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6章

饭桌上的搪瓷碗里盛着小米粥,刘老突然放下筷子:“昨天见了个黑州留学生,说他们国家的孩子现在能喝上干净水了,是龙国的钻井队打的井。”

老人用拐杖指着电视里的新闻,画面上正播放某国游行抗议的场面,“这些事老百姓记在心里,比什么都强。”

周志高咬了口菜团子,荠菜的清苦混着玉米面的香甜,像极了当年在老街吃的味道。

那时他为了给村里争引水渠项目,在县水利局门口等了三天,每天就靠张婶送的菜团子充饥。

下午回到部里,小陈递来份加密文件。

是黑州某国发来的感谢信,说龙国援建的光伏电站已经并网发电,首都的医院第一次用上了稳定的电刀。

附页里列着矿产置换清单,钴矿的份额比原计划多了百分之十五。

“白头鹰的使馆又发照会了。”小陈指着电脑屏幕,“说我们的援助是侵犯主权,要求联合国介入调查。”

周志高翻开文件,在钴矿清单上画了个圈:“让外交部回复,欢迎调查。”

他想起刘老刚才的话,“另外,把光伏电站的实时监控画面放到官网上,让大家看看,我们的十亿美金变成了什么。”

傍晚的舆情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自发反驳境外的抹黑。

有人贴出龙国企业在非洲修建的学校照片,有人算起了资源置换的经济账。

某条评论被顶到热评第一:“当年修北方铁路也有人骂浪费钱,现在呢?那是通往幸福的路。”

周志高给刘晓雅打了个电话,女儿洛汐抢着说:“爸爸,我们班同学都在说,你在黑洲帮小朋友盖学校,老师让我们写篇作文,题目叫《我心中的英雄》。”

乐乐在旁边咿咿呀呀地喊着“爸爸”,周志高靠在椅背上,听着电话那头的喧闹,突然觉得眼眶发烫。

他这些年走的路,就像当年在老街修的那条路,起初满是泥泞,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了康庄大道。

夜幕降临时,老张从外交部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份电报:“白头鹰的情报部门又在加价,说愿意出两亿美金买你‘贪腐’的证据。”

他压低声音,“技术科说,他们的加密频道已经被我们渗透了。”

周志高看着窗外亮起的万家灯火,突然笑了:“把上次准备的‘矿场合同’发过去。”

他指的是那份伪造的阴阳合同,明面上是低价转让矿产,暗地里却埋着指向某国企业的线索,“告诉他们,这是最后一份,过了这村没这店。”

老张刚走,林昊的电话就打了进来。背景里能听见打字机的声音,是纪委办公室特有的老式打字机:“调查组的名义已经传开了,白头鹰的大使刚才还跟我‘偶遇’,旁敲侧击问你会不会被双规。”

周志高拿起桌上的核桃,是刘老给的那袋,外壳上还带着泥土的痕迹:“让他演,演得越真越好。”

他想起老人说的话,“等咱们把黑州的稀土矿拿下来,这些魑魅魍魉自然就现原形了。”

挂了电话,他走到地图前,用红笔在非洲大陆上画了个圈。

圈里的钴矿、锂矿、稀土像颗颗明珠,被龙国的援建项目串联起来,形成条闪光的项链。

周志高知道,这条项链现在还蒙着尘埃,但总有一天,会在阳光下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办公室的灯亮到深夜,小陈进来换茶时,看见周志高正在给非洲某国起草合作协议。

十亿美金的援助款被细化成光伏电站、疫苗工厂、职业学校,每笔钱都标注着对应的资源置换比例。

“部长,您该休息了。”小陈轻声说,“明天还要见黑州联盟的代表。”

周志高抬起头,眼底的红血丝更明显了,却笑着说:“你看这协议,像不像当年在老街做的扶贫计划?”

他指着其中一条,“建所职业学校,教当地人开挖掘机、修电路,比直接给钱有用多了。”

窗外的月光透过百叶窗,在协议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周志高拿起笔,在末尾签下自己的名字,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他知道,这场舆论战还没结束,境外的攻击也会继续,但他心里踏实,因为他走的每一步,都踩在坚实的土地上,踩在老百姓的期盼里。

凌晨时分,手机突然震动。是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只有张照片,西部山区的孩子们举着“谢谢周叔叔”的牌子,背景里是他当年帮忙盖的希望小学。

周志高看着照片,突然觉得所有的委屈和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他给刘晓雅发了条微信:“等忙完这阵,带洛汐和乐乐去看草原。”

然后将手机揣回兜里,重新看向桌上的协议。

晨光正从东方慢慢渗出来,给那些密密麻麻的条款镀上了层金边,像在预示着一个崭新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