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重生黄巾,我开局杀了刘备三月流雪
第271章 将计就计
小
大
消息一出,众诸侯一片哗然,同时心中深深恐惧。
一个董卓就这么难对付了,若是再加一个张新,他们还怎么玩?
要不散伙吧?
众诸侯纷纷派遣使者,快马加鞭前来张新处询问。
最先来到张新营中的,是袁绍使者。
“宣威侯,我奉扬武将军之命前来询问,近日传言君侯欲击扬武而投董之事,是真是假?”
“董仲颖好手段啊......”
张新心中感慨,“不愧是汉末大魔王,我倒是小觑你了。”
董白的车驾刚入青州,这则流言就立马传开。
他哪里还不知道,自己这是中了董卓的离间计了?
把董白送过来,既能为董氏留一支血脉,完成他与张新的约定,又能挑拨诸侯联军的关系,一举两得。
反正蔡邕还在他手上,倒也不怕张新把董白宰了明志。
不过董卓还是心疼孙女的,估计是怕诸侯们得知消息后派兵截杀,硬是拖到现在才散布流言。
否则这个流言早该传开了。
“董卓确实将他的孙女送了过来,但我与董卓既未结亲,也没有投靠他,自然不会背叛联盟。”
张新想了想,还是决定实话实说。
首先,董白是个女子。
在这个时代,因为生育价值的存在,即使董卓罪恶滔天,她一个被牵连的女子,也罪不至死。
其次,张新还有孝道这张大牌。
这是绝对的政治正确。
再者说了,离间计之所以能生效,利用的就是人们之间互相猜疑的心理,与事实的真假与否无关。
中计之前,这是阴谋。
中了计,那就是阳谋了。
张新不是党人,和袁绍他们本来就玩不到一起去。
董卓既然决定用自己的亲孙女来离间,那他否认也没用。
毕竟前段时间他确实派了车驾去青州,诸侯们一查便知,没有否认的必要。
倒不如大方一点,以示坦荡。
使者得了回复,回到袁绍处复命。
其余诸侯的使者也陆续到来。
张新一一告诉他们实情。
孙坚自然是无条件相信。
酸枣的诸侯们得到消息,也松了口气。
也是,人家的老师还在董卓手里,为了孝道,保一个董卓的孙女也没什么。
又不是孙子。
袁术无所吊谓,继续刮他的地皮。
反正张新离他那么远,影响不到他。
“宣威侯天下英雄,又岂会为了区区一个女子,与天下人为敌?”
曹操不屑的笑道:“董卓此计,不过是为了离间联军罢了!”
他看的很明白。
诸侯联军中,主战派的他和鲍信、孙坚已经大败,短时间内无力再战。
要说谁能击败董卓,那就真的只有张新了。
董卓此举,无非是想把最后的主战派孤立罢了。
“只有傻子才会中计!”
曹操大手一挥,下了定论。
又过几日,袁绍使者再次来到,并且传书各路诸侯,让他们一起联名,叫张新杀董白以明志。
“你以为我是你啊?”
张新直接怼了回去,“你家都被董卓灭了,你还天天在怀县饮酒作乐,不思进取。”
“老子没你这么没心没肺,我父母都不在了,就这一个老师,当然要想办法保他性命了!”
“倒是你袁绍,联军起兵这么久,你一兵不发,整日就在怀县拉拢大族,是想干啥?”
同样的,张新也把这些话都写成书信,给诸侯们都送了一份过去,让他们给评评理。
消息传开,天下人看袁绍的眼神就有点不对了。
对哦!
你天下楷模袁本初,浓眉大眼的俊后生。
人家张新、曹操、鲍信、孙坚,都进过军了。
就连张邈也出过力。
董卓都把你老袁家都给屠了,你咋一点动作没有?
身处邺城的韩馥得到张新书信,心中愈发忌惮。
从渤海来时,袁绍麾下不过万余兵马。
如今王匡帮他,又有各路豪杰不断投奔,此时他麾下的兵马已经超过了五万之数!
袁绍的声势日益浩大,而韩馥却因为要给联军筹措粮草,收获了无数骂名。
算上张新,河内大军将近八万,酸枣那边也个有十余万。
即使河内,兖州本地也有粮草,但二十多万大军,每日所费甚巨,根本不够。
韩馥为了这二十多万大军的粮草,大半年来,他几乎把冀州的地皮都刮了一层。
“再这样下去,冀州姓韩耶?姓袁耶?”
韩馥心中惊疑不定,开始偷偷减少给联军输送的粮草。
“张新小儿欺人太甚!”
袁绍收到张新书信,勃然大怒,“好!你不是说我不进兵吗?那我就进给你看!”
过了两日,王匡领着两万大军来到孟津,就在徐和的前军大营边上扎营。
表面上,王匡声称是来助战。
实际上袁绍给他的命令是,找个机会干张新一票。
先前因为张新,袁绍丢了盟主之位。
如今张新又以书信斥责他,就差直接指着他的鼻子骂他不孝了。
这让他怎么能忍?
王匡军到后,不思渡河击董,反倒是每日派遣斥候,就在徐和大营附近转悠。
张新收到消息,召荀攸前来议事。
“王匡如此行事,怕是董卓的离间计已经成了,不知公达可有良策?”
他现在倒也不怕王匡。
可若是将来出现击董的机会,他这边进军击董,王匡那边反手捅他屁股,那就麻烦了。
可他也不能率先挑起内斗,把王匡给干了。
“嫌隙已生,明公只能修书袁绍,好生安抚,缓缓修复了。”
荀攸摇摇头,“攸别无良策。”
修书安抚?
张新摇头。
就算抛开副盟主的身份不谈,他也是卫将军。
堂堂卫将军,去向一个太守低头?
就算他愿意为了讨董大业吃点亏,以袁绍的尿性,估计也不会买账。
正在此时,士卒来报,张辽求见。
“文远怎么来了?”张新心中一惊。
张辽负责统领后军,如今亲自前来,难道是粮草出了问题?
“快让他进来。”
少顷,张辽来到,汇报情况。
果然,袁绍那边不给粮了。
邺城的粮草,需得先过怀县,再从沁水输送到野王。
如今袁绍断他粮草,这是准备要翻脸了啊!
“明公!”
荀攸连忙说道:“粮草乃大军命脉,明公当速速派遣使者,去与袁绍交好,让他发粮!”
张新低头,沉思不语。
他在太行山边上还有个粮仓呢,倒是不急。
“明公!”
荀攸见他不说话,再次喊道。
“公达。”
张新看向他,微微一笑,“你说董卓费了这么大的劲,是不是就是为了今天这个局面?”
荀攸一愣,“明公的意思是......”
“我欲将计就计,还请公达为我参详。”
张新巴拉巴拉。
荀攸闻言大骇。
“明公!此计太过险峻,只要一着不慎,就是满盘皆输,还请明公三思啊!”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
一个董卓就这么难对付了,若是再加一个张新,他们还怎么玩?
要不散伙吧?
众诸侯纷纷派遣使者,快马加鞭前来张新处询问。
最先来到张新营中的,是袁绍使者。
“宣威侯,我奉扬武将军之命前来询问,近日传言君侯欲击扬武而投董之事,是真是假?”
“董仲颖好手段啊......”
张新心中感慨,“不愧是汉末大魔王,我倒是小觑你了。”
董白的车驾刚入青州,这则流言就立马传开。
他哪里还不知道,自己这是中了董卓的离间计了?
把董白送过来,既能为董氏留一支血脉,完成他与张新的约定,又能挑拨诸侯联军的关系,一举两得。
反正蔡邕还在他手上,倒也不怕张新把董白宰了明志。
不过董卓还是心疼孙女的,估计是怕诸侯们得知消息后派兵截杀,硬是拖到现在才散布流言。
否则这个流言早该传开了。
“董卓确实将他的孙女送了过来,但我与董卓既未结亲,也没有投靠他,自然不会背叛联盟。”
张新想了想,还是决定实话实说。
首先,董白是个女子。
在这个时代,因为生育价值的存在,即使董卓罪恶滔天,她一个被牵连的女子,也罪不至死。
其次,张新还有孝道这张大牌。
这是绝对的政治正确。
再者说了,离间计之所以能生效,利用的就是人们之间互相猜疑的心理,与事实的真假与否无关。
中计之前,这是阴谋。
中了计,那就是阳谋了。
张新不是党人,和袁绍他们本来就玩不到一起去。
董卓既然决定用自己的亲孙女来离间,那他否认也没用。
毕竟前段时间他确实派了车驾去青州,诸侯们一查便知,没有否认的必要。
倒不如大方一点,以示坦荡。
使者得了回复,回到袁绍处复命。
其余诸侯的使者也陆续到来。
张新一一告诉他们实情。
孙坚自然是无条件相信。
酸枣的诸侯们得到消息,也松了口气。
也是,人家的老师还在董卓手里,为了孝道,保一个董卓的孙女也没什么。
又不是孙子。
袁术无所吊谓,继续刮他的地皮。
反正张新离他那么远,影响不到他。
“宣威侯天下英雄,又岂会为了区区一个女子,与天下人为敌?”
曹操不屑的笑道:“董卓此计,不过是为了离间联军罢了!”
他看的很明白。
诸侯联军中,主战派的他和鲍信、孙坚已经大败,短时间内无力再战。
要说谁能击败董卓,那就真的只有张新了。
董卓此举,无非是想把最后的主战派孤立罢了。
“只有傻子才会中计!”
曹操大手一挥,下了定论。
又过几日,袁绍使者再次来到,并且传书各路诸侯,让他们一起联名,叫张新杀董白以明志。
“你以为我是你啊?”
张新直接怼了回去,“你家都被董卓灭了,你还天天在怀县饮酒作乐,不思进取。”
“老子没你这么没心没肺,我父母都不在了,就这一个老师,当然要想办法保他性命了!”
“倒是你袁绍,联军起兵这么久,你一兵不发,整日就在怀县拉拢大族,是想干啥?”
同样的,张新也把这些话都写成书信,给诸侯们都送了一份过去,让他们给评评理。
消息传开,天下人看袁绍的眼神就有点不对了。
对哦!
你天下楷模袁本初,浓眉大眼的俊后生。
人家张新、曹操、鲍信、孙坚,都进过军了。
就连张邈也出过力。
董卓都把你老袁家都给屠了,你咋一点动作没有?
身处邺城的韩馥得到张新书信,心中愈发忌惮。
从渤海来时,袁绍麾下不过万余兵马。
如今王匡帮他,又有各路豪杰不断投奔,此时他麾下的兵马已经超过了五万之数!
袁绍的声势日益浩大,而韩馥却因为要给联军筹措粮草,收获了无数骂名。
算上张新,河内大军将近八万,酸枣那边也个有十余万。
即使河内,兖州本地也有粮草,但二十多万大军,每日所费甚巨,根本不够。
韩馥为了这二十多万大军的粮草,大半年来,他几乎把冀州的地皮都刮了一层。
“再这样下去,冀州姓韩耶?姓袁耶?”
韩馥心中惊疑不定,开始偷偷减少给联军输送的粮草。
“张新小儿欺人太甚!”
袁绍收到张新书信,勃然大怒,“好!你不是说我不进兵吗?那我就进给你看!”
过了两日,王匡领着两万大军来到孟津,就在徐和的前军大营边上扎营。
表面上,王匡声称是来助战。
实际上袁绍给他的命令是,找个机会干张新一票。
先前因为张新,袁绍丢了盟主之位。
如今张新又以书信斥责他,就差直接指着他的鼻子骂他不孝了。
这让他怎么能忍?
王匡军到后,不思渡河击董,反倒是每日派遣斥候,就在徐和大营附近转悠。
张新收到消息,召荀攸前来议事。
“王匡如此行事,怕是董卓的离间计已经成了,不知公达可有良策?”
他现在倒也不怕王匡。
可若是将来出现击董的机会,他这边进军击董,王匡那边反手捅他屁股,那就麻烦了。
可他也不能率先挑起内斗,把王匡给干了。
“嫌隙已生,明公只能修书袁绍,好生安抚,缓缓修复了。”
荀攸摇摇头,“攸别无良策。”
修书安抚?
张新摇头。
就算抛开副盟主的身份不谈,他也是卫将军。
堂堂卫将军,去向一个太守低头?
就算他愿意为了讨董大业吃点亏,以袁绍的尿性,估计也不会买账。
正在此时,士卒来报,张辽求见。
“文远怎么来了?”张新心中一惊。
张辽负责统领后军,如今亲自前来,难道是粮草出了问题?
“快让他进来。”
少顷,张辽来到,汇报情况。
果然,袁绍那边不给粮了。
邺城的粮草,需得先过怀县,再从沁水输送到野王。
如今袁绍断他粮草,这是准备要翻脸了啊!
“明公!”
荀攸连忙说道:“粮草乃大军命脉,明公当速速派遣使者,去与袁绍交好,让他发粮!”
张新低头,沉思不语。
他在太行山边上还有个粮仓呢,倒是不急。
“明公!”
荀攸见他不说话,再次喊道。
“公达。”
张新看向他,微微一笑,“你说董卓费了这么大的劲,是不是就是为了今天这个局面?”
荀攸一愣,“明公的意思是......”
“我欲将计就计,还请公达为我参详。”
张新巴拉巴拉。
荀攸闻言大骇。
“明公!此计太过险峻,只要一着不慎,就是满盘皆输,还请明公三思啊!”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