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宋谨央出嫁啦!
除夕夜,宋谨央收到圣旨。
入宫伴耀宗一同除旧迎亲。
同行的还有崔寻鹤。
曹路不在,出宫准备亲事去了。
在上书房伺候的,赫然是金秀秀。
宋谨央开开心心地同耀宗用了膳,惊喜地发现竟然有烤鹿肉。
耀宗点了点她的额头。
“为父是差你吃,还是差你喝?竟然跑到曹家去蹭吃喝?”
“父皇,”宋谨央撒娇,“我这不是好玩嘛?再说,我去曹家,是为燕王妃的父亲……”
宋谨央的声音低了下去。
耀宗长长叹口气,“想替他求情?”
“不想!”
宋谨央干脆地摇头。
耀宗脸色稍霁。
“我只是,想到父皇,颇为同情罢了。”
宋谨央感慨。
那也是个替儿女操碎心的老父亲,想到父皇,她坚若磐石的心,头一次软了些许。
“罢了!让他回去过年吧。”
“多谢父皇!”
宋谨央起身行礼。
耀宗看着金秀秀大手一挥,“去,安排人送他们回府。”
燕王妃的父亲的确没有入宫,而是去找钦天监。
两人一言不合动起手来,不知怎么的,燕王妃的父亲摔了一咬,当场晕了。
钦天监吓坏了,命人送他回府。
可下人会错了意,以为是送他“回老家”,直接将人拖去乱葬岗。
耀宗的人时刻盯着他们。
见状,直接将人一股脑儿关进了诏狱。
想调查他们与老武安侯是否有牵连。
意外的话题,没有延续多久。
父女俩坐在一处,说着悄悄话。
回忆往昔,全是感慨。
崔寻鹤安静地坐在边上,完全不介意自己的格格不入。
他甘愿做陪衬,衬托宋谨央这朵清艳无比的芍药。
他小口小口饮着酒,在宋谨央眼眶红的时候,反而退了出去。
肩膀被人拍了拍,是金秀秀。
举着酒杯,敬了他一杯。
“多谢!”
“为何?”
“殿下脸上笑容多了,自当多谢你。”
谁能看不出?
大公主手段过人、智谋双全,却背负太多,无法真正开怀。
这段时日以来,崔寻鹤的陪伴,慢慢化解宋谨央心头的坚冰,让她真正露出姑娘家应有的笑靥。
“科举可有把握?如若不行,我不介意做一回梁上君子,去云家偷一回试题。”
今年科举的主考官是云沐青的祖父。
他推辞过。
说自家孙儿今年大比,他还是避嫌比较好。
却被耀宗拒绝了。
“你是不相信自己?还是不相信沐青?云家风评如何,朕比你更清楚。”
云沐青的祖父红了眼眶,恭敬地领了旨。
崔寻鹤听他这么说,顿时笑出了声。
“哪要这么麻烦,哪有云公子顺手牵羊来得方便?”
说到曹操曹操到。
耀宗也召云沐青入宫,但云家人口众多,允他除夕夜宴后再入宫。
突的,咿咿呀呀的声音响起。
远远的,孟知秋边唱边走近。
云沐青惊喜道:“知秋,你嗓子治好了?”
“嗯!”他淡淡应了声,目光凝在崔寻鹤脸上,“是顾大夫治好的。”
顾大夫是崔寻鹤向他介绍的。
在听到孟知秋倒嗓的哑声后,他曾向他推荐过顾大夫。
“不管你是否再登台,把嗓子治好。开心的时候,唱一唱。不开心的时候,也唱一唱。人,是为自己活的。”
孟知秋不以为意。
直到孟琴笙出事,他终于悟了。
找到顾大夫治好了嗓子。
“多谢!”
耀宗这一手使得妙。
大过年的,把大乾最优秀的男子召入宫,陪伴自己和大公主。
几人对视一眼,耀宗还没死心,一心想扶持宋谨央君临天下。
云沐青问道:“你们怎么看?”
几人沉默不语,“以云公子马首是瞻。”
“好!”
结盟完成!
“嘭嘭嘭”,黑沉沉的夜空被烟花照亮。
四人伸出手,叠放在一起。
“守护大公主!”
宋谨央不知道,她有一日会被这些人推上至高处,承担起那份重如泰山的责任。
她此刻,还像个孩子般,窝在耀宗怀里撒娇。
一如当年那个稚童。
天边的烟花盛放。
耀宗拉着宋谨央站到窗前。
“嘭嘭嘭”烟花一朵又一朵绽放在夜空,发出耀眼的光芒。
【央儿,为父庆幸有你!此生能得你原谅,是为父最大的幸福!】
耀宗在心里默语。
视线落在殿外四道身影上,见到他们拉手盟誓,露出欣慰的笑容。
同前世一样,耀宗替宋谨央做了无数安排。
他的女儿,配得一切。
若他的儿子,敬她爱好,便罢!
若他驾崩后,他的儿子对央儿假心假意,甚至刻意为难。
他有的是手段挟制他。
甚至,废了他!
宋谨央哪知道耀宗所想,她贪婪地看着夜空里的烟花,像个孩子般,露出最美、最天真的笑容。
……
除夕倏忽而过。
岁月匆匆,时光飞逝。
大比过后,耀宗钦点崔寻鹤为状元、云沐青为榜眼、孟知秋为探花。
整个京城沸腾了。
尤其是探花郎孟知秋,他的戏迷们夹道相迎,为他们的孟大家感到高兴。
“我想哭!!!孟大家的,终于苦尽甘来。”
“别哭,晦气!要笑!要大大地笑,孟大家的不喜欢咱们哭哭啼啼。”
“对,不哭,大家都要笑。”
“哈哈,哈哈……”
四下里响起笑声一片。
权贵圈集体噤声。
尤其是那些拒绝与孟家联姻的人家,悔得肠子都青了。
早知道孟知秋是孟家最会读书的人,他们怎么可能会嫌弃他曾经唱过戏?
如今,皇上钦点的探花郎,却娶了奴婢为妻。
怎不叫人扼腕?
“奴婢?不可能吧!哪家的奴婢竟能嫁探花郎?”
“大公主府上的奴婢。”
“难怪,难怪,听说孟三爷能重回孟家,认回身份,全赖大公主出力。”
“可,那也不用娶奴婢吧?”
“那能一样吗?若大公主入了宫,伺候她的人就是尚宫,比你我的品阶都高。”
没有人再质疑孟知秋娶奴婢。
因为科举过后,孟知秋八抬大轿,迎娶了阿留。
婚后,夫妻和睦,感情甚笃。
大公主,宋谨央,也在京城的吵嚷声中,出嫁了。
一身嫁衣,宫廷绣娘花费整整大半年,通体凤凰与盛开的芍药。
整件绣衣泛着金光,在阳光下格外璀璨。
见过这件嫁衣的人,余生都在回味她的美,却又无法用语言形容。
只一味说道:“我从未见过那么美的嫁衣,那么美的新娘。”
宋谨央从宫中出嫁。
除夕后,她留在宫中,伴随耀宗左右。
耀宗上朝,她在后殿泡茶。
耀宗批阅折子,她亲自研墨。
耀宗看得累了,她就读折子。
有时折子读完,耀宗还会问她意见。
她认真思索后回答,若与耀宗意见相左,两人还会探讨。
一个认真教,一个虚心学。
看得曹路激动至极。
曹路新婚后回宫,看着像是年轻了十来岁。
宋谨央打趣他越活越年轻,他笑着一揖到底。
“全靠殿下成全!”
宋谨央出嫁当日,耀宗亲自送嫁。
如同民间亲事般,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出宫去。
耀宗眼眶泛红,眼底有泪光点点。
曹路早哭成了泪人,叮咛宋谨央一定要多多回娘家。
淑妃娘娘亲手替她挽发,像娘亲一样替她打点一切。
终于到了礼成出宫的时候。
耀宗站在高高的台阶上,目送着花轿一点点远去。
热潮模糊了视线,他抬起头,深吸口气。
默默地祝福,“央儿,要幸福!父皇会永远守护你!”
宋谨央坐在花轿里,无声地拜别耀宗。
花轿入了大公主府。
崔寻鹤一身红装,深情款款地挑起喜盖。
四目相对,星光流转。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央央,‘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你,可愿前往?”
“我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