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3章

方阳见雷君表情凝重,也收起了轻松的神色,认真道:“雷总,具体有哪些困难,你详细说说,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雷君整理了一下思路,开口道:“第一个困难还是老问题——芯片短缺。如果关税战继续打下去,我们需要的高端芯片根本供应不上。像英伟达生产的那些顶级Ai芯片,肯定会优先分配给特斯拉、比亚迪这些头部企业,我们这种新入局的公司很难拿到足够的配额。”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现在的新能源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交通工具,而是装着四个轮子的移动智能终端。没有强大的芯片支撑,根本造不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不过对方阳来说,这确实不算什么大事。

他摆了摆手,轻松道:“这是小问题。我在英伟达持有不少股票,和他们的高层关系也不错。我有把握让他们匀出一些产能给我们,保证芯片供应不会成为瓶颈。”

雷君听到这话,眼前瞬间一亮,激动得差点把茶杯打翻:“真的吗?方总,这可太好了!”

这就是他选择和方阳合作的最主要原因。这位金融界的传奇人物在全球的布局实在太广了,人脉关系复杂得令人咋舌,很少有他解决不了的问题。

缓了缓激动的心情,雷君接着说道:“第二个困难是人才问题。虽然我们已经花了大价钱,从宝马德国总部挖来了上百名传统车企的资深工程师,但是想要依靠这些人解决整个研发流程的问题,还是远远不够的。”

说到这里,雷君的表情又苦涩起来。

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对自己要求太严格造成的。

其他传统车企想要转型新能源,一般都会从技术相对简单的suv切入电动车市场,可雷君偏偏坚持首款车型就要做纯电轿车“速7”。

这一决策直接导致技术难度成倍增加:轿车对底盘调校的要求更高,对空气动力学的要求也更严苛,而且还需要自主研发碳化硅电机、800v高压平台等一系列核心技术。

人手本来就紧张,技术难度又这么大,研发团队自然捉襟见肘。

不过这一点对方阳来说同样问题不大。他最不缺的就是钱,只要舍得砸钱,就不信挖不到合适的人才。

“人才问题更好解决。”方阳胸有成竹地说道,“一家公司的人才不够,那就挖十家。我们整合全行业的精英,还怕完不成研发工作?”

雷君眼中闪过一丝担忧:“可是这样大规模挖人,会不会得罪整个行业啊?”

“得罪人的事情让天方集团来做,你们大米集团就专心负责技术研发就行了。”方阳霸气地一挥手,“再说了,商场如战场,温良恭俭让是成不了大事的。”

得到了方阳的承诺,雷君心情大为舒畅,脸上的愁容也散去了不少。

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大口,然后提出了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的问题:“第三个困难是资金问题,确切地说是重资产布局带来的现金流压力。”

雷君放下茶杯,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方总,我不想和其他车企一样,到处找零部件供应商买配件回来组装。我想要打造完整的生产线,包括硬件、软件,自建电机厂、电池包工厂等等。这需要大量的初期投资。”

“大米集团账上的现金流很可能撑不住这么大的投入,这就需要天方集团及时补充资金。恐怕光是前期投资就要几百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