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证人死,线索直指祝玲珑
虽然赵家如今势头不如从前,但赵太傅浸淫朝堂多年,也不是那么好随意打发的,就算为了安抚朝堂,他也得做做样子。
第二日一早,江福德就向皇帝禀报,“陛下,赵太傅在外面求见。”
“让他进来。”皇帝有些烦躁。
赵太傅进入殿中,对着皇帝的方向恭敬地跪了下去,“老臣参见陛下!”
“太傅快快请起。”皇帝立即招手,故作一脸沉痛。
“臣,臣请陛下为小女景阳做主啊!”赵太傅丝毫没有要起身的意思,他老泪纵横地恳求道:“景阳是皇家册封的郡主,如今遭此奇耻大辱,不仅是打老臣的脸,更是打陛下的脸啊!若此事不能水落石出,国法何在?皇家颜面何在!?”
赵家虽是太后母家,但自从太后去世,这些年势不如前,但赵太傅毕竟是三朝元老,如今小女儿出了这等事,任谁看了都得唏嘘几分。
更重要的是,这事确实如赵太傅所说,明晃晃打了皇家的脸。
皇帝亲封的郡主被人如此糟践,传出去,岂不是贻笑大方。
此刻,皇帝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太傅起来说话,此事朕已下令彻查,定会给赵家一个交代。”
就在这时,赵家长子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一进门,立刻恭敬地行了个礼,随后回禀道:“陛下,刑部已经把绑匪抓到了。”
听到这话,皇帝的脸色有了些许缓和,他看了赵太傅一眼,“既然已经抓到,那就好好审审,把背后之人找出来!”
“找不出来了。”赵家长子叹了口气。
皇帝脸色难看,气压有些低,“你说什么!?”
“陛下,绑匪昨夜在刑部大牢里畏罪自杀了,死无对证。”
此话一出,在场所有人都吃了一惊,他们纷纷屏住呼吸,看向赵太傅。
谁都知道,刑部大牢守卫森严,重犯想自杀,哪有那么容易?
恐怕,是背后有人不想让他们开口,早在身上给他们下了毒。
“竟有此事!”皇帝的声音变得严肃,“刑部尚书何在?”
刑部尚书眉心一跳,连忙躬身走出。“犯人在你眼皮子底下自杀,你该当何罪!”
刑部尚书吓得一个激灵,连忙跪倒,“回陛下,昨夜亥时,狱卒巡查时发现绑匪用裤腰带缠在房梁上,等发现时已经没气了,臣已经下令严查,但是……”
“查不出是谁动的手脚,朕要你这个刑部尚书有何用!?”
李尚书满头冷汗,连连磕头,“臣失职,臣罪该万死!”
见状,赵家长子往前走了一步,“陛下,那几个绑匪虽死,但臣等在他们落脚的破庙里搜到了这个!”
说完,他从袖中掏出一块玉佩,双手呈上。
“据臣所知,这块玉佩是南国特有的暖玉,四国使者如今也只有南国使者还未曾离开。”
此话一出,朝堂上顿时唏嘘一片,不用想,也知道此事和谁有关。
皇帝捏着玉佩,表情凶狠,“你的意思是,玲珑郡主!?”
“臣不敢贸然揣测,但如今证据直指玲珑郡主,想要查清事实真相,恐怕还得请郡主朝堂辩证。”赵家长子咬牙。
南国是大周的附属小国,这些年一直靠着纳贡维持着表面的和平。
祝玲珑作为南国郡主,来京城本是为了增进两国情谊。
若这次的事当真是她做的,怕是会影响两国情谊。
“陛下!”赵太傅磕了个头,“南国蛮夷竟敢加害我国郡主,此等行径,是可忍孰不可忍!”
南国使团若敢在京城行此不法之事,确实该给个说法。
皇帝看着手中的玉佩,又看了看地上跪着的赵家人,眉头拧成了疙瘩。
即使他不愿相信祝玲珑会做出这种事,可如今人证已死,物证却指向了南国使团,加上赵家在朝堂上哭闹不休,若是不给个明确的态度,怕是难以安抚人心。
更重要的是,赵家再失势,也是太后母家,他若表现得太过冷淡,难免会被人说三道四,寒了老臣的心。
“传朕旨意。”皇帝沉默半晌,终于开口,“宣玲珑郡主,即刻进殿!”
文武百官们听到此话,纷纷低头,沉默不语。赵太傅父子终于松了口气。
文武百官们心里都清楚,这事一旦牵扯上南国使团,就不再是简单的案子了,弄不好,还会牵动两国邦交。
辰王府。
宋墨辰坐在王府书房,听到侍书的汇报,淡漠的勾了勾唇。
今日军营有事,他一早就递了折子没上朝,如今看来,自己要错过一出热闹了。
不过,这件事处处透着稀奇。
目前来看,祝玲珑跟使团来靖垣的目的是他,所以,绝不可能在这个节骨眼对赵景阳出手,事实如何,怕是没那么简单。
祝玲珑正坐在桌前,心中不安的等待着秦时月被糟蹋的消息。
算算时间,秦时月的事应该已经传遍京城的大街小巷了,怎么还没人来报?
就在这时,太监匆匆赶来,传召祝玲珑入宫。
“传我入宫?”她一脸疑惑,眼底还透着一丝心虚、害怕。
难道是,查到了自己头上?
不,不可能!
她一直躲在赵景阳那个蠢货背后,一切都是赵景阳做的,她的手,一直很干净,怎么可能会被人查到!
祝玲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对着镜子理了理鬓发,努力挤出一个镇定的笑容。
不能露怯,她可是南国郡主,代表的是南国的颜面,就算是真查到了她头上,为了两国邦交,皇帝也不可能降罪于她。
在太监的带领下,祝玲珑忐忑地入了宫,进殿后,她站在大殿中央,规矩地行了个礼,眼神半垂,不敢抬眸看高高在上的皇帝。
赵太傅和赵家大公子愤怒地瞪着她,那眼神像是要把她撕碎似的。
“玲珑参见陛下,不知陛下今日急召,有何吩咐。”祝玲珑嘴角含羞带怯,让人看不出异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