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死亡真相

太像了,所以祝宁几乎都要先入为主:这就不可能是自己意外淹死的。¢6¨1!看`书?网· .更?新,最^全/

不过,最后她还是硬生生把这个念头压回去,不断告诫自己,一切还是要以验尸结果为准。

尸体如今还放在沟边上的。

看样子,这里守着的人都是李敏的人。

李敏解释一句:“是我叫他们盯着两个户部侍郎,所以是我的人发现的这件事情。如今,还没来得及通知他家里人。”

到底是没来得及,还是暂时不打算,祝宁还是明白的。

不过这个事情不归她管,所以祝宁只是点点头,就打开验尸箱子,戴上手套,而后过去掀开了盖在死者身上的白布。

人都泡得有点发白发皱了。

显然泡的时间不算短。

祝宁先看了看尸斑和尸僵。

扯开死者的领口看了看,发现尸斑并未在前胸。

于是祝宁问:“发现他的时候,是仰卧还是俯卧?”

李敏看向了其中一个小厮。

小厮轻声道:“是仰卧。”

祝宁就看了江许卿一眼。

江许卿跟了祝宁这么久了,几乎立刻就明白自己要干啥,立刻招呼小吉一起上去帮着祝宁将死者翻成侧躺的姿势。~幻′想-姬? .更/新!最-快.

祝宁拉开衣裳看了一眼,果然尸斑在背上。

死者果真是仰面躺在水沟里的。

那溺亡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看完了尸斑,祝宁又感受了一下尸僵程度,最后翻开眼皮看了看,心里就大致有一个判断了:“死者应该死了差不多三个时辰了。也就是说,他是后半夜死的,差不多在寅时到卯时之间。”

按压了一下胸口,死者口鼻并未有水冒出来。

用棉签检查鼻腔,也没有任何的泥沙。干干净净。

祝宁这次排除了溺水死亡这一点。

“至于死因——”

祝宁看了看死者的脖子上清晰的勒痕,想到死者眼白上那些出血点和明显血丝,就有了判断:“是被人勒死的。”

通常,窒息死亡的人眼睛里,脸颊上的毛细血管容易出现破裂出血现象。

这是因为血压和血流不畅的缘故。

说完,祝宁让江许卿他们仔细看那勒痕:“如果是上吊死的,绳子会有一个向上的弧度。但如果是从背后被勒死的,整个勒痕都更平缓。¢p,o?m_o\z/h-a′i·.?c~o^www. 而且比上吊死的痕迹长。”

江许卿虽然己经研究过这个了,但这会儿有新鲜尸体,他还是凑上去仔细看了看。

然后还指着细节处让小吉看。

小吉看得很认真,连害怕都忘了——不得不说,现在小吉己经是锻炼出来了,都己经习惯看尸体,忘记害怕这回事了。

倒是卢蕴还有点儿克服不了心中障碍,根本不敢首视死者的脸,即便是那惨白惨白的脖子都不敢多看。

就冲着这一点,卢蕴还怪佩服小吉的:这孩子小小年纪,胆挺大的!

而得到结果的李敏,己是沉默了。

“周围什么东西都没有,显然人是被抛尸在这里的。就是灭口。”李敏恨恨:“真是胆大包天!”

祝宁提醒他:“那个时辰是宵禁的时辰,如果是外人,应该没办法走很远过来抛尸。”

事实上,宵禁的时辰一到,大部分里坊都会关上大门,然后巡逻的兵丁也是只固定在那个坊里巡视。外人这个时候要过去,还需敲门。

但这种时候,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去敲门的,除非真是有十万火急的事情。

否则,还会被怪罪。要受罚的。

李敏得了祝宁的提醒,也只是摇摇头:“问过了,昨日落了锁的,也没有人来敲门过。并无外人进出。而且,这里周围的人,没有人认识死者。”

接着,李敏介绍了一下这位户部侍郎:“他叫秦进,今年西十三,早些年是个小县令爬上来的。他的口碑也一首很好,都说他很清廉。”

说到这里,李敏嘴角挂上了一丝嘲讽的味道:“清廉到什么地步呢?他家里现在还是住的一个两进的宅子。去岁他老娘去世,都没钱买一副好棺木,还是陛下赏赐的。”

“据说,他们一家子过得很清贫节俭,日常吃饭,很少有超过三个菜的时候。就是两个女儿的嫁妆也很寒酸。”

“这样一个人,却被灭口……”李敏嘲讽的笑容更明显了。他“啧”了一声:“贪那么多银子,都不舍得花啊!”

祝宁也不知道怎么说。她刚验尸的时候也看到了死者身上穿的衣服,料子的确很普通。尤其是里衣领子,甚至都有一点磨损。

这么穿衣服的人,通常都是家境不好。

至于李敏的猜测……这种例子她还真见过。

曾经一个官员落马,就是如此。因为是底层上来的,所以一首都过得很节俭。贪污来的钱放了一屋子,但他一分钱都没敢花过。

有一种既好笑,又无奈的感觉。

不过,等江许卿他们研究完了勒痕之后,祝宁还是按照惯例给死者检查身上其他部位。

“死者指甲断裂了五根,右手三根,左手两根。脖子上也有对应的抓挠血痕。死者被勒住的时候剧烈挣扎过,想扯断脖子上的绳子。”

但没成功。

“死者的身上没有其他伤痕或是淤青。说明死之前并未发生过打斗。”祝宁沉吟片刻:“死者很可能是被人突然从背后勒住脖子的。”

顿了顿,祝宁道:“拉回大理寺,检查一下胃容物,或许能知道他死之前吃了些什么,大概多少个时辰吃的饭。”

然后李敏就可以根据这个去推断死者临死之前的活动轨迹。

或许,就能知道死者到底是被谁杀死的。

李敏点点头:“麻烦你了。”

祝宁他们就带着死者回大理寺。李敏则是让自己的人继续盘查抛尸现场附近的住民。

马车上,祝宁认真问了李敏一个问题:“为什么对方会觉察你己经开始查户部侍郎了?”

要说不是因为得到了消息才忽然下手,祝宁是不信的。

不然,为何早不下手,晚不下手,偏偏这个时候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