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仇富思想

第147章仇富思想

初六没什么事儿。冰天雪地的,林嫣肯定是能不出门就不出门了。方明澈也尽量在家休养生息。

这天,旅行社和废品站都开始上班了。如今没有八天的假期,就依着林父和林怿他们工厂开工的日期来的。旅行社所有人包括宁安安都顺利回返,见了面互相拜年。正月初八都还没过,都还算是在年节里。

方明澈说邱姐和小沈手头正带的团带完,就安排调休。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初二上班的可以调休六天,初三到初五正常调休。趁着寒假还没结束,依然是用老程、小徐这帮大学生兼职的来顶五日游的导游。不然人手安排不过来。司机则是让王德显又找了一个退伍的汽车兵来。

玲子作为办公室主任,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安排调休的日子。她看着日历和兼职上班的日期,把事情捋顺了。然后戏谑地道:“魏副主任,麻烦你通知到人。如果需要调整,再来跟我讲。”边说边把自己的安排往对面办公桌递过去。

魏友刚接完电话,如今都让他锻炼口语。反正邱老师和玲子都在旁边,他也就毛着胆子跟打电话来咨询的外国游客交流。这会儿他好气又好笑的接过来,“我才来,还在实习期呢。哪门子的副主任啊”

“我还上班第一天就是周主任了呢,手下一个兵都没有。”玲子全名就是周玲。

邱老师在一旁笑,“我看看我们邱音休哪几天。可以休九天呢,不错不错。”

魏友赶紧给他拿过去。从方明澈往下,旅行社的人都十分的尊敬邱老师。这也是让他在这里待得很舒心的一个缘故。

老爷子舒心了,教学的时候多用点心比什么都强。他这三个月的精神状态一直在转好。不过他还惦记着方明澈给他说的,他的事今年上半年就可见分晓的话。这上半年过完,还只有四个来月了啊!

他再度询问的时候,方明澈道:“等着吧,有些事没到最后不会向我们普通人通报的。”

刘青峰正儿八经在跑第二个废品店的店址了。年前跑了几天,主要是做给曲支书等人看的。但当时没找到多合适的地方。这次就想多找两处备选,争取在二月份就把开荒打整的事搞定。三月开张!

如今胡勇等人生意萧条,他准备问问他们还肯不肯去。肯去的话,业务熟练他能省不少心。不过,要是人家不肯也只有另外找人。毕竟胡勇他们之前做菜生意,也是月入过一百多的了。

开荒打整的工钱,肯定是给不到多高的。能当英语导游的大学生寒假兼职才五块钱一天呢。给他们的,还是只能是两块钱一天,包吃两顿有荤菜而已。

至于霍晨,他初六一上班就骑着三轮车直奔华侨公寓去了。还揣了几只自己卷的叶子烟,准备散给门口的门卫。

他之前休息的时候,特地跑到华侨公寓看了看。发现人家这个小区确实是好,门口有门卫,里头还有保安。嗯,还有园林景观一样的小区环境,到处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当然,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还要每个月交8块钱的物管费。

当时霍晨就和门卫唠嗑,散纸烟给人家,结果人家说抽不惯这个。所以这回他就带的叶子烟。方老师让他有什么费找耿山报销,几根叶子烟他懒得了。

因为有之前的铺垫,今天他直接过去和门卫打了个招呼。就在人家指定的离大门一定距离的地方把车摊支了起来。

华侨公寓的人进进出出的。看到他支的摊子,还有用竹竿夹着的硬纸皮上写的收废品:破铜烂铁、废旧纸皮、玻璃.上头都把单价注明了的,一目了然。

不过,三轮车收拾得干干净净的,霍晨本人也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一看之下不至于产生什么恶感,尤其那手字还挺漂亮(找高翔写的)。这是升职之后第一天上班,他还是很上心的。当然,目前光是升了职,涨工资、拿提成要从三月一号开始。但是,工作更有奔头了啊!

等方明澈用自行车载着女儿过去,霍晨都已经开张了,正在称废旧纸皮。

方明澈看看车上。好家伙,都收了半车了。等卖废品的人走了,霍晨道:“方老师,你说得没错,住这里的人舍得丢东西呢。”

而且,刚从家里拿出来的,不是从垃圾堆扒拉出来的,都是干干净净的。

方明澈道:“这儿也算得上是首都的富人区了,这样才正常。行,那你忙着,这块铜我拿走了。”

霍晨点头,“好的。”

颜颜挥手,“叔叔再见!”她没见过这个叔叔,不知道他姓什么。

“再见!”

霍晨的国字脸平常都很严肃,但今天面对客人还是带着些微笑的。这是之前方明澈给他说的,让他注意一下。但是,也不能笑得太多了。让他来就是因为当过兵的他,气质和普通人有些不一样,看起来就比较的靠谱。笑多了,就走样了。

这会儿他自然也是微笑着和颜颜挥手。

耿山晚上载着一车菜和鸡蛋回来,如今只有一车的分量。这还是附近两个村一起凑出来的。这时节农民也没有多的菜可以卖。朱大海那里还凑不到呢,他干脆没有去载菜。就让他表弟有了送来。但是这回说清楚了,他自己也没拿工资,所以他表弟有分成做这些,就不单拿钱了。

看到耿山回来,胡勇四个、隔壁大杂院两个和崔嫂子、小谢都是立马就过来了,都不想分少了。也就只有韩梅因为是至亲,每天一百个鸡蛋是能保障的。如今是林母在管分菜、分蛋的事儿,肯定照顾自己儿媳妇。

这群人刨开那一百个鸡蛋,很快做好了分配。素日都有了一定比例了。少就各自少分店。

鸡蛋自己去点数,街坊邻里的也没谁会昧下几个鸡蛋。关键人大面子的,回头被人找上门问,丢不起那个人。菜则是林母拿着秤分别称给他们,然后收钱、记数。

小谢是最后一个走的,她对林嫣道:“得了模范大杂院分派下来的那些活计,那些人居然不让我参加。按说能得模范大杂院称号,我们做生意的人才是有功之臣。”

那都手工活儿,拿回家也可以做。做好了交给袁大妈检查,过关就等着上交之后分钱。但大杂院其他住户,这回直接把在做生意的几户排斥在外。说他们都挣大钱了,就不要和邻居争抢这样挣点小钱的机会了。

没做生意的是大多数,她们意见很统一。袁大妈也只好说少数服从多数。差不多之前舍得单独安水管的人家都被排斥在外。这样一来,剩下的人家能分到的手工活儿自然就要多一些。

林嫣头一回直白领悟到方明澈说的仇富是什么意思。就这种小地方就体现出来了。平日里,大杂院的邻居还有外头的街坊,看到她都是客客气气招呼一声‘林老师’,她还真没体会到。

小谢道:“当面一对一的打招呼,她们肯定对你客气啊。谁不知道你家如今是这一片混得最好的啊哪怕你们还欠着不少债,但你们进账肯定多啊。但知人知面不知心,谁知道她们心头是不是有不满。”

林嫣点点头,觉出方明澈买正房这三间打欠条的用意深远。他们家月入到四月肯定要过万,这个事儿一定得捂得严严实实的的。亲妈她都不说!这年头月入过万可太吓人了,会造成什么后患可真不好说。明澈说以后有更好的房子,也买得起的时候就买了搬出大杂院,看来也有必要。

她道:“算了,那些手工活儿本来也挣不了多少,就让给她们吧。”

“问题是以后难道但凡有好事儿,明明是我们应得的,难道也都让给她们”小谢还是气咻咻的。

林嫣道:“有了贫富差距,其实最好不要住一起。你们把高伯母送进医院彻底检查、治疗之后,也攒钱准备买房吧。团结湖小区那边8000多一套、52平的房子可以作为目标。不会像住大杂院这么嘈杂。或者,如果你们不想离这里远了,附近大杂院有几间屋卖那种,也可以看看。”

小谢楞了一下,买房子、8000多他们家现在年收入2000多,关键婆婆那里不知道要多少才够。但如果真能买到自己的房子拿当然是好啊。如今他们一家三口是按月给古大爷交10块钱的房租来着。

林嫣道:“只要你家高老师那会儿还在跟着我们干,就和买自行车一样操作也可以的。你看我和明澈,如今不也是先住上了房子,然后再慢慢还古大爷的钱么。”

听到这里小谢抿嘴一笑。高翔是废品站和旅行社的会计,她肯定知道这两口子是在装穷啊。不过也是因为她嘴巴严实,高翔才会玩笑般的说给她听过。

小谢端着大半框鸡蛋回去了。到家后,她对高翔道:“以后我们也要藏着掖着点。”

高翔道:“你和我还有咱妈,本来也没有张扬啊。再说你做多大生意啊,就卖个鸡蛋。他们估计盯上的是我,有人阴阳怪气说我一个人领几份工资。其实啊,是因为大杂院里很多人都知道小方、小林两口子的收入肯定比他们高出不少。但是,小草不会嫉妒大树,嫉妒不着。而且小方前几天都去军区大院吃席了,大家伙会不自觉对他产生敬畏心理。而咱们家以前是全大杂院最差的,但如今混得好了,但又没有太好。就还在他们的嫉妒范围之内。”

其实以前高家过得不好的那几年,大杂院的邻居倒是能搭把手都愿意搭把手。但如今嘛,看他们两口子勤劳致富,就有些心头不平衡了。

小谢道:“那这么说,那两口子装穷没意义咯大家都知道他们富裕嘛。哼,不敢嫉妒真正富裕的人,却冲着我们来!”

“有,怎么没有意义啊他们这么装着,别人知道他们还负债,心态平衡多了。不然,虽然不至于嫉妒他们。但可能仇恨他们!他们两口子,确实太赚钱了!”

小谢想了想,点头,“刚林嫣也是和我说,人都是笑人无、恨人有的。而且,还仇富!她建议我们给妈治病后买房、搬出去。他们可以像买自行车一样借钱给咱们。”

跟着小方混这么好,她家高老师肯定会一直跟着混的。反正将来不管是继续读大学还是出来教书,收入都不会太多。不过,最好是能教大学,这样才有空闲时间。

高翔想了想,“买房子从大杂院搬出去,倒是个不错的主意。我怀疑他们两口子以后有更好的选择,估计也会搬离。毕竟大杂院人多嘴杂!等等吧,等旅行社正式的办公室弄好,咱们再在那附近打主意。”

小谢点头,那样以后下一代就不用再租房住了。人家颜颜名下都有个小院子了呢。行,又有个新目标了。

初八下午三点半,方明澈坐了贺师傅的车去火车站接人。火车是四点的时候到。他和父母、明峰哥,再加上孩子,刚好够坐。孩子就坐大人腿上嘛。没办法,这个时间点商务车肯定是没法抽调的。只能这么挤一挤!为此,他连颜颜都没敢带。

林母在家往锑锅里掺水,备着火烧着。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肯定是想好好洗洗清爽一下的。哪怕这是冬天也一样。还有那个房间,她掺好水也准备再最后去检查一下有没有什么遗漏。

原本这些活儿应该是林嫣的。但她不是怀孕七个来月,大腹便便的不方便么。林母肯定就都揽到自己身上了。这段时日住这边,女婿对她很尊重还给零钱。她做点事也没什么。

她看着行动已经不怎么方便的女儿,“我看明澈说的没错,你就下学期开始休学。明年这时候再继续读嘛。你这样跑去,我们都要不放心的。而且,读你也只能读一个多月顶多俩月,还不是半截半脑的。那生孩子不一定的,预产期未必准。你肚子太大,人家老师、同学也会生怕你生在课堂上。再说接下来一个月,你公婆在这里呢。他们难得来一趟,你就大着肚子去上学,把他们丢家里不管啊”

女婿肯定是没太多空了,他的事情太多。那怀孕的儿媳也自顾自的去上课,就不太好了。毕竟二老这是到了陌生的地方,颜颜又还太小。

林嫣想了想,“好吧。”

颜颜道:“休学是什么啊”

林嫣道:“就是暂时不去读书了,像妈妈这样有不可以的情况才可以。一会儿爷爷、奶奶到了,你嘴甜一些。”

“知道了。”颜颜自然也不记得整整一年不见的爷爷、奶奶了。不过家里相册里有他们的样子,回头一看到她就能认出来。

方明澈到火车站略等了十来分钟,火车正点到了。他在出站口等着。

很快,看到他爸提着他之前拎回家的箱子,和他妈一起走出来。明峰哥手提大箱子,拉着方桐,走在他们后头。方桐穿了一件毛茸茸的小大衣,那是一看就很暖和。

方明澈写了信让父母不要带多了东西,甚至他们准备的年货都是自己出钱让他哥邮寄来的。谢天谢地,这一回他们总算是听了。没有什么都从家里带上,省得路上和来了再钱。

方明澈记忆中,他爸偶尔出趟远门,那都是用扁担挑着行李上路。嗯,一边是行李,另一半是路菜和米之类的,还带着小锅。

人家不坐车,就靠两只脚走天下。就走到哪里快饿了,就在哪里捡些砖头、石块垒灶做饭。然后用路菜下饭。所谓的路菜,就是把菜做得比平时咸,带着路上吃。咸一些就得多配米饭来吃,关键还能保质。但他偷尝过一回,齁咸齁咸的。

这样虽然得时间多些,但路费、路上吃饭的钱都省下来了。住的话,就去旅馆住大通铺嘛。这就是他爸仅有的出远门的经验,但最远也就是到市区了。所以之前说火车到了市区,他就能自己回得去。他走都能走回去!

至于他妈,典型的农村妇女,那更是没出过远门的。她也就到过县城。所以,他才极力要求他们跟着明峰哥上首都来。

方明澈抬起手挥了挥,正看着出站口的方父、方母看到了,眼睛就是一亮。他们一下火车就觉得首都比四川冷多了。四川这会儿都在开始暖和了,首都还是跟隆冬时节一样。幸好下火车的时候明峰提醒了他们加衣服。他们又加了一件毛衣,还是今冬拿到小儿子寄回去的钱,全家一起买纯毛的毛线织的。元宝针的,可厚实了!就是这会儿显得穿得有点多,撑得外头的袄子都鼓鼓囊囊的。

方母高兴地喊道:“明澈——”

等他们出来,方明澈伸手接过父亲手里的箱子,“爸妈,这边走。明峰哥,辛苦你了!”

把他们家这两个不舍得钱的老顽固一路带来,肯定不是简单的事。

方明峰笑笑,没说什么。只道:“桐桐,喊.九叔啊!”

喊明澈叔着实不够亲热,外八路的人也可以这么喊的。颜颜都喊自己‘四伯’呢。

方父道:“对对对,他在咱们一大房里确实行‘九’。”

方桐歪头看看方明澈,直接喊道:“九叔——”

她的普通话倒是说得挺好,这一学期堂嫂都在让她听广播。小孩子学语言确实要容易些。

方明澈摸摸她的头,“走,先去九叔家歇歇脚。晚上吃过晚饭,九叔开车送你们回去。”

方母道:“你哪来的车啊”

她的手里还牵着方康呢。这倒是在方明澈和林嫣的意料之中。接下来就是春耕和春播,家里忙着呢。方健和方芳要上学,而且多少能帮些忙。三岁多的方康会被带来再正常不过了,他还不用车票。不然搁家里谁看着这么小的男孩子淘着呢,回头磕着、碰着麻烦。

“租的,我开了个涉外的旅行社。白天载着外国游客去故宫、颐和园等处玩儿去了。晚上可以归我用。”

方父挑挑眉毛,不过刚坐了火车精力没那么好,就没有出声。

方母对方康道:“你也喊你叔啊。嗯,你喊.幺爸。”

以前喊的是二叔,这跟方桐喊‘九叔’有些对不上。干脆喊‘幺爸’,一下子就显出这才是更亲的了。

方康平时在家有些淘气,但头回出远门,这会儿眼神都有些怯生生的。又被奶奶捅了两下才小声道:“幺爸——”

方父手里箱子被小儿子接了过去,干脆弯腰把小孙子抱了起来。

方明澈应了一声,“康康来了啊。走,先回家!”说着就往停车场走。

等方父、方母看到小轿车忙道:“不用、不用,坐这个做什么”

都说了晚上才有租的车开着送明峰父女回去,拿着就不可能是自家的车了。何必这个冤枉钱不远他们可以走着回去,远也可以坐客车嘛。那公家的车子,总是要便宜些的。

方明澈道:“这是我们胡同里的贺师傅,刚送我来的。回去肯定坐他的车啊。公交车站还在外头,而且也坐不到家门口。”

方父震惊道:“啥,你一个人也坐这个车来的”这也太败家了!

“贺师傅等了一阵了,不坐就是平白耽误人家时间。平白耽误时间,也是要给钱的。”

这样说了,方父、方母才肯坐的。方明澈安排方明峰带着桐桐坐副驾驶位。桐桐五岁,也没有多大一只,坐爸爸腿上没问题。

后座就他们四个人坐。把箱子放到后备箱,方明澈就把方康从父亲腿上捞到自己腿上放着。

方康已经又把他忘了,其实不想坐陌生人的腿上。但又不敢反抗,整个人有些僵硬。只是看着爷爷、奶奶,但一向近乎有求必应的爷爷、奶奶这回却没有理他的求助。

方明澈也没有管他,直接道:“都坐好了,贺师傅开车吧。嗯,从天安门城楼下开过去。”父母对这里肯定是格外向往的。

果然,等车子从城楼下开过,方父、方母都贴到了车窗边去看。看城楼、看上头挂的毛主席像。

方父问道:“纪念堂在哪里”

“那边,先回去休整,明天过来看。不远,就一公里。这会儿纪念堂都要关门了,排不到了。”

方父看看那边还有少许排队的人群,“好吧。”

一公里自然很快就到了,贺师傅直接把车停在了小偏院门口。

“嗯,这个小院子都是我和阿嫣的,下了车直接进去就是。”

“啥”方父、方母发出惊呼声。

方明峰道:“七叔、七婶,进去吧。这个小偏院明澈已经买下,不过还欠着4000块。你们踏实住下就是。”

他说完推开车门,先把女儿放到地上。

林母和林嫣、颜颜听到汽车的动静,已经迎出来了。

颜颜看看方桐,有点陌生呢。她家没有这个桐桐姐姐的照片。不过还是仰起笑脸,“四伯好!桐桐姐姐,欢迎你——”

方明峰也同林母、林嫣打了招呼,“颜颜好乖。桐桐,这就是九婶和她的妈妈。你跟着颜颜喊外婆就是了。”

方桐也一一叫了人,然后忍不住到处打量。

后面的车门也打开了,方明澈直接把方康放到了地上。方康略有些瑟缩,加了毛衣他也觉得有点冷。

林嫣赶紧把手里的暖水袋塞给他抱着,“来,抱着这个。颜颜给爷爷、奶奶打招呼啊!然后先带弟弟去屋里暖暖。”

可别刚到就感冒了!

但方康这会儿不肯跟着颜颜走。而且抱着暖水袋,他也就不冷了。

方明澈下车来,把车门拉得更开些,方便父母下来。

方母先下,看到林嫣就道:“你出来做什么啊快进屋待着,这感冒了不得了,药都不能吃。”

林嫣道:“妈,我没事儿的。我适应了两个冬了。”她在首都土生土长的,比方明澈父女要中用许多。

说着又关切地问了问产检的情况。得到一切正常的答复,方母看小孙子不吭声又道:“这就是你二姐啊,你二姐要带你进去你就跟着她走。别扭扭捏捏的!”

方父也下车来,颜颜忙叫道:“爷爷、奶奶——”

招呼过人,颜颜便把方桐和方康都往她住的房间带,屋里是要暖和许多。他们三个小的就先进去了。

方母看看方桐,又看看颜颜,这俩都穿得很好。把方康衬得好乡土啊!而且,颜颜到首都真的是长高了一截。以前跟康康差不多的,现在康康只到她耳朵上方。显见得这一年吃得比康康好很多。

方父点头,“好好。这就是亲家母吧,你好、你好!我们现在才来,阿嫣和颜颜都让你费心了。”

他瞧着这个小院子,其实觉得不是很好。这种小偏院,很像他年轻时给地主当长工时住的下人房。

林母道:“都不是外人,亲家公不用客气。”

女儿、女婿想得没错,还真把小孙子带来了。不过只是带来玩玩倒是没事。而且确实走了俩大人,家里农忙期间没人给看孩子。

方明澈和方明峰从后备箱把箱子拿出来。方明澈直接往正房拎,方明峰便也跟上。

林嫣赶紧张罗,“走,进屋。爸妈你们住正房的东屋。”

于是一行人都往正房走。他们给置办的两大一小的羽绒服已经挂进衣柜里了。

司机和导游的办公桌空着,上班的玲子、魏友看到方明澈的父母赶紧起身打招呼,喊大伯、伯母。邱老师也站了起来。

方明澈赶紧介绍,“爸妈,这是邱老师,是我们北师大的副教授。他来给旅行社当顾问的。”

邱老师看看方明澈,他当校工都当了好多年了。副教授,那是哪一年的黄历了如今小方逢人就给人介绍他是北师大的副教授。对外国游客这么介绍,对他父母也这么说。

方父一听是大学副教授,立即肃然起敬。赶紧上前和邱老师握手,“老师,多谢你看顾、帮衬我家明澈啊。”

旅行社、顾问啥的他不懂,但这副教授肯定是被请来的人才。

邱老师道:“老哥,是你儿子在看顾、帮衬我啊。”

方父微微一愣,方明澈道:“爸,先进屋,以后再说。邱老师你们忙吧。还有这玲子和魏友也是旅行社的员工。”

他爸一辈子在田里操劳,看起来比实际年纪要大几岁的样子。他估计他爸和邱老师还真说不好谁大谁小。

看方母盯着桌上的电话机发愣,方明澈又道:“这电话机是玲子家的,她舅公去年初从美国回来安装的。如今就搁旅行社使用,街坊四邻打电话也是上这里来。旅行社用了多少钱,照价给。算是借给我们充场面的。”

方母这才回过神来。她就说嘛,听说这电话机安一个初装费都要五六千呢。贵得来吓死个人!而且,支书说没有一定的行政级别,根本就没资格安装电话。

方父和邱老师道:“那老师你们忙着,我们就不打扰了。”

几个大人进了屋子。林母没有进去,去厨房看着她汤的火候去了。

方明峰在房间里看了看,“不错,得有十一二个平方,住着挺舒服的。行,七叔、七婶你们先安顿一下,我去找找方桐。这里我熟,明澈、林嫣你们就不用招呼我了。”

他看了看就出去了,把空间留给他们一家子说话。

见方明澈把箱子搁下,方父忙问道:“这个院子你买成多少”

“8500,现在还欠古大爷4000。”不是方明澈想瞒着父母。但想想上辈子他们在两兄弟之间劫富济贫,巴不得他和大哥均贫富。他觉得还是瞒着点好。

方母的脸色顿时大变,“好贵啊!”县城的房子才20来块一个平方呢。比这更好的院子也不过2000一套。

方父倒是中肯地道:“这儿离天安门广场那么近,贵一点也正常。”

走进来的一路他想通了些,不买这样的小偏院,难不成还买不得大院子啊那才是天价!

方明澈打开衣柜,拿出两件羽绒服内胆,“爸妈,你们把这个羽绒服换上。这是我托人到上海去搞的。穿这个,要脱掉一到两件毛衣。你们先试试!这种衣服,可以穿着爬珠穆朗玛峰的。”

方父挑眉,“哦,我知道那个事儿,当时全国都在宣传。第一次一开始没得到国际上承认,前几年又登了第二次!”

方明澈道:“第一次因为种种原因,没能留下影像资料。但其实外国人自己登上去,发现和我们第一次下来的队员描述的场景一致,后来是承认了的。来,换上吧!”

林嫣站起来,“我出去看看几个小的,也不好让明峰哥就一个人。”

婆婆当着她的面脱穿衣服没啥,公爹肯定不会当着她的面脱衣服,哪怕是里头还有其他衣服。他老人家跟自家亲爸一样,很讲究这些礼数。这房间又小,没地方避开。

她撑着腰慢悠悠的走出去了。

方父听说是穿着登珠峰的,很配合的脱了大袄子和两件毛衣。嗯,外头那件毛衣是新的。里头那件很旧了,保暖效果也不大好。他把大袄子和里头那件旧毛衣脱了,新毛衣照旧穿上,然后套上羽绒服。

穿上以后他道:“确实还挺暖和的,顶得过一件袄子和一件毛衣。这很贵吧”

他脱下的那件大袄子其实也是方明澈去年上京前给他的。才做了两年,比他自己的袄子暖和多了。

方明澈道:“这都不是贵的事,是咱们自己不容易买到。我这是托个高干子弟帮我们搞的。”

友谊商店卖给华侨、华国游客的羽绒服倒是能买到,但那个好贵啊。还是上海羽绒服厂的实惠。

方母看方父换上直说暖和,自己便也换上了。她看到衣柜里还有件小的,舒心得道:“我们都没说,你们咋知道康康来了”

老头子说之前忘了提,懒得再特地去打电话了,费钱。再说一家人,康康又不占地儿,不用买车票,去了就知道了。

方明澈道:“你们本来就替哥嫂看着康康,家里又春耕、春播的。肯定会把他带上啊!没事儿,他这会儿在房间里呢,那边可以烤火。等下给他换上就是。我是想着二老没有烤火的习惯,这才没有给你们生炉子。”

方父摸摸身上,里头的羽绒服内胆摁下去了,还能弹起来。

“这就很暖和了。不用生炉子,搞得内外有温差。阿嫣你也让她注意点,在屋里烤火,出去记得加衣服。”

方明澈拎起热水壶,把热水倒进新置办的脸盆里,毛巾也是给他们买了三张新的。

“爸妈,你们先洗把脸、烫烫脚歇一歇。等会儿吃晚饭叫你们。明天下午两点天气最好的时候咱们再安排洗澡的事。”

如今没有浴霸,刚到就洗澡,担心他们适应不了温差感冒。

“好!”

等他出去了,方母坐到床上试了试,“这铺垫得很厚实,睡着肯定暖和。哎呦,这房子是我们明澈的啊。”真是越想越舒心!

外头那个旅行社她不懂,但能有这么个单独的院子就是极好的事啊。就是在县城这都是很不得了的事,那说的比这好的院子本来就不是给普通人准备的。更不要说这儿还是首都,还是离天安门这么近的地方了。

方父点头,他也觉得这很不错。就是还欠着4000的债,让他感觉不大好。老一辈的中国人,就没哪个乐意欠债的。

不过,连着坐了几天火车,哪怕是卧铺也有些疲倦。他也坐了下来休息,方母照顾他洗脸、泡脚。

“这毛巾真软和!那我们带的直接拿来擦脚吧。”他们在火车上用的,都脱毛了。那擦脸手重了都会痛。他们年纪大了没所谓,但方康的脸还嫩。

方母说完拿着那件小的羽绒服内胆过去厢房找方康,准备叫他换上也过来烫烫脚。

她进去看到林嫣和颜颜烤着火,都换了件薄一些的外套。方桐的大衣服也敞着了。林嫣还给康康的袄子也解开了。里头就是新织的毛衣,全家都一个色的:黑色。

“来,康康,你幺爸、幺妈给你做了羽绒服,咱们换上。又轻薄又暖和!”

康康在和颜颜、桐桐分吃烤红薯,这会儿不想换。

林嫣道:“算了,妈,你放这儿。等下出去前我给他换上。”

方母点头,“那行吧。我去和你妈妈说说话。”

她看到亲家母一个人在厨房忙活,这不好就踏实坐着啊。于是走了过去,“亲家母,你做晚饭么我也来搭把手。”

林母道:“不是,我在给阿嫣炖补品。你歇着、赶紧歇着。坐几天几夜的火车还是挺累人的。而且,不用做晚饭,旅行社有食堂。等下去食堂吃就好!我家那老头子和儿子、儿媳也要过来。你们难得来一回,我家老头子说过两天请你们去我们那边玩玩。”

方母震惊道:“啊,这么个小小的旅、旅什么社,还有食堂啊不过我不累,我们坐的那个卧铺,可以坐、可以睡。而且一个人一个床位,没多的人。”

林母道:“是啊,食堂就在前头那条胡同里。员工也一起去吃,等下还有回来几个人呢。卧铺好,卧铺舒坦许多。都是明澈能干,他不但能弄来介绍信买卧铺,还能买机票呢。”

方母道:“我也不知道他现在都在做什么。算了,等他老子问他吧。”

既然不用做晚饭,她就先回去烫脚了。刚明澈说还给他们都买了毛皮鞋,穿上不怕下雨。她烫了脚试试和自家做的‘鸡婆鞋’(自家做的鞋,里头叙着,看着胖嘟嘟的像母鸡)哪个更暖和。

她回去脱了些烫脚,“说是有食堂,晚饭不用帮忙。”

方父惊讶得很,“还有食堂啊”

“对啊,说员工一会儿还要回来几个,都去那里吃。他这是雇佣人了吧”

方父道:“这儿离天安门广场这么近,他就这么大喇喇的摆着也没人上门过问。我看应该是过了明路的,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