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3章

但他心里踏实,因为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对得起老百姓,对得起脚下这片土地。

至于不理解他的人,误解他,诽谤他,对周志高而言,没有任何关系。

晨光刚漫过商务部大楼的穹顶,周志高办公桌上的卫星电话就急促地响了。

听筒里传来非洲某国大使带着哭腔的法语,背景音里能清晰听见机枪扫射的噼啪声,某势力昨夜攻占了北部矿区,龙国援建的钴矿提炼厂正被炮火包围。

“让工人立刻撤到地下掩体。”周志高的手指在矿区地图上飞快游走,指甲划过标注着“子弟学校”的红点,“我现在联系联合国维和部队,让他们派直升机接应。记住,人一个都不能少。”

挂电话时,秘书小陈抱着成摞的举报信进来,信封上“严查周志高”的字迹歪歪扭扭,有的还沾着干涸的墨迹。

“纪委的林书记刚来过电话。”小陈的声音发颤,最上面那封举报信的抬头写着“致党中央”,“他说网上的联名举报已经超过五十万签名了。”

周志高拿起那封举报信,信纸边缘还带着咖啡渍。

他认得这笔迹,是去年因为贪腐被查处的某省副省长的秘书,听说现在在境外开了家“舆情咨询公司”。

“告诉林昊,按计划行事。”他将举报信丢进碎纸机,齿轮转动的声音像在咀嚼什么,“让他下午三点召开新闻发布会,就说纪委已受理关于我的所有举报。”

小陈的脸瞬间白了:“部长,这太冒险了。林书记当年可是您手把手带出来的,现在让他……”

“正因为是他,才最合适。”周志高拉开抽屉,里面躺着枚褪色的党徽,是十年前他在教育部任职时,林昊作为新党员代表给他别上的,“你以为白头鹰的情报部门没盯着咱们?他们巴不得看我众叛亲离。”

窗外的玉兰花落了一地,像铺了层碎雪。

周志高想起三天前在养老院,王大妈塞给他的那袋炒花生,老人家颤巍巍地说:“高娃子,我孙子在非洲修铁路,说你们的援建队帮他们打了井,现在全村都喝上干净水了。”

那袋花生此刻正躺在公文包里,油香混着皮革味,成了最踏实的慰藉。

下午两点半,纪委大楼的发布厅已经坐满了记者。

白头鹰通讯社的记者举着录音笔挤在第一排,领带夹上的摄像头闪着冷光。

林昊走进会场时,深蓝色的纪检监察制服笔挺如新,他习惯性地摸了摸口袋,那里本该放着周志高送他的那支钢笔,今早特意留在了办公室,怕镜头拍到惹人联想。

“经核查,周志高同志在担任商务部部长期间,涉及多起对外援助项目的举报已受理。”林昊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全场,每字每句都像用尺子量过般精准,“目前已成立专项调查组,将依法依规开展工作。”

快门声瞬间炸响,像群受惊的马蜂。

有记者追问是否会采取强制措施,林昊抬眼时,恰好看见后排角落里,外交部老张的手指在手机上飞快敲击,那是他们约定的信号,说明境外情报频道已经开始疯狂转发这条新闻。

发布会结束后,林昊径直去了商务部。

周志高正在给黑州某国起草援助协议,十亿美金的数字在屏幕上格外醒目。

“白头鹰的中情局已经上钩了。”林昊扯掉领带,喉结滚动着,“他们的加密频道在竞价买‘周志高涉案证据’,起价就开到了一千万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