其他投资者入场的意愿。

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的话,对于使用了高额杠杆买入股票的人来说无异于是雪上加霜——因为他们不仅要面临自身投入全部化为泡影的风险,还极有可能欠下一笔天文数字般的债务给提供信贷服务的金融机构。

但李家豪显然对这种极端局面早有预判。

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将这些因被迫清算而导致价值贬值得离谱的资产悉数收入囊中。

凭借手中积累的强大资本实力,只需要等到恰当的时机果断进场扫货,便可以在短短时间内逆转颓势,并且很有可能将该公司的股价重新推向一个令人咋舌的高度。

到时候,除了他自己以及那些与之共谋的人外,恐怕就只有陈建这类不幸沦为牺牲品的可怜虫会为此付出惨痛代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