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B-13:意识囚车

我坐在驾驶座上,手指搭在方向盘时,忽然觉得这双手陌生得厉害。

B-13缓缓启动,引擎低鸣,像某种沉睡已久的野兽终于睁开眼。雨滴砸在挡风玻璃上,被雨刷一下一下抹开,又迅速聚拢。后视镜里,我的脸正在变化——皮肤下仿佛有东西在游走,骨骼轻微错位,眉骨下沉,眼角拉长,鼻梁塌陷。几秒钟后,镜中的人,已不再是林知远。

是陈默。

我摸了摸脸,触感真实,可记忆却像被撕碎的纸片,散落在一场无人知晓的雨夜里。我记得自己是林知远,生物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负责“意识迁移”项目。可现在,我坐在这辆编号B-13的公交车上,穿着褪色的制服,口袋里揣着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站在槐树巷口,背对着镜头,裙摆被风吹起。

她是谁?

广播响起,机械女声平静得近乎冷漠:“下一站,槐树巷。请乘客注意安全。”

我猛地一震。槐树巷……这三个字像一根锈迹斑斑的针,扎进太阳穴。我闭上眼,一段画面突然浮现:深夜,一辆公交车停在巷口,车门打开,一个女人抱着孩子上车。孩子穿着红裙,已经断气,脸上却带着笑。女人坐在最后一排,一直低着头,没人敢看她。

而司机,是我。

不,不是我。是陈默。

我猛地睁开眼,冷汗顺着脊背滑下。车内空无一人,座椅整齐排列,却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像是多年未通风的地下室。我低头看仪表盘,时间显示:03:17。可我记得,上车前明明是傍晚六点。

窗外,城市沉睡。高楼模糊在雨幕中,霓虹灯像溺水者最后的呼救。车灯划破黑暗,照亮前方湿漉漉的路面,水洼里倒映出的不是车影,而是一排排槐树,枝干扭曲,树皮剥落,树根缠绕着白骨。

我的心跳开始加速。

广播再次响起:“下一站,槐树巷。请乘客注意安全。”

同样的声音,同样的内容,可距离上一次播报,才过去不到三分钟。而按照地图,从市区到槐树巷,至少需要四十分钟。

我抓起对讲机,按下通话键:“调度中心,我是B-13,请求确认当前位置。”

沉默。

只有电流的滋滋声,像有人在远处低语。

“林知远……”一个声音忽然响起,不是从对讲机,而是从车厢后方传来,轻得像风穿过枯叶,“你逃不掉的。”

我猛地回头,后视镜中,最后一排座椅上,坐着一个女人。她抱着孩子,红裙小女孩的头歪在她肩上,脸苍白如纸,嘴角却向上扬着,像是在笑。

可刚才,车上明明没人!

我死死盯着后视镜,手指颤抖着去摸车门开关。可就在这时,广播第三次响起:“下一站,槐树巷。请乘客注意安全。”

这一次,声音变了。不再是机械女声,而是……我的声音。

我自己的声音,从广播里,一字一句地说:“林知远,你不是司机。你只是……替代品。”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我不是陈默。

我是林知远,研究所的负责人。三年前,我们启动“意识迁移”实验,试图将濒死者的意识转移到健康躯体中。第一个实验体,就是陈默——一名因车祸脑死亡的公交车司机。我们成功了。他的意识被植入志愿者体内,苏醒,行走,说话。

可第七天,他消失了。

监控显示,他走进了B-13公交车,启动车辆,驶入雨夜,再未归来。

我们以为他失控了。直到三个月后,B-13被发现停在槐树巷口,车内空无一人,驾驶座上只留下一本笔记,上面写满混乱的字句:“她每天都在上车……她不肯下车……她说孩子还在等她……”

而最后一页,写着我的名字:林知远。

我本该就此终止项目。可我贪心。我想证明,意识可以完美复制,甚至超越原主。于是,我决定亲自参与实验——将自己的意识,短暂迁移到陈默的躯体中,体验“他”的记忆,寻找失控原因。

实验开始。

我“醒来”时,已在B-13上,雨夜,凌晨三点十七分。我被告知,这是陈默最后出现的时间与地点。我只需记录所见,两小时后自动回归。

可两小时过去了,我回不去。

通讯中断,时间停滞,乘客开始出现——那些本不该存在的人。

第一个是穿红裙的小女孩。她在槐树巷上车,坐到我旁边,轻声说:“叔叔,妈妈说我们要去很远的地方。”我问她妈妈在哪,她指了指后视镜——那里空无一人。

第二个是穿黑雨衣的男人,他整夜盯着我,嘴角咧到耳根,却始终不说话。

第三个,是陈默自己。他站在我面前,满脸是血,说:“你占了我的位置,可你不知道,这辆车,从来就不是载活人的。”

我开始怀疑,所谓的“意识迁移”,根本不是技术,而是一种……交换。

我们以为在复制意识,实则是在唤醒某种沉睡的东西。陈默的躯体里,早已不是他。而我进入的那一刻,我的身体,已经被某种存在占据。

我低头看手,这双手正在变化。指甲发黑,皮肤皲裂,血管凸起如树根。我冲向后视镜,镜中的人,又在变回陈默。

“不……”我喃喃,“我是林知远!我是!”

广播第四次响起,这一次,是小女孩的声音:“下一站,槐树巷。请乘客注意安全。”

车外,槐树巷到了。

巷口那棵老槐树,枝干如手,伸向天空。树下站着一个女人,抱着红裙小女孩,抬头看我。

我认得她。

她是陈默的妻子。三年前,她和女儿在车祸中丧生。而那场车祸,就发生在槐树巷。

我终于明白。

B-13不是公交车。它是“接引车”。每到雨夜,它会驶向槐树巷,接走那些不愿离去的灵魂。而司机,必须是“替代者”——一个愿意承载记忆与执念的活人。

陈默当年自愿成为司机,因为他放不下妻女。可当他意识到自己再也无法下车时,他试图逃离。于是,他写下我的名字,将我引向实验,引向这具躯体。

他在等一个替死鬼。

而我,已经无法回头。

车门自动打开,冷风夹着雨丝灌入。女人抱着孩子,一步步走上车。她经过我身边时,轻声说:“谢谢你,来接我们。”

我张嘴想喊,却发不出声音。我的身体彻底变成了陈默。制服上的名字牌,原本写着“林知远”,此刻字迹融化,重新凝成三个字:陈默。

车门关闭。

引擎启动。

广播响起:“下一站,终点站。请乘客注意安全。”

可我知道,没有终点。

只有循环。

我握紧方向盘,驶向下一个雨夜,下一站,下一个人。

而在城市另一端,研究所的灯还亮着。电脑屏幕前,年轻研究员揉了揉眼睛,打开新文档,输入标题:《诡异的公交车:研究过程中的神秘访客》。

光标在最后一行跳动,闪烁,仿佛在等待下一个名字的输入。

他忽然觉得背后一凉,缓缓回头。

办公室角落,站着一个穿红裙的小女孩,冲他笑了一下,转身消失在门缝里。

他颤抖着转回屏幕,发现文档最后一行,不知何时多了一行字:

“林知远,下一站,轮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