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4章

杜晓曦苦着脸,暗道高顿老狐狸,说:“……那好吧,我接了。不过我要查出来了,没的说,那西山省厅常务副厅长,就是我的了!”

“一言为定!”高顿露出为难的神色。

他看向高洋,暗想,高洋是怎么察觉自己的真实意图的呢?

哎,这个年轻人,这年轻人,简直就是神一般的人!

高顿感慨高洋的未卜先知,想着可能是虞纲告诉了高洋?

按说虞书记不会这么做,毕竟有违组织纪律,可除此之外,还能有别的原因吗?

没有,这又不是科幻小说。

排除一切后剩下的,不管多么不合理,都是唯一的真相!

高顿想着,高洋虽知道,可没跟杜晓曦说,否则杜晓曦不是这个神情。

想到这里,高顿不禁微笑,高洋是个守纪律的好警察啊。

而看到高顿奸计得逞的表情,杜晓曦想到了之前他神秘的笑容。

“好啊”,杜晓曦抱着大雷子,“高部长,你作为领导,欺负人!”

高顿想,这案子确实够难。

悬案之所以成为悬案,就是因为太难破了。

证据严重缺失,而且过了这么多年,很多之前管用的证据,也面临失效的问题。

可以说,时间越久,越难破。

虽然命案必破,永远没有追诉时效,可很多悬案,最后只能成为悬案。

这里面原因特别多,除了证据问题,当时的技术条件问题,还有办案人员的水平问题。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视频监控这种东西少之又少,dnA检测也远远没普及。

加上管理混乱,能采集dnA的人更是少。

尤其是群采时,根本无法采集到对应的样本。

就跟头发丝毒检一样。

所以即使提取了dnA,也没法比对。

非要比对也不是不行,可那工作量就海了去了。

人力财力物力都是问题,毕竟破案也要讲效率的,办案经费、上级喜好,以及舆论压力。

所以,警察不是万能的,很多悬案都是无奈之举。

这就导致很多案子不是破不了,而是实在工程量太大,若非上级提级办案,或者有什么重大机会,多数案件就真的高悬起来。

对于很多刑警而言,这就是永远的痛。

而关月梅的案子,以上信息都符合。

而且已经是二十七年前的事情了,恐怕就是家属都放弃追凶了。

高顿这时候提出来关月梅案,怎能让杜晓曦不吃惊。

不过,高顿说是让杜晓曦去破案,可最后肯定会落在高洋身上。

高洋望向高顿。

高顿只是微笑:“我看杜局长要谨慎,案子实在太难,就别去西山了,待在部科技信息局,发挥专长。”

请将不如激将,杜晓曦一听愤愤不平,雷子滚动了一下子,才高声说:“我接了。”

“好!”李文和和高顿同时说。

李文和虽然怀疑杜晓曦能不能破案,可毕竟关月梅案是重大悬案,如果破了,那对他,对部里,大有好处。

最近几年,流行破陈年旧案。

高顿给了高洋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高洋眯了眯眼,也没说话。

高洋知道,这件事,不简单。

而考虑到高洋到西山去,目的是对付刘家这个超级蛀虫集团。

那关月梅案,应该只是个突破口。

高顿鼓励的看着高洋。

高洋微微点头。

从办公室出来,杜晓曦忽然拉着高洋,到了她的办公室。

刚进去,杜晓曦关好门,忽然将高洋按在墙上。

“帮我”,杜晓曦把高洋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