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命唯有自己可改二
这就好比一个家族前辈们共同努力经营,可能积攒下丰厚的家底福荫,让后代生活无忧;反过来,如果前辈们做了很多不好的事,造了孽,那这些孽债带来的恶果,也可能得由不知情的后代来承受,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看到好人好像没好报,或者坏人反而享福,其实可能是他还在承受祖先留下的负面遗产,或者他祖上积的德还没消耗完。¢微·趣~暁~税- ^追·蕞¢新_璋.节?同时,你自己现在做的一切,也同样会成为留给子孙的“遗产”的一部分。个人的因果和整个家族、甚至更大范围的集体因果是紧密纠缠在一起的,每个人的行为既受过去的影响,也在创造着未来。¢优^品¨晓_说~王′ ¢毋*错^内′容?
历史上那些真实的案例更是把因果报应展示得清清楚楚。比如秦朝的丞相李斯,这个人极其有才华,辅助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制定了法律,统一了文字车轨,功劳很大。但他内心被对权位的极度贪婪和恐惧所控制,为了保住自己的丞相地位,他参与了篡改遗诏、陷害公子扶苏、扶持胡亥上台的阴谋,后来又和赵高争权斗法。他这些行为种下的是背叛、欺诈、追逐权势的恶因。结果呢?最终他自己和他的整个家族,都被那个他一手扶上台的秦二世胡亥和赵高处以极刑,腰斩于咸阳街头,家族也被灭绝。¢薪+完_夲!鉮?占+ ~首·发·
他一生追逐和算计权力,最终恰恰被权力碾得粉碎,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自作自受”,他行为的因,结出了毁灭的果。再看《了凡西训》里的袁了凡,他早年遇到一个算命的孔先生,把他一生的命运算得清清楚楚,连哪年考第几名、做多大官、什么时候死、有没有儿子都算准了。袁了凡一开始觉得命运己经定死了,就变得很消极。后来他遇到云谷禅师,禅师点化他:命运虽然有一定之数,但大善和大恶是可以改变命运的。真正的命运其实掌握在自己手里,是由你的心念和行为创造的。于是袁了凡开始努力修行,拼命做善事,发自内心地改正自己的过错。结果,原本算命说他考不上举人,他考上了;原本说他做官只能当三年,他当了更久;原本说他命中无子,他有了儿子;原本说他五十三岁寿终,他活到了七十西岁。
他通过持续不断地行善积德,真正改变了自己原本看似注定的命运轨迹。这就是用积极的善行扭转了原本可能不好的因果,创造了新的、更好的因果。
道家经典《淮南子》里也有记载,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对外大兴不义之战,对内奢侈荒淫,不停地加重百姓的赋税劳役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弄得民不聊生。他这些暴政就是恶因。结果呢?很快就被强大的齐国出兵讨伐,宋军惨败,国土沦丧,他自己也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
这就是上位者一个人或者一个统治集团的恶劣行为,所招致的巨大灾祸,这个果报不仅落在他自己头上,也让整个国家的人民跟着遭了殃,充分体现了“承负”的道理——他的恶行,让全体国民共同承受了恶果。所以佛家才特别强调“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感恩遇见,相遇即是缘,结缘地球ertkjhgz,非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