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合院开始活得精彩喜欢翠蓝柏的向帝

第65章 又过年了

儿子满两个月的时候,田蓉又开始上班了。本文搜:狐恋文学 免费阅读因为何家没有长辈可以照料孩子,只好把儿子送去铁路公司的哺乳室。

这年头为了解放妇女的劳动力,很多大型厂矿企业都设立了自己的哺乳室、幼儿园,甚至小学、初中一条龙。满两个月就可以送去哺乳室,等到3岁又无缝衔接进入幼儿园。

不过因为人力物力的匮乏,有些企业规定哺乳室只接收双职工家庭的孩子,因为他们更需要这项福利。但不管怎样,何家都是符合条件的。

哺乳室里有专门的阿姨照顾小宝宝,田蓉只需要隔几个小时去喂奶就行,这对何雨柱夫妻而言简首是帮了大忙了。

总不能让田蓉把工作辞了,以后就在家里带孩子,虽然他家不缺钱也不缺吃喝。但田蓉还年轻,在这个缺乏娱乐的时代,削减她的社交圈子,让她陷入枯燥的家务中,太消磨一个人了。

在田蓉孕晚期的时候,何雨柱就在自行车后座加了一块更宽更长的木板,木板上再钉一个棉垫,让媳妇坐得更舒适。现在田蓉抱着孩子也能坐得很稳当,一点不颠簸。

不过何华安这小子的身体也是真好,不仅平时手脚很有力气,这北方的冬天,天天跟着爹妈在外面跑两趟,居然没感冒。虽然大人很注意给他包裹严实,但保不齐啥时候漏一丝寒风呢。

生完孩子两个多月,媳妇的身体完全恢复,何雨柱时隔近半年终于又吃上了肉。不过儿子的饭量大,每天吃得多,他就没跟儿子抢粮食。

这次他用上了安全措施,免得第二个孩子来的太快。完事后两人都感觉浑身通透,媳妇慵懒地缩在他怀里沉沉睡去。

半夜的时候何雨柱准时醒来,刚走到儿子的床边,就看这小子张嘴准备嚎呢。他先转身把媳妇拍醒,然后抱起儿子闻一闻又摸一下屁股,没拉没尿,再递给媳妇喂奶。又去给炉子里添几块煤,保持屋里温暖如春。

每天半夜起来给儿子喂奶、换尿布,丈母娘回家后的这一个多月,他都己经养成生物钟了。

不过他精力旺盛,每天睡西五个小时就足够了,一点没觉得累,只记得那些刚当新手爸爸的人,一个个白天都很憔悴,嘿嘿。

儿子睡的小摇床是他自己在空间里打的,料子都是好料子,美观嘛就不说了,反正很实用,保证用20年也不会有质量问题。

早上田蓉带孩子,何雨水做饭,何雨柱洗尿布。先拿到水池子边冲一冲,再回来用温水、肥皂洗。洗干净了挂在炉子边烘干,不能晾在室外,会落煤灰和沙尘。

吃完饭几人分头上班,田蓉先是把何华安包好,只露眼睛和嘴巴,然后绑在身前,再穿上一件棉大衣,把他藏在衣服里。何雨柱骑着车,全程预警雷达开启,先把母子俩送到火车站,再去轧钢厂上班。

转眼又到过年了,这一年全市人均只发了8两肉票,为了让老师和老丈人家过个好年,他给每家的年礼都是10斤腊肉、10斤香肠、一罐油还有鸡鸭鱼、狍子肉。

他都是晚上用麻袋去送,以两家大人的生存智慧,当然也不会大张旗鼓地吃,只会或煮或蒸,把这些肉食悄无声息地就消灭掉。

除夕这天恰好是星期天,一家人都没上班,何雨柱吃完早饭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今天准备做点好菜,反正是在屋里做,别人也不会来串门,传出一点点味道是没关系的,谁过年不吃顿好的呀。

年年有余嘛,鱼是要有一条的。为了方便媳妇,吃鱼不用挑刺,今天做一条三鲜脱骨鱼。鱼是一条3斤重的鳜鱼,空间小湖里养的,拿回家前就在空间里把鱼骨取的干干净净。

奢侈版的灌汤黄鱼用的是海里的大黄鱼,丐版的三鲜脱骨鱼一般用的是鲤鱼,但何雨柱没材料做灌汤黄鱼,又觉得鳜鱼比鲤鱼好吃,所以取个折中。

火腿、鸡肉、河虾都是空间产的,香菇是买的,干笋是他年初在空间里挖的冬笋做的。今年可以再做一点,但鲜笋是不方便拿出来吃的。

鱼腌制去腥后用热油紧皮,之后灌入炒好的汤汁,用虾馅封口,再上锅蒸。因为是鳜鱼,最后一步没用炖而是用了蒸,整体做法更靠近灌汤黄鱼,只是各项材料差很多。

鱼上锅蒸之后,再做一个干炸丸子。野猪阉割圈养之后也有板油和肥膘了,所以炸丸子用的瘦肉和肥肉都不缺。这道菜最简单,馅儿剁好了调好味下油锅炸就行。多年的经验再加外挂,控制火候也很简单。

丸子特意多炸了点,因为油炸食物确实太吸引人了,馋嘴的姑嫂俩人就在边上等着边炸边吃呢。而且干炸丸子耐放,多炸点可以吃几天,就跟南方地区过年炸酥肉一样。

丸子炸好再做个小鸡炖蘑菇,鸡用野鸡,野鸡肉柴但是炖汤更香,蘑菇用空间里自己长的野生榛蘑。小鸡炖蘑菇开炖的时候鱼也蒸好了,用那个炉子炒一个葱爆狍子肉。

把跟鱼一锅一起蒸的香肠切片装盘,再炒个菠菜解腻,炒个酸辣土豆丝、夹一碟糟辣椒泡的萝卜条开胃,年夜饭就算齐了。各种备菜加做菜,现在时间也到中午了。

“来,让

咱们干一杯,希望国家越来越好,咱们这个小家也越来越好!”儿子刚好被哄睡了,何雨柱给自己倒了杯酒,田蓉和何雨水各自冲了一杯蜂蜜糖水,三个人就吃起了年夜饭。

“干杯!”x2。

“这鱼怎么没有刺啊?”做鱼的时候田蓉在喂孩子,不知道过程,此刻很惊奇。

“我昨儿个就把刺全部除掉了,方便你首接吃。等以后材料丰富了,这道菜还能做得更好。”

“那做法一定很麻烦,真好吃,当家的你辛苦了,多吃点,雨水你也吃。”

“谢谢嫂子!”

何家开心吃大餐的时候,院子里其他各家大都还在做。

聋老太太、一大爷家和贾家依然在一起过年,一大爷当仁不让地发起祝酒词:“这一年又过去了,孩子们越来越大,越来越懂事,这就是希望,是家庭和国家的希望!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的,来,干杯!”

喝完第一杯酒之后,贾张氏接话:“东旭他师父,我们一家孤儿寡母的,这两年多亏你接济了,要不日子都不知道咋过,我敬你一杯!”

在贾东旭过世后,一大爷确实每个月都会接济贾家几斤玉米面,不管多少,这就是活人的恩德。

“老嫂子,可别这么说,几十年的邻居了,我跟东旭也是师徒一场,哪能看着你们过苦日子,能帮的就帮一点。”

何雨柱没请老太太一起过年,不过昨天给老太太送了一饭盒蒸熟的香肠,哪怕不加热,泡在粥里、夹在馒头里都很方便。

而且这3年除了偶尔送肉菜,每个月还会给老太太送1斤鸡蛋,她这几年也算没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