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7章 初探市场脉搏
岭州市金融数据监测中心,清晨七点三十分,李一凡便提前抵达。
在昨日“中央公务员学院改革研学团”离开岭州的第二天,李一凡没有休整,也没有留恋“爆红”的舆论热度,而是将专班的几名核心成员召集在了岭州市中心的这栋低调小楼内——这里并非公开挂牌单位,而是省府秘密设立的数据联动平台,与金融办、银监局、财政厅、税务系统、工商系统、公安反洗钱平台实现全面数据联通。
“第一阶段,我们要摸清岭州目前到底还有多少悬空项目。”李一凡拿起红笔,在临时布置的作战板上写下:
“核心:真实数据比乐观预测更宝贵。”
负责数据系统建设的副厅长韩元建介绍:“书记,系统内已归档项目共计1984个,其中涉及房地产类总量达492个,城市更新项目占比超47%。”
“有多少存在资金链断裂风险?”李一凡追问。
“我们根据税务滞纳数据、贷款延期频率、土地出让金拖欠、工人工资投诉等维度进行建模,判定其中风险项目约占121个。”韩元建沉声道。
“121个?”专班几名年轻干部倒吸一口气。
“从地图上看,全省范围形成‘中部坍陷’态势。岭州市核心五区、佛南片区、东岸湾新区的高密度开发板块,是重灾区。”韩元建点击大屏,红色预警区域密布。
李一凡双手插兜,盯着地图看了足足两分钟,开口道:
“从今天起,我们组织三组人马,分别对这121个项目展开实地抽查。要求是——不走领导接待路线,不进样板房,只看工地现场、施工方账面、购房者登记数据。”
“由专班副组长常之朗带第一组,挂帅岭州市与周边三地。”
“第二组由住建厅陈立波副厅长带队,负责佛南湾。”
“第三组,银保监岭州分局刘秀英副局长负责东岸片区。”
他看向常之朗:“你带队那组,明早八点前到‘金樾府’项目,我亲自去。”
常之朗心中一凛,知道李一凡这是动真格了。
与此同时,专班外宣组已着手策划“金融系统透明行动”的对外传播,李一凡要求,每一个被排查项目的名称、抽查进度、历史进展与整改路径,都要公开,接受媒体与群众监督。
午间,李一凡专门安排了一场闭门会,邀请了五家岭州主流房地产企业负责人参加。他没有上台发言,而是坐在最中间的圆桌上,点名企业一一汇报。
“现在请说实话,说真话,不套话。”
“恒达爆了,是它的问题。但如果你们自己不照照镜子,今天就是恒达,明天可能就是你们。”
三家房企高管开始推诿:市场环境差、融资困难、购房者观望情绪浓重……
李一凡打断:“环境不是借口,融资不是免死金牌。”
他摆出一份数据报告:“去年,岭州省级金融机构实际投放额度下降7.2%,但你们五家里,有三家的‘企业主分红+海外转移’总额超过了20亿。”
“你们一边喊着‘融资难’,一边在外面买游艇、买豪宅,这不是‘企业家’,这是搞击鼓传花。”
全场顿时鸦雀无声。
李一凡继续道:“我今天讲清楚,从现在起,不救一分钱、不批一块地、不批一笔专项债给不讲信用的企业。”
“但我们会对真正想活下去、想转型的企业,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明天,金融专班将召开债务重组协调会,我希望你们有人出现在那儿。”
此言一出,几名房地产老板神情复杂,其中有两人当场点头表示愿意配合转型方向。
晚上八点,岭州市《都市观察》栏目播出一则时长18分钟的深度访谈《信心:从数据出发》,专访李一凡对当前楼市困局的判断。
其中一句话引发热议:
“岭州不能靠嘴巴造信心,必须靠项目复工、资金重组、企业让利、金融透明来建立‘可验证信心’。”
第二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众号转发这段视频,并附评论:“一种新型的地方治理范式,或从岭州开始。”
四九城,政研室两名年轻研究员连夜撰写《岭州金融专班机制研究简报》,准备汇报大夏吏部金融司。
而岭州本地,已开始悄然转向——
多个市县原本被搁置的项目重新启动,“恒晟·新里湾”项目工地上传出机器轰鸣声,悬挂起“整改重启,八月竣工”的巨幅横幅。
李一凡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整个岭州的夜色,低声自语:
“不是等风来,而是主动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