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4章

就拿最低的小组来讲,共有八条船,分为主船、副船、左船、右船等,都是按照吨位大小,来分的,人也是有不同的职责,有组长,副组长,组员等,划分的标准不是按船吨位大小来分的,而是按照人的航海经验,号召力和思想觉悟。所以说,主船负责人不一定就是组长,小船负责人就不一定不是组长。

之所以做出来这样的划分,那也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提升整体应付能力。在复杂的情况下,主心骨肯定是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有一次巡逻中,有一组渔民发现有外国军舰在我国领海边缘试探性航行。他们迅速通过通讯系统上报情况,同时按照分组部署,各小组渔船有序靠近。

外国军舰起初并未将这些渔船放在眼里,继续挑衅。但渔民们毫不退缩,凭借着灵活的小船优势,围绕在军舰周围,干扰其行动。

韩景得知消息后,也立刻协调军方支援。军方迅速响应,派出战机和军舰赶来。在渔民和军方的联合威慑下,外国军舰最终不敢再放肆,灰溜溜地离开了。

这次事件让渔民们深刻认识到团结协作以及与军方配合的重要性,也让韩景更加坚定了带领渔民守护海洋权益的决心。

他开始着手准备下一步计划,打算进一步加强渔民与军方的合作,共同打造更坚固的海上防线。

军方、渔政执法人员和渔业协会组织的渔民,三位一体,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应对一切事情,尤其是复杂的情况。

以前都是军方干军方的事情,渔政执法人员干渔政的事情,渔民也是干着自己本分的事情,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是相对独立的,互不干扰的。

到了现在,这样的情况已经不适合当下的形势了。

韩景明白,必须打破这种隔阂。他积极与军方和渔政部门沟通,促成三方定期开展联合演练。

在演练中,渔民们学习到了更多的战术技巧,军方和渔政人员也了解到渔民在海上的实际情况。

同时,韩景还推动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让三方能第一时间掌握海上动态。

一段时间后,这种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初见成效。

以前经常有外国间谍船伪装成商船潜入我国海域收集情报。渔民很难发现的,就是发现了也是无可奈何,条件不允许你‘多管闲事’。

现在不一样了,渔民要是发现异样后,可以迅速通过信息共享系统通知了军方和渔政。

三方可以立即联动,渔民利用小船灵活的优势对间谍船进行跟踪监视,军方和渔政则从不同方向赶来实施围堵。

这样的话,就可以及时截获间谍船,避免了国家机密的泄露。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韩景认为时机成熟,可以实施早已经制定好的计划。

恰巧,这时候东部战区司令员又调整了,原西部战区司令员杨尚军,又调整为东部战区司令员,对韩景来说,这可是个天大的喜讯。

韩景知道自己可以大展宏图,因为杨尚军也是有理想的人,想做出一番成就的人,再说了,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密切,又默契。

杨尚军之所以调整为南部战区司令员,那也是形势需要,表面上周围的国家都是和平共处,和谐共生,其实,暗地里都是怀着狼子野心,什么事情都需要提前准备,未雨绸缪,不然的话,局势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事情,那就被动了。

韩景早已经考虑过,沙盘推演过,怎奈自己只不过是个副省长,又不是实权的副省长,可以做出来的事情有限的,对军方的事情当然是不能提及了。

你一个副省长要是提出来了这个话题,别人会怎么想?会不会认为你有什么不轨之意?

官场的事情向来没有简单的,多管‘闲事’是不会有好的结果,不但功劳不会有的,就是苦劳也不会有的,有的人能做到安全的全身而退就阿弥陀佛了,所以许多人都是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现在杨尚军调任东部战区司令员,对韩景来讲,当然是天大的好事情,这样的一来,韩景做事情就不会畏手畏脚的了,因为有军方全方位的支持,韩景根本就不需要担心什么,当然了,自己也不是瞎搞。

杨向军对韩景也是十分了解的,而且还是特别欣赏,因为自己的每次升迁,几乎都有韩景的贡献,所以,从这方面来讲,韩景就是自己的福星。

杨向军可是杨开国最得意的儿子,杨开国素有‘军中小诸葛’之称,足智多谋,虽然儿子杨开国没有完全继承他的衣钵,但是,至少继承了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遗传,这就不错了,毕竟是生长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

战争出英雄,也出人才,在战争年代,造就了一些杰出人物,可以说是人才辈出,和平年代造就的大多数都是理论型的,理想式的人才,能不能像老一辈那样,经得起战火纷飞考验,说不准的。

杨尚军能继承杨开国百分之八十多的本事,已经是凤毛麟角,出类拔萃的了。

杨尚军也知道自己之所以会被调整到东部战区,那也是有原因的,如果连这点事情都分析不出来,那也太菜了吧!

将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什么样的将领就带出来什么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