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如果没有杨玉贞这快刀斩乱麻的功夫,他知道,自己的未来,一定会被姐姐拖累死。

绿皮火车“哐当哐当”地驶离站台,罗砚洲靠在车窗边,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树木,心里竟没有半分不舍,只有一种卸下千斤重担的轻松。

他下意识摸了摸放在脚边的大箱子——里面装着足足一百来斤调味料,都是杨玉贞提前按比例配好的,用油纸包得整整齐齐,连用量说明都写得明明白白。

罗砚洲指尖划过箱子边缘,心里满是感激。

他想起出发前杨玉贞找他谈话的场景,师父没有再提姐姐的事,只把这箱调味料交到他手里,说:“去了那边,先把院子收拾利索,食材要跟当地农户订,新鲜是第一;早点车要擦干净,衣服浆洗平整;遇到解决不了的事,随时打电话回来——师父和店里的兄弟,都是你后盾。”

“控制好调味料,就守住了鱼水情的味道。这箱子东西,够你们撑很久了,往后就算在外地,也能让客人吃到跟总店一样的早点。”

那时他还没太懂,直到此刻坐在火车上,才慢慢品出师父的用心:这箱调味料不仅是为了保证味道,更是给了他一份“底气”——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带着这熟悉的味道,就像带着店里的根,不会慌,不会乱。

火车穿过一条隧道,黑暗过后,窗外的阳光更亮了。

罗砚洲从背包里拿出笔记本,上面是他连夜写的分店计划:第一天清理拉练院子,搭灶台、接水管;第二天去附近菜市场考察,跟农户谈蔬菜供应;第三天调试早点车,先做几样招牌早点试吃……每一条都写得密密麻麻,旁边还画着简单的示意图。

“罗哥,你说咱们这流动早点铺,能像总店一样火吗?”另一个副手小王有些忐忑地问。

罗砚洲合起笔记本,眼里满是笃定:“肯定能。一是食材新鲜,二是分量实在,三是味道地道。咱们把这三样守住,再把服务做周到,老百姓肯定认‘鱼水情’的招牌。”

这一次,他绝不会辜负这份信任,要把鱼水情的招牌在外地立起来,要让师父和兄弟们看到,他罗砚洲,能扛事,能成事。

那箱沉甸甸的调味料,在脚边安静地躺着,像一颗定心丸,也像一份沉甸甸的嘱托——它承载着杨玉贞的周全,也承载着罗砚洲的新生,更承载着“军民鱼水情”这个招牌,从清水市走向远方的希望。

罗砚洲带着两个副手刚到目的地,第一站就往部队后勤处赶。

按着杨玉贞定好的章程,他们得先跟陆西辞对接。

陆西辞让向景行带他们跑手续,领走那批由部队担保的备用器具。

脸盆、水桶之类堆了半车,直接卡车给拉到荒废到除了炕啥也没有的大院。

这个大院和罗砚洲以前住的那个不一样,那个靠近部队,这个靠近市区,都属于部队的。

陆西辞亲自过来送人,临走前拍了拍罗砚洲的肩:“这批物资是部队的支撑,后续早点铺得把转业军人就业的任务扛起来,不然这账,可得算在我头上。”

他可是担保人!

不然部队也不是做慈善的。

罗砚洲用力点头,心里清楚这份担保的分量。

陆西辞道:“你们直接去找老余那边办手续,你们具体要什么,和他说就行了。”

余东海早帮着打通了关节,肉联厂和粮食加工厂那边能“打白条”领原材料,各种经营所需的证件也一并办齐,罗砚洲连跑流程的功夫都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