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民生(四)
陈长官笑着应声:“请先生放心,我马上安排!”
杨峰急忙跨前半步,朗声道:“先生且慢!恳请勿要强制迁离百姓。卑职提议,可让农户以土地入股,再聘其为农场工人,按月发放工钱。如此既能化解矛盾,又能保障农场长远发展。伤残老兵体力有限,终究难以承担重活,待农场步入正轨,我打算为他们办理退役,按月发放养老金——虽初期数额微薄,但随着农场盈利增长,待遇定能逐步提升。”
此言一出,厅内老将们交头接耳,赞叹之声此起彼伏。杨峰见状,挺直腰杆继续道:“此外,卑职正着手改良稻种,力争提高产量。首批试验田的稻谷即将成熟,届时定要呈送先生品鉴!”
蒋先生闻言,面露喜色,重重拍了拍杨峰的肩膀:“好!好!如此利国利民之举,务必大力推行!”
杨峰携家眷迁入原日据时期政要的二层宅邸。雕花铜门推开时,江安琪的指尖抚过爬满紫藤的回廊,眼角眉梢皆是藏不住的笑意。而每月翻倍的薪俸准时入账,杨峰并不管钱,全部交给她保管,更让她分外高兴!
远在美国的刘芝华拆开杨峰发来的电报,只看了几行字,眼泪便忍不住涌了出来。她原本满心盼着丈夫很快就能来美国与自己团聚,怎料世事难料,如今这个念想竟成了泡影。窗外,孩子正在父母的照看下嬉笑玩耍,那份热闹落在她眼里,反倒衬得心里空落落的,一股难以言说的悲戚悄然漫上来。
其实日子并不用她操心,轮船公司每个月都会准时汇来足够的生活费,在美国的父母、叔叔一大家子也都陪在身边,可没有丈夫在侧,心里总像缺了一块,孤独感时常趁隙作祟。
正怔忡着,叔叔推门走了进来。刘芝华慌忙拭去泪痕,强打起精神招呼:“叔叔,您快坐。”
刘长官叹了口气,在她对面坐下:“芝华啊,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原以为他会辞了军职来美国团聚,谁承想事与愿违。不过你放宽心,我的朋友说了,杨峰现在很受器重,安全方面没问题。这小子本来就擅长搞经济,如今被倚重也是情理之中。”
刘芝华声音里带着哭腔,委屈地问:“既然这样,他为什么不让我带着孩子去陪他呢?”
刘长官无奈地笑了笑:“你呀,脑子里总想着那些儿女情长。他这是担心呢——万一你和孩子去了岛上,往后再想走可就难了。听他的安排吧,错不了。”
刘芝华这才恍然大悟,她用力咬了咬嘴唇,把剩下的话咽了回去,轻声道:“好吧。”
没过几天,杨峰的朋友爱德华专程登门拜访刘芝华。两人其实在机场初见时便已相识,此番见面倒也不生疏。
爱德华笑着开门见山:“杨夫人,我想聘请您到我的公司任职,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
刘芝华如今的英语已相当流利,闻言不免有些诧异:“爱德华先生,您怎么会突然想请我去工作呢?”
“是您的丈夫,我的朋友杨峰给我写了信。”爱德华笑意温和,“他说您是个闲不住的性子,怕您在这边太寂寞,特意托付我给您找份事做。不过得跟您说声抱歉,我公司的薪水不算太高,还望您多担待。要是您愿意,明天就可以过来上班。”
刘芝华心头猛地一暖,惊喜瞬间涌了上来。她本就不是能安于清闲的人,初到美国时满心盼着杨峰来团聚,日子尚有奔头;如今团聚无望,只觉日子漫长难熬。没想到杨峰竟连这点都替她想到了,还特意托朋友为她安排——这份细致入微的体贴,让她眼眶微微发热。
她当即笑着应道:“太感谢您了,爱德华先生,我答应您的邀请。只是我若是做得不好,还请您多包涵。”
爱德华朗声笑道:“您放心,工作很简单,以杨夫人的聪慧,一定能胜任。”
就这样,第二天一早,刘芝华便到爱德华的公司上任了。孩子交给家人照看着,重新投入工作的她很快找回了往日雷厉风行的状态,原本沉闷的日子仿佛一下子被点亮,竟也不觉得那么难捱了。
邮递员将一封信递到江婉如手里,她签过字,拆开信封细细读着,忽然对着碧珠笑起来:“你看,是杨峰的信!他说在岛上一切都好,让咱们别挂念。现在被派了重任,暂时来不了香港,还特意叮嘱我照看好你们母子,还有那些故旧的家眷,你快瞧瞧。”
这话一出口,碧珠和李振北的妻子立刻围了过来,几人凑在一起把信读了又读。李振北的妻子双手合十,不住念叨:“杨长官吉人天相,没事就好,真是阿弥陀佛!”
碧珠指尖抚过杨峰熟悉的字迹,眼泪毫无预兆地涌了出来。她颤抖着把信读了两遍,才哽咽着说:“这就好,这就好……”
江婉如转头看向凑过来的宁小青、宁小红,笑着打趣:“你们两个丫头,就知道你们也惦记着。你们杨长官心里可装着你们呢,还特意嘱咐我,要给小青寻个合适的人家嫁了。”
宁小青脸“唰”地红透了,跺着脚嗔道:“大少奶奶!我才不想这么早嫁人呢!”说罢笑着跑开了,耳根却红得厉害,心里头暖烘烘的。一旁的宁小红眨着大眼睛,惋惜道:“杨长官来不了香港呀?我还想着请他吃饭呢,您发我的薪水我都攒着呢!”江婉如笑着拍拍她的头:“那就好好攒着,总会有机会的。”
屋里一片欢声笑语,消息传到涂红霞、铁柱等人耳中,大家悬着的心也都落了地。涂红霞故意撅着嘴,佯装生气:“他居然不让我去岛上护着他,真是可恶!”话虽这么说,转身走开时,嘴角却忍不住向上扬着,藏不住的笑意早把那点“怨气”出卖了。
金秋时节,农场的稻浪翻涌如金。新稻脱粒时,老农们围在磅秤旁瞠目结舌——每亩增产竟超百斤!热气腾腾的白米饭端上桌,杨峰舀起一勺,米粒颗颗油亮,入口带着自然的清甜。郭勋祺捧着海碗,连扒三大口也顾不上配菜,含糊着赞叹:“这米,比我当年在南京吃的贡米还香!”
五百斤新米分装成箱,送往台北的官邸。蒋先生尝过一口,便将瓷碗重重搁在案上:“建丰,这杨峰是栋梁之材。”他转头望向儿子,目光灼灼,“往后要多与他结交。辞修虽忠心,可终究是你上位的绊脚石。你得有自己的班底,杨峰这样既有本事又无根基的,正是该拉拢的人。”
蒋建丰垂手肃立,神色恭谨:“父亲,扬峰住的那宅子原是日据时期总督府要员的居所,修缮一新后赠与杨峰,如今他已携眷入住。”他目光微闪,“以他的机敏,应当明白这份厚赐背后的深意。”
蒋先生摘下老花镜,指尖轻叩桌面:“做得不错。既要在生活上厚待,也要派人盯着——他平日里都与何人往来?”
“儿子已吩咐保密局暗中留意。”蒋经国上前半步,压低声音,“除了处理农场事务、与郭勋祺那几位老将商议农事,并无异常动向。他夫人远在美国,身边只有新纳的姨太太操持内宅,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蒋先生望向窗外阴云密布的天空,神色凝重:“美国人已经介入朝鲜战事,金日成的军队虽猛,但山姆大叔的枪炮也不是吃素的。”他握紧扶手,“若局势持续升温,第三次世界大战绝非空谈。我们必须厉兵秣马,一旦时机成熟,就要反攻大陆!”说到此处,他转头看向儿子,“杨峰的农场是岛上民生根基,你多上上心。”
“儿子打算近日便去视察,若有难处,定当全力解决。”
蒋先生疲惫地挥了挥手:“你先去吧。局势瞬息万变,不可有丝毫懈怠。”待房门合上,他独自凝视墙上的中国地图,食指重重划过海峡对岸,久久未动。
杨小虎推门而入。屋内暖黄的灯光下,杨峰正伏案疾书,宣纸上墨迹未干,密密麻麻写满了农场扩建规划与发展纲要。听见脚步声,杨峰搁下笔,抬眸问道:\"出什么事了?\"
杨小虎快步上前,压低嗓音:\"长官,最近宅子外头总晃悠着几个生面孔。鬼鬼祟祟盯着咱们,眼神阴鸷得很。要不要我带兄弟们把人扣下,审一审?\"
杨峰立刻抬手制止:\"万万不可。\"他指尖摩挲着钢笔,眼底闪过一丝了然,\"我心里有数,就让他们盯着。咱们行得端坐得正,不必自乱阵脚。\"
杨小虎目光一凛:\"是保密局的人?\"
\"八九不离十。\"杨峰靠回椅背,神色平静中带着几分无奈,\"非嫡系出身,他们向来是既要用又要防。这手段,从大陆跟到岛上,早该习惯了。\"他望向窗外渐暗的天色,声音里裹着一层薄雾般的怅惘。事实上,自从蒋大公子赠房那日起,他便清楚自己处境微妙,却也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专心谋划眼前的农场事业。
杨小虎咬牙切齿:\"都逃到这孤岛了还搞这些!要不是丁鹏从中作梗,咱们早该远走高飞,何苦在这儿看人脸色?\"
\"罢了。\"杨峰摆了摆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今年也满十八了,我托李参谋寻了门亲事。他亲戚家有个十七岁的姑娘,过几日安排你们见个面。若是合意,我便给你们操办婚事。\"
杨小虎耳尖瞬间涨红,慌忙推辞:\"长官,我还年轻,想先跟着您做事......\"
\"傻小子,成家立业本就是一回事。\"杨峰笑着打断他,\"成家不是束缚,是让你学会担当。\"
杨小虎满脸通红地转身离开了。这时,江安琪刚从浴室出来,脸颊带着水汽的红晕,笑着对杨峰说:“亲爱的,你也快去洗洗吧。工作总也做不完,也得顾着自己的身子呀。”
杨峰站起身伸了个懒腰,活动着有些僵硬的脖颈,应道:“行了,今天就到这儿吧,实在累得慌。”
江安琪走上前,轻轻搂住他的腰,脸颊贴在他的胸膛上,轻声问:“杨峰,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呢?我真后悔,当初怎么没早点遇见你。”
杨峰抬手轻拍着她的后背,温声笑道:“现在遇见,也不算晚啊。”
江安琪抬起头,眼底闪着笑意:“你对你那几个警卫也真是上心。老刘当年对手下虽说也不错,可从没像你这样,吃喝拉撒都要操心,待他们就跟对亲儿子似的。要不是这几个人岁数摆在那儿,我都要怀疑是不是你的私生子了。”她说完,俏皮地眨了眨眼。
杨峰被她逗得笑出声,伸手就去挠她的痒痒肉:“好啊,敢这么编排我?”
一阵清脆的笑声顿时在屋里漾开,驱散了连日来的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