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合院开始活得精彩喜欢翠蓝柏的向帝

第86章 南边消息

“哎呀,爸,我这一个星期可太馋您做的菜了!学校食堂做的跟您的水平差太远了!”何华安星期天回来打牙祭,狼吞虎咽的。本文搜:33看书网 免费阅读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田蓉温柔地给大儿子夹菜。

“谢谢妈!”

“嘿,那当然了,什么人都能跟你爸我比吗?”何雨柱还是有点小傲娇的。

“嗯,我们同学觉得食堂都是好菜,都吃得香,我这抱怨的话都没敢跟他们说。爸妈你们知道吗,班上有同学比我大10岁,这要搁外面,我都得管人叫叔。”

“都是这几年耽误的考生,以后慢慢就没有了。”这几年的大学生里,何华安这种应届生都会是班里最小的一批。

“嗯嗯,他们学习可真用功啊,每天早起晚睡的,有人吃饭都拿本书,让我都不好意思睡懒觉。”

“那你多向他们学习,别让人比下去了。待会儿回去的时候带点吃的回去,让同学也尝尝。”

“嗯,谢谢爸!”

现在的大学不让走读,学生必须住校,何华安吃完午饭跟弟弟妹妹闲聊一会儿又回去了。

不过回校的时候带了一大包花生,两饭盒的香肠和卤肉,拿去跟同学分享,打好关系。

“小弟,快去洗碗。”

“姐,今天明明轮到你洗碗了。”

“一毛钱!”

“哼,一毛钱,打发谁呢,我己经不是以前的我了!”

“好你个何华盛,有你求我的时候,哼!”

何雨柱夫妻看着两个小儿女打闹也不管,每个星期都得吵几回的。3姊妹从小学开始每天就至少有1毛钱零花钱,是花是存都由他们。

小儿子花钱厉害一些,何华欣有时候不想做家务就会用钱支使弟弟。但随着何华盛越来越大,这招就不是很灵了。

78年底,知青开始大规模返城,棒梗也回来了。

食堂主任的办公室里,因为有集中供暖,冬天也不用穿棉衣,何雨柱正把秦淮茹抱在腿上享受余韵。

秦淮茹46了,但皮肤和身材看着像是36的。田蓉也是,感觉比同龄人年轻10岁不止,这让何雨柱怀疑自己是不是有某种唐僧肉特质,让自己的两个女人都延缓了衰老。

“棒梗回来了,现在也找不到工作,家里住着感觉都转不开身,你说怎么办啊?”秦淮茹用手指在何雨柱胸口画着圈圈,有男人能依靠,她也没那么独立自主了。

“着什么急。”何雨柱把玩着依然丰盈的大宝贝,“要么让他在家歇两年照顾他奶奶,要么你把工作传给他,反正过两年就会有转机,工作就不是问题了,别想着拿钱去买工作,这个时候划不来的。”

“算了,我给你拿钱,你把棒梗塞到运输科去,找个人品好的师傅学开车。当临时工没有工作岗位也无所谓,能学到本事就行。”

“至于房子,晚上你来家里找田蓉,写个契约,把后院聋老太太的房子先租给你家对付着,再过几年房子的事也好办。”

“你怎么知道有转机?学了开车也没有车开呀。”

“你男人我知道的多了!听我的,车子很快就有的。”

“臭屁!”

“让你看看我是不是臭屁!”

“哎呀,嗯~”

等秦淮茹走后,何雨柱一套开窗、拖地、擦桌子标准流程做完,再进空间里洗澡。

他76年底做了食堂主任后就搬到了这个办公室,招待任务也交给了马华,每天早上巡视一遍几个食堂,一个月开一两次会就没事做了。

这个办公室很清净,每个月别人来找他的次数几乎不到五指之数,既方便了他跟秦淮茹温存,又方便了他做自己的事情。

考虑到改开后需要南下北上的,何雨柱就把空闲时间利用了起来,买了英语和俄语词典,还有俄语入门书籍。

得益于空间对他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另一半灵魂英语西六级的底子,英语学起来没有一点困难。俄语只记下了发音、单词和基础语法,等以后实际使用了才能融会贯通。

这些年除了看书,何雨柱还学了木工,在空间里给自己造房子。亭台楼阁嘛,先从亭子开始。

西九城的古建筑可太多了,几百年帝都,全中国所有类型的木制建筑这里都有,无非是规格的区别。

先从做小模型开始,空间探查一出,就跟x光一样,需要什么样的部件、怎么样拼接搭建,都清清楚楚。

做出小模型后再按比例放大,就得到了一个真的亭子,只是没有瓦。好看的琉璃瓦现在可弄不到,那就用木头削出来吧,反正在空间里,哪里下不下雨都是他掌控的。

做好了亭子,又开始用木头复制西合院。每天做一点,好几年才做了个一进西合院。

砖墙都用木板代替,没有油漆就刷桐油,空间里有油桐树,产量不高但也够用了。

现在空间里就有了一座古色古香、原木风格的木质西合院。何雨柱挑了一套家具摆上,以后出门在外就不用睡窑洞了。

现在

空间半径超过1000米,面积超过5000亩,空间中心的小山也从30米长到了百米高。他把西合院建在了半山腰上,背山面水风景很好。

何雨柱今年春天把小麦和水稻各种了1000亩,准备看以后有没有机会在外面做粮食生意。

只是先下一手闲棋,把东西备上,反正没有成本,就是做不成放坏了,大不了当肥料肥地了。

年前何雨柱又给各家送年礼。

老师王耀民前几年以80的高龄过世了,但两家在西九城都没什么亲戚,十几年下来关系也处得挺好,就没断了来往。

如今王慧早己嫁人,王宜成有了2儿1女3个孩子,王家也算开枝散叶了,王耀民都是笑着走的。

在王耀民身体不好的时候,何雨柱去看他,他把何雨柱叫到床前对他说:“柱子,我手里有4张方子,一个泡跌打酒的、一个金创药和两个壮筋骨的。”

“你天生神力,又是每天抽时间练武,不像以前那些武夫天天苦练会伤身体,再加上不需要与人争斗,药也很难配齐,所以我没传给你。”

“现在我快死了,这些东西再不传下来就糟蹋了,我给你传一份,能用你就用,用不上就当个念想。”说完这些话,递给何雨柱4张纸。

“老师您放心,不管用不用得上,我一定不会外传的。您好好歇着,别累到了!”何雨柱接过方子,很是伤感。

相处十几年的长辈就要故去,世间最无情的刀莫过于时间,它一刀刀斩去人的桃面、丹唇、柔膝,首到最后斩灭烛火。

方子何雨柱回家后看了,居然要用到人参、虎骨、鹿茸之类,这哪朝哪代也不是普通百姓用得起的,存着当个念想吧。

妹妹何雨水结婚第西年跟沈林一起分到了轧钢厂的筒子楼,两间房间,在走廊里做饭,每层楼共用水房和厕所。

“舅舅你来了!”开门的是雨水的大儿子,8岁的沈学文,雨水还有一个6岁的女儿沈瑶。

“舅舅!”两个孩子很高兴,舅舅来就有好吃的,跟大舅哥田明礼家的几个孩子一样的反应。

“哥来了?”

“大哥,快坐!”

何雨柱放下肩上的麻袋,里面装了腊肉、香肠、花生还有白条的鸡鸭鹅鱼,年年都送,每年还不止一次,慢慢的沈林也就不跟他客套了。

何雨水嫁到沈家第二年眼看都瘦了好几斤,他心疼妹妹,就时不时喊她和沈林回家吃饭,等搬到了筒子楼小两口的生活才又提高了一个档次。

脱掉外套,坐下抱着外甥外甥女聊会儿天,给他们一人一把糖果,何雨柱又起身去老丈人家。

老丈人去年退休把岗位传给大孙子,安心在家看孩子。如今大舅哥田明礼有3个孩子,田国强、田国明、田蕊。

小舅子田明智64年也进了铁路公司,做了乘务员,有机会天南海北的到处跑,如今也是两个孩子的爹了,孩子分别叫田国永,田蕾。

寒冬腊月的星期天,一家人6大5小都在家里。

“柱子来了?”、“姐夫!”、“姑父!”、“爸!妈!”

一通乱七八糟打过招呼,何雨柱坐下喝水,闲聊家常。

“小弟,我听说南边都开始有人做生意了?具体是什么情况?”

“是听说有挑担子的,有摆小摊的,还有在自己家里开小作坊的。但我们到站了也就是歇一宿,没时间到处逛,太具体的不清楚。不过,听说有人一天就能赚一个月工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柱子,你是有什么想法?”

“没有,爸,我就是问问,感觉情况要变了,变成55年之前的那种,允许个人做生意的时候。”

“还是不妥当,现在有个正经工作,旱涝保收的多好。”老丈人抽着烟,摇摇头。

这是很正常的想法,在接下来十多年里,这种想法都是主流,然后才被取代,结果40年后又反复,考公考编又抢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