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你得叫叔
吴建波有些尴尬,搓着手结结巴巴:“这个……这个嘛……”
林放看出里面有猫腻,眉峰一扬:“不方便说吗?”
“那倒不是,就是……唉,要是别人我肯定不说,但是老弟你问,我就没什么不能说的,就是说出来有点不好听,老弟你跟我来,去后厨看看你就知道了。”
然后带头往后厨走。
吴映璇也想跟过去,却被吴建波挡住:“闺女你就别去了,在这儿陪你婶婶。”
吴映璇瞪大了眼睛,不是说好各论各的吗,我怎么就多了个婶婶?
林放跟着吴建波来到后厨,这里还有三个人在忙活,切肉的切肉,配料的配料,熬汤的熬汤,都是跟了吴建波很久的徒弟。
林放原以为“祖传秘方”在那堆配料里面,谁知吴建波却走到储物柜后面,摸出一个撕掉了标签的铁罐头,然后给林放递了过去。
林放接过来摇了摇,晃动的手感可以确定里面是液体,但看不出来是什么液体,于是又撕掉开口的保鲜膜,放在鼻子上闻了闻。
“我靠,三花淡奶!”
吴建波惊讶道:“老弟也认识这个?”
林放“嗯”了一声,三花淡奶在前世号称科技与狠活,想不认识都难。
不过他也知道,这玩意其实是由牛奶浓缩制成,适当食用对人体并无太大危害,是制作各种菜肴、汤羹和点心的普遍调料。
“你家羊汤每次放多少这个?”林放问道。
吴建波连“祖传秘方”都拿出来了,自然不会隐瞒,他指着熬汤的桶状大锅说道:“一锅放半瓶。”
林放看了眼那口大锅,足足有半个人高,直径有磨盘那么大,半瓶三花淡奶下去,早就稀释得跟没放差不多。
吴建波见林放若有所思,以为犯了他的忌讳,不禁担心道:“老弟,你要是不喜欢这个,我以后就不放了。”
“其实我以前也不放的,这不你今天过来试吃,我怕味道不合你胃口,这才偷偷放了半瓶,一点都不敢多放啊。”
“要是犯了你的忌讳,我先给你赔个不是,投资的事咱也不说了,只求你千万别捅出去,不然我家招牌可就砸了。”
从这几句话就能听看出来,吴建波是个老实巴交的性格。
因为吴映璇有点小精明,林放最担心的就是吴建波也市侩,等自己去上学了,老妈未必能驾驭得了。
现在看来,自己的担心有点多余。
“就是个调料品而已,我没啥不喜欢的,你该放就放,只要注意适量就行。”
林放也不藏着掖着:“投资的事我觉得可以,一是你家的汤和烧饼都很正宗,二是老哥你人也实诚,投资你家我很放心。”
“真的?”
吴建波激动得直喘粗气。
林放笑眯眯说道:“前期我先给你投五万,你把店面重新装修一下,这样客人来了吃得也舒服些,要是钱不够我还可以追投。”
吴建波忙不迭地点头:“好、好、好。”
林放接着说道:“对了老哥,你想过开分店吗?”
吴建波呵呵笑道:“我倒是也想,这不还在挣本钱嘛。”
“那正好,我家在段梅路有一间早餐店,可以拿出来改成分店,不过我老妈只会做早餐和快餐,对羊汤一窍不通,我也想让他轻松点,如果改成分店,老哥你这边能不能派人过去主厨?”
“没问题。”吴建波指着三个徒弟说道:“他们都跟我好几年了,个个技术过硬,都可以派去你家那边。”
林放点点头:“那就这么定了,明天我就带我妈过来谈细节,没问题的话就把合同签了,等过完正月十五,就可以正式开工了。”
“好好……”
吴建波一个劲地点头,手都快搓出火星子了。
他原以为就算林放要投资,也要回去考虑,过上几天才有结果,没想到这么利落,直接就当场决定了。
从后厨出来,吴映璇赶紧问道:“林放,看得怎么样了?”
吴建波在后面呵斥:“没大没小,你的叫叔!”
吴映璇苦着脸像便秘似的:“爸……”
“快叫啊!”吴建波瞪着眼睛催促。
吴映璇只好不情愿地叫了声:“叔!”
林放笑嘻嘻的回应:“大侄女乖,叔听到了!”
吴映璇的脸色更苦了,直到确定林放要投资她家以后,这才转忧为喜。
不就是当侄女嘛,为了以后滋润的小日子,当就当了呗,又不会少块肉。
随后林放回到桌子上,继续跟虞悠然吃羊汤。
吃着吃着,林放忽然想到一件事:“小铃铛,你过年会收到红包吗?”
虞悠然摇了摇头:“没有。”
“也对,你以前都是回湘西老家过年,你老家那边好像不兴这个,都是吃流水席。”林放忽然想起来。
“小放你会收到红包吗?”
“有啊,做长辈的一般都会给红包,舅舅和舅妈,小姨和姨夫,外公和外公,都是每年必给,我的一边说我长大了,不能要了,一边扯着口袋,让他们放进来,很有意思的,所以过年的时候你一定要去我家拜年,保证你也有红包,而且是大大的红包。”
虞悠然若有所思,伸手掏出自己的钱包,抽出一百块钱,递给了坐在旁边的吴映璇,眼神像极了长辈看晚辈。
吴映璇直接满脸问号。
林放也是一脸懵逼。
半晌之后,吴映璇终于反应过来,一把收下钞票,嘴甜地喊着:“谢谢婶婶。”
林放直呼好家伙,我就是提醒你过年要去我家拜年而已,要不要这么举一反三啊。
还有你吴映璇,你这声婶婶叫得就没有心理负担吗,为什么叫得那么自然?
吴映璇别提多美了,红包这么香,我为什么不叫?
不光要叫,以后还要多叫,争取在正月十五之前,再叫两个红包回来。
半晌之后,伴随着太阳越升越高,因为刚下过雪,普照下来的阳光毫无温度,反而愈加寒冷了几分。
如此寒冷的天气,依旧阻挡不了人们来赶庙会的热情。
镇水街上的行人一波波多了起来,其中有不少高中时期的老同学。
有交情的,叫得上名字的,叫不上名字,但认识脸的,都陆陆续续出现在人群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