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市委之事在书记,也在常委!

市纪委。

纪委书记办公室。

听着下面人的汇报,王显文也注意到了赵向云这位财政局副局长。

看来,财政局还是有明事理的同志的。

“曾志那边怎么样了?”

“书记,他只交代了自己的问题。”

“意料之中。”

像这种什么事都往自己身上揽的,不用想都知道怎么回事。

一个人,换一群人的安全。

那么那一群人,也不会亏待了这一个人。

出得来,以后补上。

出不来,身后事也能给你安排地明明白白的。

总之,就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嘛!

“按照规章制度处置吧!”

“是。”

这件事,对钱文斌有影响,但顶多就只能是个失察之责。

问题,还是很棘手。

对方的经营以及背后利益集团的绑定,那都是根深蒂固啊!

自己刚从吕州调任过来,对一些情况,还不能做到心中有数。

这就是空降过来的弊端。

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干部队伍情况。

不过,自己不熟悉,不代表别人不熟悉。

你像市委专职副书记张树立,他之前就是坐这个位置的。

所以,一些情况,他肯定心中有数。

没错,有些事虽然没摆到明面上,但不代表纪委就什么都不了解。

就像之前的丁义珍,京州市市纪委就不知道对方是个什么成分吗?

但为什么迟迟没有表示?

还不是因为某些主观原因,有所顾忌。

只能说,官场上是非对错的标准,往往取决于各方面因素的综合。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句话的含金量并不低!

用李书记当初的话来说就是:凡事都要顾全大局!

至于这个大局是什么,这个嘛,你不要多问。

问了,那就说明你思想觉悟不够高。

嗯,觉悟不高,那就下去沉淀沉淀。

不然,不利于你今后的个人成长!

不过,现在不同了。

这个大局的最终解释权,不在市委李书记手里了。

嗯,市委之事在书记,也在常委!

如果前者不再唯一,那往往就是后者站起来了。

……

市委,专职副书记办公室。

“张书记,我这趟过来,可是来向你取经了。”

“王书记,取经谈不上。”

“在纪委体系这块,大家都是老同志了。”

“我嘛,顶多就是仗着地利,对京州市的纪委工作更熟悉一点。”

嗯,张树立对于这位王书记的造访,是有所预料的。

所以对方的来意,他也是一清二楚。

“张书记,你还别说,这回我就是难在了一个熟悉上面。”

“财政这一块的动静,你应该也注意到了吧?”

“这是当然。”

“听说因为这事,王书记你还被李书记和田书记找过去谈话了。”

“有这回事。”

“张书记,这纪委的工作难做啊!”

“尤其是咱们京州市的纪委工作。”

“这一点,从上任到现在,我是有了一个深刻体会。”

“京州市的政治局势,比吕州要复杂得多。”

看着眼前感慨的王显文,张树立也是深以为然。

京州市的情况确实复杂,需要考虑的问题,要比吕州多得多。

无它,省会城市嘛,就在省委脚下。

需要博弈的,要多得多。

“就像这次,纪委这边才刚有动作,就有相关领导开始过问了。”

“并且,都很强硬啊!”

嗯,怎么个强硬法、强硬的方向,两人也是心知肚明。

“市委李书记那边我听说了。”

“这些年来,我也是这么过来的。”

“哪些人能查,哪些人查的时候要‘顾全大局’,这个都要向上请示。”

“不请示,就是政治不成熟。”

说到这,两人都沉默了。

很明显,这就是现状。

“不过,你这次承受的压力确实是不同以往啊!”

“以往顶多是李书记那边,现在又多了一个省纪委。”

“王书记,你比我难!”

“张书记,言重了。”

“都是为了组织工作,没什么难不难的。”

“不过,有阻力就会有助力。”

“京州市市纪委从来都不是在孤军奋战。”

“是啊,我们都不是在孤军奋战。”

“市政府的郑市长和省委的几位领导,都是支持我们的。”

“所以,我们要把工作干好!”

“不能辜负了上级领导的信任。”

“因此,王书记,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你我之间,就该互帮互助!”

至此,两人正式进入了主题。

“如此,我也就不客气了。”

“张书记,我们市纪委现在需要你这位老书记指点一下,给我们指出施力点。”

“毕竟,这次我们纪委的对手,比泥鳅还滑。”

说完,王显文也是跟张树立交换起了信息。

了解到现在的情况后,张树立也是凭借着这么多年身为纪委书记了解到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这个钱文斌我知道,自从上任财政局局长一职以来,十分爱惜自身羽毛。”

“在处理一些政商关系时,也十分谨慎。”

“起码在表面上,像是一个清官。”

“当然,清与不清不能看表面。”

“起码,从我们现在了解的情况来看,这位同志就有点表里不一。”

“但我们纪委,凡事都要讲证据。”

“所以,现在还不能定性!”

“至于怎么深入了解这位同志呢。”

“王书记,我想市纪委可以往这位同志的家庭方面了解情况。”

张树立直接就是道出了问题的关键。

嗯,他之前好歹也在京州干了这么多年的纪委书记。

一些情况,他都看在眼里。

不查,不代表不了解!

只不过,往往要考虑的是能不能查的问题。

了解,代表知道个大概。

查,代表一个落实证据的过程。

但有时候,缺的就是一个落实证据的过程。

而阻力,往往也是在这个阶段压上来的。

(还剩下的一章,我打算明天补在这一章里,做一个四千字的大章。大家明天看的时候可以刷新一下,和明天的两章一起看。)

(唉,最近能明显地感觉到自己不在状态,已经跟单位申请休假几天,调整一下状态了。所以从明天开始时间就多了起来,应该能保证正常的一天两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