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战前布局

话虽如此,晴若心中的担忧却丝毫未减。她了解自家公子,看似洒脱不羁,实则比谁都更有担当,也更有主意。只是这条路,实在太过凶险,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北狄大军压境的消息,像一块巨大的顽石投入看似平静无波的京城湖面,霎时间激起千层浪涛。而陈望亭,这颗刚刚从污泥中艰难浮出水面的棋子,又一次因为女帝的破格任命,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他将如何运用他那被世人诟病的“毒士”手段,在即将到来的铁血战场上,为积弱的大乾博取一线渺茫的生机?无人知晓,也无人敢轻易揣测。

夜色渐深,陈望亭书房的灯火,久久未熄。他铺开一张巨大的堪舆图,那是大乾北境的详细地形图,山川河流,关隘要道,无不清晰标注。他的手指在冰凉地图上缓缓移动,从一个关隘滑向另一个城镇,最后停在了北狄大军最有可能的突破口。

战争的阴影,已然沉沉笼罩在整个大乾上空。一场决定王朝命运的血战,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陈望亭书房的灯,又是一夜未熄。

那张巨大的北境堪舆图,几乎铺满了整张书案,上面用朱砂圈点勾勒,密密麻麻。

他娘的,这参赞军机,听着威风,实则就是个火坑!

女帝一道旨意下来,兵部、工部名义上全力配合,可那些盘根错节的老油条,哪个是省油的灯?

军事改革?

呵。

“陈大人,您这参谋司的条陈,下官已经看过了…想法是极好的,只是…只是这祖宗之法,行之有年,骤然大改,怕是…军心不稳啊!”兵部一个四品郎中,姓钱,长得就跟个算盘珠子似的,皮笑肉不笑,把“不稳”两个字咬得极重。

这老小子,昨天还跟魏武侯府的某个管事在酒楼里推杯换盏呢。

陈望亭心里明镜似的,却也不点破。

他端起桌上早已凉透的茶,抿了一口,那苦涩直冲天灵盖。

“钱大人说的是。”

他脸上挂着那副标志性的、人畜无害的浅笑。

“所以啊,这事儿,急不得,也慢不得。陛下信任,我等为人臣子,总得拿出点实实在在的东西,才好交差,不是?”

“军心稳不稳,打赢了仗,自然就稳了。要是输了…呵呵,坟头草都能长三尺高了,还谈什么稳不稳?”

钱郎中脸皮抽了抽,干笑两声,喏喏而退。

这种软钉子,陈望亭这几日碰到的,没有一百也有八十。

就好像上周三去城隍庙上香,那道士解签,翻来覆去都是“诸事不顺,静待时机”,妈的,老子现在最缺的就是时机!

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奶奶的,这帮孙子,比北狄人还难缠。

“王兄。”

陈望亭唤了一声。

王允应声从外间进来,眼眶带着血丝,显然也没怎么睡好。

“蔚然兄,兵部那边,还是老一套?”

“不然呢?”陈望亭嗤笑一声,“指望他们脱胎换骨,比指望母猪上树还难。咱们得自己想辙。”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严肃:“参谋司的架子,必须尽快搭起来。人手方面,你有什么好的人选?”

王允沉吟道:“军情处里,有几个机灵的,都是能吃苦的年轻人,对北境也算熟悉。只是…他们品阶太低,怕是难以服众。”

“品阶?”陈望亭眉毛一挑,“老子现在还是个‘戴罪之身’呢,不照样在这儿指手画脚?乱世用重典,危局用奇人。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讲究那些虚头巴脑的玩意儿?”

他寻思着,军中那些骄兵悍将,怕是更难调教。

或许,可以从翰林院那些理论扎实,但缺乏实践的“秀才”里头,扒拉几个有潜力的?

理论与实践结合,说不定能碰撞出火花。

“翰林院那边,你去走动走动,找几个对兵法、地理、算学有钻研的,不怕死的,带来我瞧瞧。”陈望亭吩咐道。

“对了,”他像是想起什么,“上次让你留意的神机营那批新火铳,试射结果如何?”

王允眼睛一亮:“蔚然兄,你可真是神了!那批新火铳,加了膛线,用了新配比的火药,射程和准头,比老式的强了不止三成!昨日在西山靶场试射,五十步外,能洞穿三层牛皮甲!那几个老匠人都惊呆了!”

“神机营指挥使张大人,当场就拍板,说要全力赶制。还说,这要是早几年拿出来,北狄骑兵哪敢那么嚣张!”

陈望亭嘴角勾起一抹弧度。

这算是个好消息。

至少,硬件上,有了一点点能跟北狄叫板的本钱。

“这还不够。”陈望亭眼神深邃,“北狄骑兵,来去如风,咱们不能跟他们硬碰硬。得玩点花的。”

他敲了敲堪舆图上的一处狭长谷道。

“情报!我需要最精准的情报!”陈望亭的语气斩钉截铁,“北狄各部落的兵力、主将、粮草囤积点、他们的行军路线、甚至他们王庭内部那些狗屁倒灶的龌龊事儿,都给老子挖出来!”

“他们不是号称草原狼吗?狼最怕什么?怕陷阱,怕被断了后路,怕内部先乱起来!”

陈望亭眼中闪过一丝寒芒。

“咱们得打一场‘不对称’的仗。他们有铁骑,咱们有地利,有脑子!必要的时候,一些‘毒士’的手段,也未尝不可用。”

比如,散布个谣言,说某个部落的首领跟北狄王妃有一腿?

又或者,在他们必经的水源里,加点“猛料”?

啧,这事儿干起来,怕是名声更臭了。

但,管他呢。

能赢就行。

“蔚然兄,你的意思是……”王允听得心惊肉跳,又有些莫名的兴奋。

“陛下既然把刀柄交到我手上,”陈望亭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皇宫的方向,语气带着一股说不清的意味,“那我总得让这把刀,见刀见血才行。”

林萧这几日,几乎是把陈望亭当成了救命稻草。

每日的军情奏报,除了送往枢密院和兵部,必然会有一份,秘密送到陈望亭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