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参悟天地一条鱼

第333章 幼西王再现乌巢事

寅时三刻,潮河之畔。

枯芦成阵,万籁俱寂,

太平军数千主力伏身其间,

如蛰龙藏鳞,不露锋芒。

幼西王萧有和按剑而立,

人虽伏于河岸,

心已飞向东方十字路口——

彼处炮声滚滚,

每一响都似牵动他的脉搏,

在暗夜里回旋不休。

他在心里数着炮声:

一炮、两炮……

第十炮之后,

若黄矮子还能守住街垒,

便将举火三堆为号;

若守不住,

便燃狼烟一柱示警。

十二时辰,

不过一昼夜,

却似钢锯磨骨,

每刻都在割他的耐心。

更让他悬心的是夜鸢黎加:

那瘦小的身影此刻该已潜入唐仁廉炮阵,

火药捻子是否受潮?

洋炮的哨兵是否换了口令?

一旦失手,

不仅黄矮子全军覆没,

自己这数千人也再无归途。

他抬眼北望——

潮河至此,

距柳林堡粮道恰三十里,

半为泥沼,半为密林;

若能趁黎明前最黑的一刻奔袭,

可在卯末辰初突至堡下,

焚其积粮,夺其骡马,

再返身夹击唐仁廉的中军步军,

则全局皆活。

但前提是:

黄矮子必须挺住,

黎加必须炸响。

夜风掠过芦梢,

带来潮湿的腐败味。

萧有和屏息,

极度的压力,使得那张营养不良而惨白的脸,

此时有了一丝血色。

他的指尖几乎掐进剑鞘。

时间在随着潮河的水,

慢慢地流逝。

忽然,

东方天际一线灰白里,

缓缓升起一柱细长黑烟,

笔直如枪,

戳破黎明。

是狼烟?

还是三堆号火被风扭作一股?

他瞳孔骤缩,

心跳如鼓,

却不敢眨眼——

那烟柱在微光中抖动,

似在嘲笑他的判断。

“是号火!”

堵王黄文金在他的身边提醒道。

萧有和微微颔首,以示明白。

号火既升,萧有和再不迟疑,

反手抽出令旗,旗角在潮风里刷地展开,如惊起的黑鸢。

“传——赖文光部以为前导,杨辅清,黄文金部继之,我自领中军为后合,全军抬橹负草,全速奔袭柳林堡!”

书中暗表:抬橹负草——橹板垫泥,稻草填坑,方能在泥沼里快走。

枯芦荡里,近万人同时起身,

一时间,甲叶与枪杆相击,

发出一阵齐整的“哗啦”声,随即被河风吞没。

但瞬间腾起的杀气,却惊得水鸟久久不敢落地。

萧有和勒马高阜,黑旗下按剑低喝:

“弟兄们!天父看我们!黄矮子十炮轰完仍竖旗,便是告诉我们——清妖的腰杆已断!此去柳林堡,三十里泥沼,一步一鬼,可鬼也怕不要命的!记住:卯末辰初,我要看见火光照亮唐仁廉的营盘——那时,再回师夹攻,教他首尾不顾!全军——疾行违令者斩!”

萧有和翻身上马,剑锋斜指东北——那里,柳林堡的粮垛正等着第一把火。

近万人衔枚疾走,足音被河风撕碎,唯余惊鸟暗鸣。

东北柳林堡方向,

清军火盆星列,远望似一条昏昏欲睡的赤龙。

堡中守将唐得水乃湘军副将,此人以善守称。其用兵有三癖:一好夜读《春秋》,二好蓄骡马,三好杀降卒。此刻他正在堡内高榻上展卷,忽闻窗外寒鸦扑翅,心头无来由一紧,遂披衣出帐。

唐得水手搭凉棚朝外望,

见潮河水面似有暗纹蠕动,正欲唤人,

却闻身后“嗤啦”一声——营中粮囤顶盖被风掀起,

露出新覆的稻草。

他猛然省悟:

“是贼!欲效乌巢故智!”

急令擂鼓聚兵。

然堡中守卒多已卸甲酣睡未醒,闻鼓声方起,

仓皇间衣甲倒置。

唐得水亲率亲兵百骑冲出辕门,方欲令抬枪手列阵,

忽见西南角火光骤起——原来赖文光部早已摸至,各负松脂火罐,沿堡墙暗沟匍匐至草料场,以火刀斫断缆绳,掷罐纵火。秋草久燥,遇火即燃,风助火势,顷刻映红半壁天穹。

唐得水回马救火,却闻正南方向杀声骤起。

却是杨辅清和黄文金部破栅而入,

士卒各个争先,人人奋勇,

湘粤两地籍士兵冲阵出声喝骂的方言,在火光中竟如鬼啸。

清军仓皇应战,烟熏火燎中难分敌我,有湘卒误将同袍认作长毛,自相斫杀者十之二三。一清军小兵刚摸到抬枪,就被后面冲来的同袍撞翻,枪管砸在脸上,鼻血直流,爬起来时不知该捡枪还是该跑。

须臾,萧有和中军又至,

八百骑军纵马直突,长刀所至,血雨横飞。

他瞥见一名清军参将挺矛来刺,侧身让过,反手一刀削去其半片头颅,那参将兀自前冲数步方倒,无头尸身犹自握矛,矛尖挑着一截燃烧的稻草,宛如一支诡异的火炬。

粮囤之火愈炽,爆裂声如万面战鼓。

唐得水披发仗剑,率残部退至堡西骡马厩。厩中骡马千匹,皆来自口外,蹄健如铁,鬃毛若漆。唐得水正欲驱马突围,忽见厩门轰然倒塌,一队太平军骑卒蜂拥而入,为首者正是萧有和。

千匹骡马受惊,嘶鸣着冲向堡外。唐得水猝不及防,亦被乱马撞翻,狼狈间瞥见萧有和勒马立于火光之巅,玄甲映火,恍若魔神。

“杀奴!”

萧有和声如裂帛,

“昔年九江之屠,今日当偿!”

唐得水被摔了个七荤八素,

晕头转向间,从地上爬起,刚刚站直身子,

萧有和已纵马过来,

从其身旁掠过,刀交左手,当头劈下。

血光乍现,唐得水斜肩带背被劈为两段。

堡中清军见主将殁,斗志尽溃,或跪地乞降,或投河逃生。火势渐弱,东方微露鱼肚白。萧有和检视战果:焚粮三千石,斩首五百级,获骡马一千二百匹,甲仗无算。最令人惊喜者,乃于唐得水帐中搜得清军往来文书,内载:左宗棠大军将于七日后自祥符南下,取道潮河白河之间,意图合围太平军于中牟,令柳林堡催粮以应军需。

萧有和将文书纳入怀中,仰望天际,见残月如钩。

他轻声道:

“天予弗取,反受其咎。”

遂令全军饱餐战饭,以所获骡马更换疲骑,

于卯时前回师东击唐仁廉部。

按下萧有和柳林堡得手,全军回师不表,

再将视线投回到十字路口战场,

卯时初刻,

黄矮子如约发出讯号后,率领残部退往蔚氏县绕道会合萧有和。唐仁廉欲衔尾追击,遭夜鸢黎加火矢引爆炮阵火药车,炮营尽墨,不久又得到柳林堡被袭,三千石存粮皆被焚毁,不禁仰天长叹:

“天亡我也!”吐血三升,一病不起。

清军副将只得停军扎营,以待左宗棠后续援军。

得以脱身的夜鸢黎加和黄矮子残部先后归队,

萧有和遂决定放过唐仁廉部不打,要抢在左宗棠合围前渡过黄河。

是夜之后,太平军日行三百里,骡马嘶鸣,蹄声如骤雨击瓦。萧有和每过一村,必令以所获清军号衣伪装哨骑,虚张“唐军凯旋”之帜,致使沿途州县犹以酒肉犒师。

至第三日黄昏,全军已潜至渑池西南,距三门峡仅四十里。

渑池西南,残照如血。

萧有和勒马古驿道旁,手抚石碣,上刻“秦赵会盟”四字,苔痕斑驳。他低声道:

“昔日廉颇拒秦于此,今我拒左妖,亦须一战成名。”

遂令全军下马,卸鞍放牧,使骡马饱饮涧水;又遣赖文光率二百骑,夜袭渑池东关,夺舟三十艘,潜藏三门峡谷底,以备渡河北遁。

更令黄文金假作清吏,持唐得水印信,诳开渑池县城门,尽取仓中硝磺、铅丸,连夜装车。

又命杨辅清挑选敢死之士三百,扮作樵夫,伏于谷口,候左宗棠前锋至,先焚其辎重。

布置既毕,萧有和独登盟台,拔剑划石,留书一行:

“太平幼西王萧有和,借秦赵古地,破妖三万,去也!”

言罢,日出东山,照见剑痕如新,冷光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