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枝宴雾里春山

第213章 对燕澜好点吧

慈宁宫。

皇帝与太后坐在精致的木桌前吃着碗里的糖水糯米小汤圆,如今即将到了夏季,天气也要炎热起来。

每每到了入夏的时候,老佛爷的身体都会不舒服,在过不了多久,也该去避暑山庄过上两个月了。

皇帝自打坐下后,就一直沉默着吃着碗里的汤圆,太后目光在他身上扫视了一圈,最终没有犹豫,轻声开口:“皇帝怕不是有心烦的事,才来哀家这慈宁宫。”

见状,皇帝抬起眼帘,看了一眼太后:“母妃,这么想想,朕好像在每次心烦意燥的时候,都会想要找母妃一同说说话,母妃,你可要好好养好自己的身子,哪里不舒服的就及时宣太医,千万不要忍着。”

太后扯了扯唇,轻笑:“我这把老骨头了,还能活多少年呢?谁又能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倒是皇帝,如今你坐在这个位置上,哀家倒是看天象变化,接下来恐有不测啊。”

话落,皇帝就意味深长的看向太后:“母妃也觉得大燕接下来会有动荡吗?”

“当年顾家满门抄斩后,你继位后,一直没有合适的谋臣帮你镇压蕃地的藩王们,现在朝廷内局势混乱,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就影响了皇帝的思考,皇帝还是要尽快择一个明臣在身边,帮你分析局势才是。”

皇帝脸色微微暗了下来:“母妃的意思是,朕现在身边,已经没有可信任的人吗?”

太后示意着身旁的丫鬟,丫鬟们也立即读懂太后的意思,没有继续站在这里,等到丫鬟们全退下的时候,太后才抬起眼帘,轻蹙眉心。

“皇帝,哀家的话,你也许听着会不舒服,但今天就算影响了我们母子的关系,哀家也得说一说,你这后宫混乱,与皇后的关系长期不和,皇后若是有什么异心,自然是站在你的对立面的。”

“你如今年纪也长了上来,周边小国动荡不已,燕澜回京后,你就没收了燕澜的兵权,这消息迟早会传到外面去,若是让那些小国知道,燕澜没有兵权,随时都会引起祸乱,居安思危,有些忧虑你不得不提前考虑。”

“这韩王世子,如今韩王府在朝廷中,群臣拥护,你也应该考虑下其中的问题,为何皇帝的儿子们,目前还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太子是哀家最心疼的孙子,常年病弱,性格也唯唯诺诺,他当太子没问题,身边却没一个能护住的人,迟早太子的情况也会十分危险。”

太后一字一顿,话语不断吹拂皇帝耳边,皇帝面色逐渐变的意味不明,握着手中的碗,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皇帝,这些都是你该考虑的,若是日后控制不住局面,你觉得,你的位置还能坐多久?”

一句话,就像是无声的大掌捏住了皇帝的咽喉,逐渐无法呼吸。

皇帝再次看向太后的时候,眸色布满阴霾:“母妃可知道儿臣这次过来是为何意?”

太后缓缓开口:“皇帝直说便是了。”

“韩王世子前来上报,称燕澜要谋反起义,在抚州城门带兵挑衅。”

太后闻言,面色虽然一震,却不会轻易的失控:“此事可是当真?燕澜这孩子,在大燕生存一直都很微妙,小的时候,你不要他,后面他有用了,你将他召了回来,现在你们的父子关系,恐怕也不会太好吧?”

皇帝却眯了眯眸:“当初,朕要怎么养他?西凉国蠢蠢欲动,发兵在即,朕若是真的将燕澜养在身边,只会让西凉国的恨意更浓,那时候,抄斩事件已经发生,没有一个武将能带兵出帅,朕不放弃燕澜,怎么能行。”

“朕现在觉得,他若是能好好听朕的话,朕可以重用他,但前提是,他没有谋反之心。”

听着皇帝振振有词的声音,太后缓缓看过去:“皇帝的意思是,想要让燕澜彻底听你的话?”

“母妃觉得如何?还是在母妃的眼里,朕还有其他的儿子能够得到重用?”

太后抬眸沉吟着,可脑海里闪过那么多人,太后始终都无法确认,那个人是谁。

似乎谁都差了那么一点实力,在燕澜的面前,实在不够惊艳。

若是为了保住大燕,不被人日后攻破,更换朝代,那个守卫大燕的人就只能是燕澜。

太后最终叹了一口气:“哀家老了,也折腾不动了,皇帝,这是你的天下,日后什么样,都由你来决定吧,哀家只请求你,日后等哀家走了,一定要将哀家和先帝合葬在一起,这是哀家唯一的祈求。”

作为她一辈子的丈夫,太后一直缅怀先帝到现在。

她陪着他从无到有,先帝也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从立后到现在,她一直都是先帝唯一的正妻,不曾换过任何人。

这年代的爱情,爱上了就是一辈子的事。

皇帝心头愈发心烦意燥,最终开口:“母妃先好生休息吧,近来头疼可有缓解?”

“都是老毛病了,罢了,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太医院的人都没有办法了吗?”

太后凛了凛眉梢:“药吃多了,身体也就免疫了,现在年龄上来了,不管用也是很正常的事。”

皇帝起身:“儿臣不能看着太后为头疼这般受苦,母妃放心,儿臣一定会想办法救治母妃的头疼疾病。”

留下这句话后,皇帝才起身告别。

太后看着皇帝的身影,眸光微转,最终将情绪压于心底。

有些话,如今也无法说出来了。

皇帝不是她的亲生儿子,没有血缘关系的牵绊,两人之间总是隔着一条鸿沟,是永远跨越不了的亲近。

与此同时,燕澜带着燕京等人回京,他们走的并非宽敞大路,而是崎岖难走的山路,细雨初停,空气变得新鲜好闻,让人心旷神怡。

眼看着离京越来越近,众人的心情也沉重下来。

此刻,众人稍在檀山寺脚下休憩着,燕京在河边用竹叶舀了一叶子的水,一饮而尽,忍不住感慨着:“六哥,这宫外的日子就是不一样,比在诺大的深宫有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