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朱棣要就藩,草原淘金热
最后,朱元璋亲自拉着徐达的手,踏上了返回金陵的浮桥。
与此同时在江畔的各大渡口,也开始运送起了渡江的明军。
整个金陵的所有人,都在以最高的礼遇,迎接着从草原上归来的英雄!
看着面前夹道相迎的百姓,骑在马上的朱棣,也悄然坚定了自己心中的信念。
入城之后,君臣人等则是共分三路。
魏国公徐达赴太庙、西平侯沐英赴地坛、燕王朱棣赴天坛,告奠献俘。
而朱元璋、中书左相李善长,太子朱标则是分别在这三地等候。
这是独属于汉人的仪式感!
在金陵百姓的山呼万岁声中,朱元璋身着龙袍缓缓的登上祭坛,向天下万民宣布,九边自此再无战事!
直至这一刻,大明彻底的摆脱了所有的旧日枷锁,向前迈进了整整一大步。
同时朱元璋也颁下旨意,草原牧民亦为大明之子民。
大漠草场任其驰骋,如有愿定居入矿为工者,有司不得刁难。
而后便是犒赏三军、论功行赏。
同时金陵城的各家大户,也各自在街头大摆流水席。
整个金陵所有的百姓除了厨子之外,几乎所有人吃了一个油光满面。
冲天的酒香弥漫着整座金陵城。
直至酒宴结束,朱元璋才将目光落到了,唯一没有被封赏的“功臣”大明燕王朱棣的身上。
醉眼朦胧的朱元璋,欣慰的看着朱棣笑道:“咱家老四肩膀厚实了说罢,你想要什么封赏,爹都答应你!”
平日里跟这些军士们厮打在一起的朱棣,这一次却滴酒未沾。
听到朱元璋问自己想要什么封赏,朱棣几乎是毫不犹豫的说道:“父皇,儿臣想要就藩!”
朱元璋举着的酒杯不由得愣在了半空中,好似是没有听清楚朱棣的话一般。
“啥”
朱棣只得字字铿锵的重新说了一遍:“儿臣,想要就藩!”
朱元璋早就已经重新修订了皇明祖训,各地早就开始修建的王府,也大多被叫停了下来。
但是朱元璋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儿子里,竟然还有人要主动就藩!
更重要的是,还是朱棣要就藩!
即便是朱元璋说过既往不咎,但朱元璋仍旧很难不警惕。
醉意正浓的朱元璋强行的打起了精神,艰难的从龙椅上站了起来看着朱棣问道:“老四,你可想好了,大都不是金陵,即便是你去了,也不过是列土,而不御民而已!”
朱元璋还在为让朱棣改变主意而做最后的努力。
不料还没等朱棣开口,一旁的朱标便缓缓的站起身来,看着朱元璋说道:“父皇,儿臣附议四弟之请,请父皇准许四弟就藩!”
朱元璋彻底傻了,不敢置信的看着朱标说道:“老大!你喝多了”
“那是老四!”
朱元璋是真的怀疑是不是自己喝太多了,自己都出现幻觉了。
朱棣想去就藩也就罢了,咋连自家老大,都想放老四出去就藩!
朱标无奈的一阵苦笑,最后还是重复了一遍自己所说的话:“儿臣,请父皇准许四弟就藩!”
朱元璋死死的盯着朱棣道:“老四,你去大都,咱不会给你修王府。”“同样你也不会有太多的兵权。”
朱元璋就差直接说那句你就别指望着靖难了。
不过朱棣却微微颔首道:“禀父皇,儿臣知晓。”
最终朱元璋将目光看向了朱标,无奈之下只得答应了朱棣的请求。
听到准许自己就藩,朱棣这才松了一口气,对着朱元璋跪倒行礼道:“儿臣谢父皇。”
叩首之后,朱棣站起身来,又对着朱标长作一揖郑重的说道:“谢大哥。”
看着兄弟二人“客气”的样子,朱元璋的心中却很不是滋味。
你们是骨肉兄弟啊!
你说什么谢啊!
这不是明摆着让人寒心吗
朱棣说完了自己就藩的想法之后,这顿酒宴朱元璋再也吃不下去了,兀自将手中的酒杯一扔,便只身一人走出了大殿。
望着城外的灯火通明,朱元璋的心中却是思绪万千。
在外面,朱元璋是大明的天子,是一言九鼎的皇帝陛下!
但是在家里,朱元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
身为父亲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同室操戈,骨肉相残!
朱元璋一度以为,自己已然摆脱了,骨肉相残的噩梦。
今天朱棣的一席话,还是将朱元璋拉回了现实。
难道咱朱家,真就躲不开这骨肉相残的噩梦了吗
就在朱元璋困惑之时,朱标的声音从朱元璋的背后传来:“爹,您怎么了”
朱元璋阴沉着脸,低声道:“咱就是想不通,你为啥同意让老四去就藩。”
“哪怕是你让老三去晋阳就藩,也比把老四派出去强啊!”
“这任先生说的事情,你又不是不知道!”
朱标无奈的笑了笑道:“爹,有些答案,需要四弟自己去找。”
朱元璋的眉头不由得微微一皱:“你直接告诉他不就完了。”
朱标无奈的叹了口气,苦笑道:“儿子自己都不知道那个答案,是不是对的,如何告诉四弟”
“如果可以,儿子真希望这一次错的是我跟栾彬。”
整个金陵沉浸在大胜的喜悦之中时,在千里之外的草原上,同样也沉浸在另一场狂欢之中。
而这场狂欢,却是一场追逐财富的狂欢。
有了朝廷的旨意,这些商贾们也彻底的没有了,一丝一毫的忌讳。
因为仅仅不到十天的功夫,在这大漠上,便发现了五座规模宏大的露天石炭矿。
不遗余力将这些煤矿吃下的商贾们,身价几乎是坐着火箭上了天。
多少人昨天还是凉水拌饭的寻常人,今天就成了府县衙门中的座上宾,这等天差地别的区别,在冲击着每一个人的内心。
即便是草原上尚有部分部盟,仍在负隅顽抗,但仍旧阻挡不了这些商贾们的淘金热。
随着这些衙署的建立,变化也是分外鲜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