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8章
伍庆生坐在铁椅上,双手铐在扶手上的链条绷得笔直,定制西装的袖口卷到肘部,露出腕上那块百达翡丽,表壳上的钻石在冷光里闪着细碎的光,像他此刻藏在眼底的侥幸。
“伍庆生,说说吧。”纪委书记的钢笔在笔录本上敲出轻响,笔尖悬在“主要违纪事实”一栏上方,“化工厂的排污许可,是谁签字批准的?”
伍庆生的喉结滚了滚,目光落在墙角的监控摄像头,嘴角扯出抹嘲讽的笑。
他在官场混了三十年,最懂什么话该说,什么话该烂在肚子里。
郭有朋的电话昨晚还打进来,用他儿子在国外的留学签证相要挟,那语气软得像棉花,却裹着淬毒的针。
“我没什么好说的。”他突然挺直脊背,金丝眼镜后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傲慢,“所有手续都是合规的,环保部门有备案。”
他往桌上的检测报告瞥了眼,那些伪造的数据此刻成了他最后的盾牌,“你们查不出任何问题。”
审讯室外的观察室里,周志高的指尖在单向玻璃上轻轻划过,留下道淡淡的痕。
他看着伍庆生摩挲腕表的动作,突然想起这人办公室里的全家福,穿西装的儿子站在剑桥大学的草坪上,笑容灿烂得像从未被污染过的天空。
“他在等。”周志高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到审讯室,“等郭有朋给他递话,等风头过去。”
他往纪委书记手里塞了张纸条,上面写着“查他儿子的留学资金来源”,字迹锋利得像把刀。
审讯室的门被推开时,伍庆生正闭目养神,仿佛这场对峙与自己无关。
当纪委干事把一叠照片放在他面前时,他的睫毛突然剧烈颤抖,照片上的儿子在伦敦街头游行,举着“反贪腐”的标语,脸上的愤怒像团火。
“伍市长,令郎在国外很活跃啊。”干事的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嘲讽,“他说最看不起贪官,要是知道自己的学费来自化工厂的排污费……”
“住口!”伍庆生猛地从铁椅上弹起来,手铐在扶手上撞出刺耳的火星,“不准你们动我儿子!”
他的眼睛红得像要滴血,哪里还有半分市长的从容,“我交代,我什么都交代!”
观察室里的周志高端起搪瓷杯,浓茶的苦涩漫过舌尖。
他想起自己的女儿周洛汐,总说“爸爸是英雄”,那份纯真比任何证据都更能击中人心。
伍庆生的防线,终究还是败在了父爱的软肋上。
“是郭有朋。”伍庆生的声音带着哭腔,像只被拔了牙的狼,“四年前他刚当副市长,就带我去见了化工厂的老板。”
他的手指在桌面上划出凌乱的线,“他说‘元市要发展,就得放放水’,第一笔钱,他拿了七成,我只敢拿三成……”
钢笔在笔录本上疾走,字迹越来越潦草。
伍庆生说郭有朋如何用提拔相诱,如何在他犹豫时,匿名举报他儿子在大学期间的“小错误”,如何每次化工厂出事后,都让他出面“摆平”。
“上次张大爷上访,”伍庆生的肩膀突然垮下来,像被抽走了骨头,“郭有朋让我把人扣下来,说‘刁民就得用硬的’。”
他往桌上的照片瞥了眼,儿子的笑脸刺得他眼睛生疼,“我对不起他,更对不起那些被污染坑害的老百姓。”观察室里的周志高翻开郭有朋的档案,某页的“荣誉记录”里,赫然写着“环保先进个人”,颁奖日期恰好在元市第一条支流变黑之后。
他想起肖市的俞虎友,那人的档案里最多的是“群众感谢信”,字里行间都是带着体温的烟火气。
“查郭有朋的银行流水。”周志高往纪委书记手里推了份名单,上面是元市所有化工厂的法人姓名,“重点查他老婆名下的那家环保科技公司,我怀疑是个空壳,专门用来洗钱。”
审讯室里的伍庆生还在断断续续地说,郭有朋如何在会议上大谈“绿色发展”,如何在背地里收受厂家的干股,如何把自己的远房亲戚安排进环保局当“监工”。
那些话像一块块拼图,渐渐拼出张丑陋的权力网络。
“他还说……”伍庆生突然压低声音,额头抵在桌面上,“等他再往上爬爬,就把元市的污染企业全推给我,让我当替罪羊。”
他的声音里带着绝望,“我就像他养的一条狗,有用的时候喂口肉,没用的时候就宰了。”
观察室的窗外,元市的天空依旧灰蒙蒙的。
周志高望着远处的化工厂,烟囱里的黄烟不知何时又开始飘散,像条不肯低头的毒蛇。
他知道,伍庆生的交代只是撕开了道口子,郭有朋这只老狐狸,绝不会轻易束手就擒。
“派人盯着郭有朋。”周志高的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他的办公室,他的家,他常去的会所,全布上眼线。”
他往桌上的照片瞥了眼,伍庆生的儿子还在游行队伍里呐喊,“别让他跑了,更别让他销毁证据。”
纪委的同志们开始忙碌起来,调监控的调监控,查流水的查流水,打印机的嗡鸣声在走廊里回荡,像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伴奏。
审讯室里的灯光依旧刺眼,伍庆生的头埋在臂弯里,肩膀抖得像秋风里的落叶。
他或许到现在才明白,那些用权力和污染换来的荣华,终究会变成扎向自己的尖刀,而最锋利的那一把,恰恰是他最想守护的亲情。
观察室里的周志高收起搪瓷杯,杯底的茶渍像幅抽象的地图,画着元市的黑水河,也画着无数被权力扭曲的人生。
他知道,对郭有朋的调查才刚刚开始,这场和腐败的较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他毫不畏惧,因为他清楚,像伍庆生这样的“父亲”或许会犯错,但天下所有的父亲,终究都希望在子女面前,能挺直腰杆,能配得上“榜样”这两个字。
而这份朴素的期待,就是刺破黑暗的第一缕光。
走廊尽头的窗户透进些许微光,照亮了墙上的标语,“反腐倡廉,永不停歇”。
周志高望着那八个字,突然觉得心里格外踏实。
因为他知道,只要坚持下去,元市的河水总有变清的那天,而那些藏在阴影里的罪恶,也终将在阳光下无所遁形。
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只要你敢伸手,就有落网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