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给下马威
韩梅离开的时候,看到高老师写了一份招工启事贴在门口。便把自行车停好,凑过去看了看。要招工怎么婆婆和大姑姐都没和自己说呢
结果一看初始条件高中毕业她倒是符合,但是要招学日语的。而且要求有语言天赋,两个月内就要能够接打日语电话。还要现场测试语言能力。她皱皱眉头推上自行车离开了。
别说她,这个招工启事贴出来,附近好多人来看。毕竟旅行社给的工资高,又有个创汇的好名声。听说还有大靠山!至少不会像其他私企,悬吊吊的不稳当。
如今又没有国企招人,能找到个收入稳当的工作骑驴找马也好哇。
但一看是要找学日语的,要求还那么高,很多人都选择了放弃。虽然两国建交了,但很多人听长辈说过往事。有些过不了心头那道坎。关键,要求真的是太高了!比较起来,需要从办公室打杂做起都是小事了。
晚上,林嫣和方明澈说起这茬事。方明澈是懒得多理会林怿和韩梅的事的,但也不反对阿嫣和岳父母拿到旅行社工作的事来拿捏韩梅。
韩梅有了想要的位置,这几个月表现都挺好的。她娘家也没有作妖。不管是为了放长线钓大鱼还是怎样,确实没有作妖。
这倒确实是个手段!只要她一日在旅行社做事,一日就得老老实实的。已经是一家人了,只要不作妖,给她一个机会还是可以的。
“行吧,只要她能过试用期,能在三个月内学会英语口语接打电话就成。至于后期的发展,那看她自己了。”
林嫣道:“那回头我跟她说一声。不然还以为我就是拿个位子吊着她呢。对了,咱们有钱了就会自己安电话吧”
那电话机的租金着实是太高了!2000一年都能租华侨公寓240平的房子了。1500再怎样也够租一套180平的吧。
“是啊,总不能一直租。租金一年1500,四年就够初装费了。回头有了营业执照,应该就有安装电话的资格了。实在不行,那不又到了发挥王德显作用的时候。”
他听说了傍晚招工启事贴出来的反应。其实一开始还是挺热烈的,毕竟如今还有不少回城知青或者其他青年在待业呢。结果一看是要学日文,以后带日本游客游玩,那反应就冷淡了许多。
“阿嫣,明天你带着老的、小的先去明峰哥那里。我要去办公室一趟。”
林嫣就是上车、下车的时候稍微麻烦一些。但司机抬了张宽大、比车子矮些的凳子给她踩,把一步变成两步,就轻松了不少。
她点头,“好,是为了招日语组后勤的事”
“主要还是要和崔英奇、吴明举接触一下。昨晚匆匆一面,太仓促了。你说,为什么找日语组后勤的事遇冷呢”
林嫣一脸无语的看着他,“这还用问么说日语的中国人,最出名的形象就是抗日剧里那些汉奸了。”
方明澈想了想,他只记着80年代初期引进了不少日本电视剧。譬如《姿三四郎》、《排球女将》、《阿信的故事》、《血凝》等。山口百惠还成了一代人的女神。但这才1980年2月,离第一部《姿三四郎》被引入都还有一年呢。这些电视剧哪怕现在已经摄制完成,也在日本放映了。但正式引入中国播放还需要个过程。
所以如今,国人对日语、日本游客多少还有些抵触心理。而且,要短期内学会日语,原本要求也不低。
别说,电视剧这种文化输出,确实是可以让人产生一些文化认同,减少抵触心理。他记得那时候看《阿信的故事》,女主人公阿信完全就是东亚文化圈的贤妻良母典范。她的奋斗过程,还挺能赢得中国老百姓认可的!
这位阿信可不是一般人,人家可是日本大型零售品牌八佰伴的创始人!
算了,先在四合院和华侨公寓贴告示招人吧。后勤的事不行就先让魏友顶着。只是做导游、有两个也就够了。
林嫣听了他说的翻个白眼,“什么叫要求不低你的要求分明是很高。我也算是考上大学的人了,也算是个人才。但这样的要求,我也是不敢贸然应聘的。”
方明澈不以为然,“没点语言天赋,怎么能学好外语学不好,那就只能一直在办公室打杂。和导游的收入差距可是非常大的。既然想谋求高收入,肯定得接受高要求。这一点你和韩梅也说清楚。”
“知道了。”
所以,关键还是要求高。心头那点膈应,因为国家如今都和日本交好,其实不是最关键的因素。是这样就好!
次日早晨,方明澈开着商务车,先把妻儿老小送到方明峰那边去。
堂哥整了半只羊,今天搞一羊多吃!这会儿已经在开始炖羊肉汤了,庭院里临时搭的红砖炉子热气腾腾的。三个小的被禁止靠近!方桐便带着颜颜和方康到后面山坡上办‘姑姑筵儿’去了。
方父道:“这几天说去看明澈的废品站,老是被这样、那样的事岔开。还是先仔细看看明峰你这里好了。”
方明峰听说堂弟在华侨公寓租了一套240平的大户型做办公室,忙问道:“了多少租金”
方明澈比了个‘二’,“两千。”
“那你的电话机了多少”
“一年三千,不过其中一半是电话费。相当于租金就是一千五!得了,我得回去了,胡同那边的人早上都要坐这车去上班。”
如今两辆商务舱,华侨公寓楼下停一辆,另一辆继续停在小偏院这边的胡同里。
“行,记得到点过来吃饭。”
方明澈点头,“好!”
方明峰道:“把你老丈人和小舅子两口子也叫过来嘛。”
“我打电话去问问老丈人的意思再说。”
方明澈开着商务车回去,顺道载着手下的人去上班。他好歹是有驾照的。
如今三个司机都在办公室留宿,这两天一早一晚是玲子开车。去年让她抽时间跟着学了,那会儿天黑得要早些,下班后还有时间学。不过如今白天也渐渐长了,可以安排魏友去学车了。
嗯,玲子还没有驾照呢。不过如今交警人手还不足,没人在街上查驾照。她开的时候又都是交警下班了或者还没上班的点,就蒙混过去了两天。她已经报名参加最近一次拿驾照的考试了。
大家伙也是胆大,这两天就这么坐着玲子开的车往返,没一个人害怕的。说起来还是用退伍汽车兵最方便,会开车、有驾照,而且车技还好。
嗯,如今街上车少,比后世少太多了。这么开车还挺爽的。
首都早在1932年,最繁华的地方就有红绿灯了。如今自然继续用着,还有扩大范围的趋势。
到了华侨公寓,方明澈进了自己的办公室。有他发的话,玲子进门的时候就把有人的办公室的暖气打开了。暖气来得很快,方明澈直接把呢子大衣脱掉了。
这比较起来,确实是旅行社的工作人员,日常比他过得好多了。他老婆怀孕,都还没住上这样好的房子呢。不过还好,小偏院是自家的比较清净。阿嫣想取暖多放几个炉子就好。
霍晨回去废品站和耿山说起旅行社在华侨公寓有办公室了。耿山说的都是‘方老师自己还没过上那样的好日子呢。旅行社挣外国人和外侨的钱,门面是得弄得好一些。这些他以前就跟我们说过。’
霍晨道:“嗯,我就随口说说,不是不平衡。方老师给我散了一支烟,说今年冬天争取给我弄个遮风挡雨的、可移动的小棚子。而且里头有办公室,我要上厕所、喝水也方便许多。”
说着笑了笑,“确实啊,方老师和林老师自己也没享受过什么。”
旅行社的电话机在玲子的办公桌上,方明澈出来给岳父厂里打过去。先挂断,十分钟之后再打过去人就在了。
如今能打电话的都不是一般人,所以厂办的人直接就在高音喇叭里通知,不会怠慢的。然后岳父听到了再过来,十分钟差不多。
“喂,爸,我是明澈。今天明峰哥请你去吃羊肉汤,去么去的话,中午我让黑的来接你。我也是坐同一个车过去。妈和阿嫣、颜颜我已经送过去了。”
林父道:“我下午要上班呢。”
“有黑的很方便,时间上来得及。到时候你和林怿回来,两个人坐也不亏。咱们挣钱就是为了生活方便,别纠结路费了。”
林父想了想,“好吧。正好我周日准备请你父母过来吃饭。今天过去,就把明峰父女一起喊上。”
女婿的生意真的做得还不错,他也是时候转变观念了。听韩梅回来说,这几天女婿都是坐的黑的带着父母和侄儿、颜颜一起出去玩耍。
等电话挂断,厂办的人道:“林师傅,你女婿要接你去吃饭啊”
“是啊,说是吃羊肉汤。叫黑的接送我,时间上来得及。”
反正回头黑的到厂子门口,看到的也多。倒是不必藏着、掖着。
“你女婿可真能干啊,而且吃羊肉汤都能想着你。又是打电话、又是安排车接送的。”
林父道:“嗯,他确实是不错。”
回去的时候他绕了一下,去到车间告诉了林怿,又让他回头找时间回去告诉韩梅一声。家就在厂子门口,往返一趟跑快点,十五分钟可以搞定。
这种厂子,上班的大家都是熟人,走开一会儿托工友代一下就好。时间长跟小组长请个假,不长就像上厕所那么处理就好了。
林怿自然是高兴不已,“好的、好的,我知道了。”
方明澈那边挂断电话,把崔英奇、吴明举叫到了自己办公室。
“我之前跟你们家里人说了很多,和你们俩倒是没怎么直接接触过。前天晚上太匆忙了,今天咱们好好沟通一下。你们昨天在办公室做了什么”
做了什么,一早来就被邱老师考较了半天。这倒是让他们两人之前的傲气收敛了许多。原本以为自己不可或缺,所以老板才一而再、再而三的登门相邀。但经过这一番发现,人家只是为了节省时间。不然等邱老师再自学两个月,都能带着人一起学日语了。这估计是他们不回来的预案,就多费大半年的功夫而已。
至于下午,玲子来和他们讲了一下初期樱语组是怎么筹备的。这意思也是很明显的,所以他们这会儿就拿出了日语组筹备的时间安排。
方明澈看过点点头,响鼓不用重锤就好。他看了他们拟的方案道:“都很ok,就照你们这个规划先做着吧。我招你们是来带团队的,所以给的薪水比普通导游高。但招聘启事贴出去,和我预期的反应有些差距。”
这两人听了道:“方老师,应该是消息还没有扩散开的缘故。时间也太短了!对日本的膈应,在生存压力下完全是可以先搁置的。反正咱们国家现在是和日本建交了,首都还和东京结成了友好城市。主要还是咱们的要求比较高!嗯,真不是一般的高。”
方明澈道:“我托了我们大杂院的管院大妈向街道办反应情况,让他们介绍合适的人来应聘。街道办之间应该也是有联系的,可以通过这个渠道扩散消息。不过,目前也暂时只能如此。上报纸打广告,一则不太符合当前的国情;二则如果想上报时间长一些,费用也比较高。”
他可以稍微放肆一些,明着贴告示招聘。但上报纸大鸣大放,还是不宜。‘雇佣就是剥削’的红线不能大张旗鼓的去踩。很多事,如今低调的做比较好。
街道办是有解决辖区内待业青年就业的任务的。而且为国创汇的大旗扯着,通过他们找人倒是不犯忌讳。
那两人也是土生土长的老beijg,对方明澈说的理由点头表示理解。
“如果暂时没有人来,就让魏友来给你们办公室打杂。你们二位轮流把导游的工作承担起来。之后两周,就先包贺师傅的车坐着去观摩英语组的工作吧。”
“好的。”
“我平常不在办公室,基本没课的时候才会过来。你们有事找我,就找玲子带话。”
这会儿邱老师已经去招商办帮忙了。老头子挺看重这件事的,一早起来捯饬好拎着公文包就自己坐着公交车去了。
方明澈心头确实有些担心,但这件事他是万万不能拦的。
然后方明澈就没什么事了,他今天主要就是来和这俩日本回来的沟通一下。眼看着没什么事,他们的时间安排上今天上午也没有旁的事。之前玲子就和他们说了,上午老板要来和他们碰个头。
于是方明澈就随口问起了日本的现状。
崔英奇道:“方老师,首都和东京差距真的太大了。首都如今给我的感觉挺旧、挺穷的。而且还不够开放,更不够发达。但东京如今正是黄金时代,十分的繁荣。失业率低,高楼涌现,街区充满活力但拥挤。”
这个失业率低,自然是针对首都如今大量回程知青、退伍兵不好安置而言。另外原本就有不少像韩梅、魏友这样的适龄青年没有被安排正式工作。真要统计失业率,数据会很吓人。而且,我们的人口基数大啊!
吴明举也道:“东京商业区的高楼大厦和摩天大楼正拔地而起,成为城市的新地标。这些建筑往往科技感很强。在中档火车站附近,大型百货商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周围环绕着热闹的公共广场,吸引了无数消费者。住宅区的旧木屋逐渐被现代混凝土建筑取代,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有照片么”方明澈道。
那两人点头,回办公室拿过来。方明澈拿在手上慢慢看着,这跟他上辈子在《东京爱情故事》里看到的已经没太大区别了。
上辈子,颜颜喜欢看日剧,90年代那种都市剧。不是《阿信的故事》这种80年代传进来的古早剧。她最喜欢哪部来着哦,柏原崇演的《情书》和《一吻定情》。还在墙上贴了不少那个漂亮小伙的不干胶。
那会儿是90年代后期,他的小姑娘都上高中、大学了。他为了不落伍,跟着看过。
他问道:“老崔、老吴,就你们看东京的地价、房价是不是会有一个大的涨幅”
好像是要一路狂飙突进,直到1991年大藏省(日本财务部)主动刺破房地产泡沫。也就是说还能爆涨十来年。要是有钱去跟风赚一笔倒是不错。反正中国房地产价格飙升最早都要等到1992年。正好可以在东京赚一笔,然后投入海南。
就可惜他是外国人,没法像本国人一样在银行贷款买房,得付全款。不过,还有时间可以操作。这个事他放心上。不过这会儿还是得先把旅行社做大、做强。最好是能去东京开一个分社。除了招揽游客,过几年也能反向旅游。带先富起来那部分人过去游玩,让他们开开眼界。两头赚钱嘛。
那样的话,要想在东京买房、买地就要好操作些。买了放几年,赶在90年抛售就可以大赚一笔。
崔英奇和吴明举有些震惊的对视一眼,然后由吴明举开口道:“感觉有大涨的势头了,而且已经在起步。另外,美国如今对日本已经不再是二战后扶持经济的做法了。日本在很多方面已经在带给美国威胁。”
方明澈点头。没错,《广场协议》虽然是1985年才正式签订,但1983年9月19日,《美元日元的矛盾——现存问题和解决方案》报告书就正式发表了。文中指出:美元对日元明显高估是美国制造业萎靡的结症所在,美国必须促使日元升值。
90年代日本经济崩盘,股市从38000多点跌到一万多点就明显是美国做空、收割日本。这里有机会也可以去借个东风,发点顺风财。那之后可是‘消失的三十年’啊!发日本的顺风财,他毫无心理压力。
所以,这十年他必须得好好积累财富。不然就错过大好机会了!
崔英奇同吴明举和方明澈聊着,发现他对日本了解不浅,而且见识还挺高远。心头都有些犯嘀咕。
难道,这就是大学生的素质么不过想想,方老师能上大一就想到开办涉外旅行社,他比一般的天之骄子还要厉害许多。有这样的见识才正常。经过和邱老师一番日语交流,以及今天和方明澈的深入沟通,这两人即便之前有面对国人的傲气,也全都收敛了。有时候不得不服!这名牌大学的副教授和大学生,素质确实比他们强多了。怪不得政府部门都要来旅行社借人。
方明澈给下马威的目的达到,“行,那你俩今天下午就开始去观摩吧。看看英语组是怎么带团的,就不会踩进同样的坑里去了。他们一开始摸索着干,其实也闹了不少笑话。”“是。”这两人的态度明显恭敬了不少。
方明澈又处理了一些日常任务,然后出去看霍晨收废品。不闻不问的肯定不好,会让霍晨有想法。
他直接坐在霍晨准备的其中一张小板凳上,就在那里边抽烟、边看着。霍晨收废品的空档,两人间或聊几句。
“小霍,听耿山说这几天加起来,你收到的废品比他那里还稍微多些”
霍晨点头,“是的,不过应该也是短期的现象。主要天气还冷,拾荒者很多还没有回京。”
那些拾荒者其实本地人占比例很小,首都人再怎么也没穷到那份儿上。但他们只要老实窝着不到城里来,也没人专门要去把他们遣送回乡。这不是过年么,也知道首都冷,所以有些人还没从家乡过来。
“那菜生意呢,好些了么”
霍晨道:“听魏嫂子说,比之前最冷的时候好些了。”
方明澈点头,他瞧着胡勇他们几个也还没恢复去年秋天的活力,朱大海更加!胡勇他们好歹有点菜就能倒手卖。如今是耿山和刘青峰从两个废品站载菜和鸡蛋回去供货。而且优先供应他们这些稳定的下家。
朱大海那里生意都几乎断了。一年有几个月没生意,估计他也感受到压力了。尤其是有之前相对的高收入做对比,这几个月格外难熬。
刘青峰动作倒是挺快,还在开荒大打整呢,就把菜生意张罗起来了。不过他今后确实是要从中提成的。这会儿提前打主意也是应该的。从开业第二个月开始,他就不是拿之前提成最高三个月的平均收入,得和新店挂钩了!
高翔今天也坐车来办公室了,他说这里条件比家里好。他今天是来写第二个废品站的宣传小广告的。刘青峰跟他订的,同样是两块钱一百张。
之前方明澈和人沟通时,他直接出去坐在空工位上写。
方明澈回去后就说他,“你这是公然挣外快啊!”声音比较小。这里和玲子、魏友他们还是有距离的。
高翔道:“反正都是给你打工。而且我又不是坐班的,这说不上是我的上班时间。财务的事情我定期做好了就是嘛。哎,这暖气真舒服!冬天都穿得跟熊一样,这会儿脱了厚衣服感觉人都好活动多了。”
方明澈道:“是啊,如果能再租一套小的,我都想让阿嫣来这边坐月子了。”
高翔道:“得了,你家那条件坐月子也很舒服了。屋里多用小炉子,蜂窝煤也没烟。自己一个院子住着,清净得很。”
不过,这儿住着是真的舒服。他都有些羡慕那三个司机了。当然,他们只能自己住,带人留宿是绝对不行的。
之前小方说前面的债还完了,就借钱给他妈看病。2月拿到工资,他已经把买自行车剩下的120还上了。但如今方明澈自己都在为第三辆商务车的钱发愁呢,高翔也就没好提这茬。
方明澈倒是主动提了起来,“你先带高伯母去医院做个彻底检查,需要多少钱心头也好有个数。不过,我如今借钱都是12%的利息,你借的话这个利息得你自己出。”
如果能根治,多少钱都值得。就怕是富贵病得一直养着,那才是真的无底洞。
高翔点头,“我知道,你肯借已经很好了。再说你又没赚一分钱的利息。三月中旬买车会有一万块的缺口。这个没问题吧”
“没问题。老周那里再借三千,废品站可以借七千用一个月。都按12%的利息算就是了。”
高翔想了下,废品站暂时不买皮卡的话,借七千倒是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也行,一个月就是70块的利息可以赚。
“放电影的设备什么时候付钱”
方明澈道:“这个周六下午去取设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阿嫣身子不方便,你跟着贺师傅跑一趟吧。”
他知道高翔周六下午没课。
“好!然后当晚是不是就要放一部电影”高翔点头应下。
“嗯,周六上午邱姐回去北师大拿胶片。就放《乱世佳人》吧,我看小图书馆的《飘》好像借阅的人最多。”
所谓的小图书馆,就是会议室角落的一排书架。这个也归玲子管,谁借了哪本她都有记录。每本书可以借半个月,弄丢了需要照价赔偿。
高翔点头,“是的,而且郝思嘉和梅兰妮各有拥趸,争执得还比较激烈。”
不过,大家基本看的是翻译版本。完全看英文版的,除了邱老师和两个常驻的英语导游,其他人都还不行。他自己也是对照着。但能对照着看看,对于学英语也是有好处的。
方明澈失笑,“中国人就喜欢搞对立。看《红楼梦》也是,不是尊钗抑黛就是尊黛抑钗,就不能钗黛并举么如今对外来的郝思嘉和梅兰妮也这样。不过,如果要从基本学起,其实应该先看《简爱》。”
高翔道:“到时候有中文字幕么”
“听说有的,北师大英语系自己翻译了添加上去的。”可能不如上译版本,但应该还行。
“那就长期租么”
方明澈笑了一下,“先租着吧,可以反复看。回头校电影院修好,可就没这样的好事了。”
“你明知道我是在问要不要设法拷贝一份。”
“得有条件了才行,先租着吧。回头让王德显问问哪能弄,他路子广。”
高翔道:“你自己借钱给旅行社,怎么没想着让王老爷子再追加点”
“我听说他还在按月让秘书寄钱那十年挨整后,日子过得不好的下属或者是其家属。估计手头不是很方便。那70块就我赚了吧。”
一个下属需要的可能钱不是很多,但积少成多。老爷子自己掏腰包在贴补,估计有些吃力。
旅行社光进不出,一分钱都没分过红。这会儿自己能解决,就不找他老人家了。
高翔感慨道:“这种人简直跟书里写的一样。”
他们这代人,是看着语文课本里的《金色的鱼钩》等文章长大的。
方明澈道:“那一代参加革命的人,大多如此。而且表里如一。”
1955年授衔那一千多位,都革命到底了!无一贪污受贿、晚节不保。
高翔想了想,“那倒也是,私心重也就不会出来抛头颅、洒热血了。”
方明澈道:“我要回去了,你要不要一道”他知会了贺师傅十一点半来接自己。
“不了,没写完呢。我中午就和玲子她们一起吃。下午结束得早,我自己回去。不然也等着商务车。”
方明澈再出去,霍晨已经收摊回废品站了。等了两三分钟,贺师傅的车就到了。
“先去我老丈人那边。”
到了那边接上林家的三个人再直奔明峰哥那里。一进门就闻到羊肉汤、粉蒸羊肉的香味。
方明澈不由道:“真是好久没吃过粉蒸肉了啊。”他嘴巴里都在开始分泌有味道的口水了。
方明峰道:“就知道你惦记这一口。村里有早年从四川嫁过来的大嫂,我特地请了人家来帮忙做饭的。”
这个老乡不但帮着做饭,也帮他带方桐。如果不是提前安排好了,他怎么就敢把五岁的女儿千里迢迢的带来
坐在羊肉汤的炉子旁边和林母、林嫣打牌的方母听了他说的,忍不住问道:“可以雇佣人啊”
方明峰道:“我这里偏僻,又不是城里,没人盯得那么严。而且我们就是老乡嘛,她来帮忙照看下,晚上照常回自家。”
林母正抽牌出来准备打呢,那张牌就在手里多捏了会儿。
方明澈没吭声,这才哪到哪上辈子他妈是连过继、替他把户口簿传下去的话都说出来了的。阿嫣怀了二胎,这茬事比上辈子更方便拒绝。他压根不把这事放心上。
上辈子他直接就不回老家去了,只把孝敬的钱寄回去。这么过了两年,他妈就再不提这茬了。
等吃过晚饭回去,方康看到胡同口转人的摊子还摆着。下车后就拉拉颜颜的袖子,“二姐,去不去转人”
“你请客啊”颜颜问道。
方康来这里,方明澈也是给了他一块钱的零钱的。至于父母,一人给了二十先着。还有方康三兄妹的压岁钱一人十块,也给父母拿着。
方康摸摸自己的兜,点头。然后又道:“你去说。”出门得和大人打个招呼,不然不准出去。
颜颜道:“我试试。”
她找的最好说话的长辈:她爸!结果没有被允许。
“都要准备洗洗睡了,还出去买人做什么明天再去。”那转人的就是胡同里的人,所以摊子这会儿才会还摆着。
方明澈这会儿是在关院门,说完就直接锁门了。
颜颜朝康康摊摊手,不成。
“明天你还请客么”
康康想了想二姐什么都分给他吃,还是点点头,“请。”
“好,那明天再去。”
林母进屋后,看女婿和外孙女不在,小声同林嫣道:“我看啊,要不是国家限制盲流、不让雇佣,你那婆婆不知道想塞多少老家人到明澈这里来。”
她不太能理解乡下那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做派。家里有一个子弟出息了,其他沾亲带故的人就都要送来沾光。她虽然是从外地随父母调进京的,但从前也是城市户口。
林嫣在乡下待过几年,对这一茬倒是比较了解。
“农村打群架,或者是给家里人出气,都是一个姓的全上。家里叔伯、兄弟多,很占便宜的。乡下很讲同姓抱团!谁要是出息了不管同族,以后你家有事是不会有人替你出头的。妈,你不用担心!明澈说过,如果是生老病死的大事,求上门来他会管。平时的话,救急不救穷!你也说了,国家不让农村人盲流流窜进城,雇佣如今也还被视为剥削。他们就是来了,也顶多被安置在废品站。不会怎么影响我们的生活。”
林母道:“我就怕你婆婆觉得首都日子好过,要带着小孙子留下来。你那公公,倒是没有这个打算,一心想回去种田的样子。”
这会儿正房里,方母也在小声嘀咕,“林嫣那个兄弟,我真是不太看得上。还是长辈呢,一点也不知道照顾晚辈。不照顾就算了吧,他还和小辈争食。别说康康和方桐,他连颜颜都不照顾。也不知道平时是有多娇惯。都结婚的人了,还这副做派。”
方父道:“别人的儿子,关你什么事”
“哼,我又没跟旁人去说,连明澈跟前我都没说。反正啊,亲家母那肯定也是个重男轻女、恨不得林嫣多帮扶兄弟的。林怿又没小他姐多少,就一岁多。结果来下乡的是他姐!他那会儿也十五六了,怎么不可以来”
方父道:“你也就没生闺女,不然一样的重男轻女,恨不得女儿帮扶娘家。”
方母带着骄傲地道:“我小儿子能干,不用姐姐、妹妹帮扶。而且,平时我是重男轻女,吃食也顾着男丁。那是因为男的是主劳啊!但下乡这种事,肯定该男娃子去。像林嫣那样的女知青,那些年不知道有多少吃了亏的。”
方父敲敲烟杆,这倒是!下乡这个事,确实不该让如似玉的女儿去。这一点他也有些瞧不上林嫣父母的做法。
“算了,别说了。我看林嫣不像是不顾小家庭,一味要帮扶娘家的。她能拎得清就好!”
周日的时候,林父也回请了亲家和方明峰父女。方父、方母过去看到林家的居住环境,顿时觉得小儿子家的条件在首都真的算是极好的了。这么十多户人住一起,日常不知道多少摩擦。
没什么事,时间就过得比较快。日历很快翻到二月底,学校要报名了。
林嫣那里打电话和辅导员询问休学怎么操作。辅导员也知道她的情况,很快在电话里一一告知需要的手续。
她先去医院开证明,回头托高翔带去学校办手续。
至于颜颜,她报名比较简单。康康还跟着一道去看了看,方母也跟着去了。
看林嫣怀孕七个月,已经忙不过来必须休学了,方母想把康康留在首都读书,让他幺爸好好培养的话终究是没有出口。
因为她也惦记着回乡下,不想留下来。还是老家待着更舒服。
而且,以后不限制养多少鸡鸭还有猪这些了,她也想多养些。这样多些钱掌控在自己手里。留在首都,小儿子还负债呢。前几天又在开口跟玲子她爸借钱来着。
还早,康康的事以后再说吧。育红班读不读都无所谓。明澈就没读过什么育红班,也就是把孩子集中在一起看着。
至于方父,他是一心惦记着刚分到手的田的。要不是古大爷请了他喝古之光的喜酒,再待两天他都要准备回去的事了。
而方明澈那里,也接到王德显的电话,约定了带父母去王老爷子的保健医生那里看诊的时间。就他报名之后的下午去,人家医生当天休班。
他和父母商量,“爸妈,要不要去我学校看看”
方父有些心动。他们已经去参观过北大、清华了。但儿子的学校肯定有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