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闹腾下去,裴家老太爷身后名不保。
明眼人都知是怎么回事。
裴家各处报丧,也报到了雍王府和申国公府。
骆宁带着人去吊唁,准备了丰厚帛金;她在门口遇到了申国公夫人。
申国公夫人面容阴冷,对骆宁视若不见;骆宁没赶上去贴她冷脸,也假装没瞧见。
丧礼第一天,裴家子嗣在外书房小聚,说了今日种种。
“申国公府与雍王府都逼得很急,叫咱们拿出一个态度。老太爷把麓山书院传给了阿应。
阿应,你去告诉书院的学子和先生们,要帮申国公说话。雍王让御史台骂咱们,他是不可靠的。”裴应的父亲如此说。
但裴应的叔叔、堂伯堂叔们不同意。
“郑家蹦跶不了多久,郑太后罪孽加身,她虐待皇帝、谋杀郡主,这两样大罪足够国法处置了她。
郑家这时候想要帮衬,并不是与我们结盟,而是想拉替死鬼。”裴应的二叔,也是裴家世子说。
他看向裴应,“你还太年轻,书院的印章交给我。阿应,你只管读你的书,这些俗世琐事,我会打理好。”
其他人不同意,尤其是裴应的父亲。
外书房争执了起来。
老太爷治丧期间,因雍王府和申国公府皆派了女客来吊唁,裴家的人心就乱了。
裴应看着他们,又想起了他母亲嘉鸿大长公主。
母亲有野心和能力,把裴氏壮大繁荣;余下这些人,一个个贪婪自负,无人有实干。
任由他们折腾,裴家声望全毁、祖父落得身后骂名。到头来,不是做了雍王的踏脚石,就是郑家的。
凭什么呢?为他们权势牺牲的人,着实太多了。裴家老太爷停灵二十一日。
裴家诸事还没有理清楚,大家都不想老太爷下葬,需得把利益分明白了。
这段时间,萧怀沣只做了两件事:第一,让御史台把嘉鸿大长公主的旧案翻出来骂,提醒世人裴家的真面目。
第二,吏部有个考功司,设了几十年,一直都形同虚设,官员都只是混口饭吃,萧怀沣突然安排了一名叫谢筝庭的人去考功司当差。
考功司另外设置了官员,提高了俸禄,换了最好的办差公房,同时放出话,今年秋季要科考取仕。
因建宁侯府倒台,有些官员萧怀沣罢免了,郑氏一派官员又总告假,萧怀沣急需用人。
家世清白、有地上官一封举荐信的人,就可以参加科考;在麓山书院等四大书院读过三年以上的学子,不需要地方官举荐,直接入试。
再往后,可能会在地方上也设考场,先粗选一批人才,连“地方官举荐”这道手续也蠲免。
萧怀沣把考功司摆到了明面上,明晃晃在警告裴氏。
他这招太狠,裴家到底是彻底投靠他,还是和郑氏结盟,必须拿个主意。
吵吵嚷嚷中,二十一日过去,裴家老太爷的葬礼结束了。
老太爷下葬,裴应是承重长孙,他要守孝。
裴家还在吵“站队”的事,因为郑太后至今也没去宗正寺,宗正寺卿也没选出新的人。
这场较量,雍王仿佛落了下风。
裴应却在此时出面,把麓山书院给散了。
他母亲额外留了很多钱给他,这些钱朝廷不知道、裴家也不知道。裴应没通过家里的库房,直接用他的私房钱,三倍返还了学子们交过的一年束脩。
麓山书院的夫子们离开,学舍关门,学子们似做梦一般被迫收拾东西离开。
裴家听闻此消息时,万分震怒,裴应的父亲与叔叔们到处找他,他却不见了踪迹。
骆宁在内宅也听闻了此事。“那么大的书院,就这样散了?总要有地方念书。”何嬷嬷说。
骆宁慢慢啜饮一杯茶。
“没有麓山书院,还有其他三大书院,另有各处的族学。听说朝廷还要再开个书院,由考功司管。”顾湛道。
她昨日去了趟胡家,胡太太接她回去吃顿饭。
胡云骁也是读书人,书院之事他很关心,还打算等腿疾好了去麓山书院的。
不成想,麓山书院先倒了。
“我去外头问问,小厮们比咱们消息灵通。”秋华说。
众人忙叫她快去。
骆宁起身回了里卧,静卧小憩。而后秋华回来,她们又聚在一起听趣闻。
“是裴公子散了书院。裴家没办法,木已成舟。”
“裴公子人不见了,裴家这些日子到处寻他,也没见他踪迹。”
晚夕萧怀沣回来,骆宁站起身,帮衬着他更衣洗漱。
“……今日听说了很多裴家的事。”骆宁道,“裴应,他现在人在何处?”
“法华寺,他剃度了。”萧怀沣说。
骆宁意料之中。
她既有点揪心,又似松了口气。裴应走上了前世一样的路,只是和前世也有极大的改变。
“他不打算去游历吗?直接在法华寺落足?”骆宁又问。
萧怀沣:“他要去游历,过几天就乘船南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