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咱比比看
又对着刘氏,王氏和姜小姑说:“翠娥,你们便随着惜惜,叫我‘姨母’吧。”
随后,她又转身朝着姜阿奶和刘外婆,“两位,我问过翠娥,论年纪,我比你们虚长两岁,今儿个就厚着脸皮,占你们个便宜,你们可唤我一声‘盛姐姐’。”
姜阿奶、刘外婆心中再次遭受暴击:原以为自己岁数大些,没成想人家才是姐姐。
姜阿奶嗫嚅着:“盛……” “姐姐” 二字艰难出口,瞧着张老夫人的模样,叫出这声姐姐,实在有些违心。
刘外婆见老姐妹,叫出了口不过,心下一横,自己喊一声 “盛姐姐”,倒也顺了下来。
罢了,罢了!两位小老太太自我安慰一番,人家可是京城来的,还带着诰命品级,能称呼自己一声妹妹,传出去,那也是自己的光彩。往后几日,这 “姐姐” 喊得愈发顺口起来。
接下来的两日,张老夫人头一日便在姜家绣房里待着。瞧着一群为生计用心做好绣活的娘子们,虽说身处平常人家,可脸上笑容真挚,浑身透着股子劲头,着实感染人。
第二日,张老夫人爬完山酸痛的腿也好了些,便想起早前如意提过的虾塘,心里头就想去看看。
当如意伸手捏住一只张牙舞爪的红螯虾时,张老夫人也瞧了个全貌,忍不住说道:“这红螯虾看着着实不美观,味道却是极好的。” 说着,还回味起刚到那会儿吃的虾尾。
“盛祖母,要不尝尝麻辣红螯虾?” 问话的是芳霏,她笑眯眯接着道,“这虾剥了壳,上手拿着吃,才更有滋味呢。”
这几日相处下来,芳霏瞧出张老夫人并非那种死守规矩、刻板的深宅妇人,反倒有几分通透洒脱,这才这般问。
“那便试试。” 张老夫人当即应下,“听元初说,用这虾汤煮的面,味道也不错。”
“安排?” 芳霏望向如意。“安排!” 如意应得干脆。
一旁候着的刘达,为人憨厚老实,听了两位外甥女这话,立刻解开拴在岸边的小木船,抬脚就要上船。
“舅舅,先别急着划走,我也想捞虾!” 芳霏玩性顿起。
“我也要,我也要!” 张元初小姑娘自然也不愿错过。
“姐,你要不要上船来?”
“大师姐,咱一道去!”
刘达有些犯难,挠了挠头,“芳霏啊,这船太小,也就再容得下两个人。”
“舅舅,我来划船吧!” 如意瞧着两位妹妹兴致勃勃,不想扫了她们的兴。
“那你可得小心些!” 刘达叮嘱道。这虾塘水不算深,如意做事向来稳重,刘达倒也放心把桨交给她。
三个小姑娘,如意在船尾划桨,芳霏和张元初两人拿着长杆网兜开始捞虾。
虽说没了采莲姑娘的柔美姿态,可收获的喜悦却一点不少。
张元初一网兜下去,就捞上来两只,兴奋得朝着岸上大喊:“祖母、娘、师父,你们快瞧,我捞到啦!”
芳霏也把网兜从水里提起来,一下子捞出三只。张元初见状,好胜心顿起:“二师姐,咱比比看谁捞得多!”
接着,张元初捞出四只,芳霏还是三只。张元初的笑声在虾塘上空回荡:“二师姐,咱再比一轮!”
秋日的阳光并不炽热,洒在身上,刚好驱散些许凉意。微风轻轻拂过,水塘泛起层层波光。
虾塘里,三个小姑娘活泼灵动,发丝随风飘动,笑声顺着风传到岸边,引得岸上的人也不禁嘴角上扬,眼里满是笑意。
一番比拼下来,两位小姑娘很快就提着两小桶虾上了岸。
午间,张老夫人如愿吃到了麻辣和蒜香两种口味的红螯虾,吃得那叫一个满足,当下就说,等明年红螯虾当季的时候,一定还要再来姜家村。
蔡大明承蒙姜家父子俩照顾,今儿个也跟着尝上了这京城里富贵人都没吃过的红螯虾。
几杯酒、几只虾下肚,蔡大明的脸涨得通红,舌头都有点大了,拉着姜老爹的手,大着舌头喊“姜大哥,你就是我亲大哥!”
说着又转过头,端起酒杯对着姜长业,“兄弟,你就是我亲兄弟啊!”
被安排成同辈的姜家父子俩,对视一眼,又立刻移开目光,心里想着:罢了,蔡兄弟(大哥)这么高兴,就让他乐呵乐呵吧!
在姜家村,早稻和晚粟都已经收割完毕,入了仓库。眼瞅着,马上就要开始种冬小麦了。
就在种冬小麦之前,姜家村又热闹起来了。
这天傍晚,姜里正把大家伙都召集到打谷场上,要讲的正是交税的事儿。夏国一年收两次税,夏收和秋收之后,都得交粮纳税。
这事儿,和如意家关系不大。因为姜长盛是秀才,按照规矩,老宅和姜家小院的那十亩地都能免税。
不过,姜家在村里可是为数不多有车的人家,家里骡小伙,自然得为乡亲们出份力。
张老夫人来到姜家村的第四天,她也由此见识到了老百姓生活的不易。
听姜阿奶说,这几年老天爷照顾,田里收成还算不错,日子勉强过得去。
可往年要是年景不好,交完税,剩下那点粮食,就算把好粮换成粗粮,家里人口多的,也根本不够吃。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之后便有了京城张首辅为百姓请命减税,还有针对官员圈地避税的一系列政策。
张老夫人在姜家已叨扰了好几日,也跟惜惜相处了一阵,便打算回城。
次日一早,她就向姜家人提出告辞。
姜家人自是热情挽留,张老夫人架不住这番盛情,便决定再多留一晌午,想着再好好吃一顿满是烟火气的家常饭菜。
就因为这临时的决定,中午的菜肴,如意又要多做出一桌。
此时,在官道上,林捕头一马当先的在前头开路,后面跟着一辆马车。
马车上,坐着张县令和张主簿,姜文书随行一侧。
此番姜家村之行,可不单因要去接回张老夫人,还有一卷从京城快马加鞭送来的圣旨,此刻正端放在马车中间的小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