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观星台
“四象镇岳需配合坎离对冲的呼吸节奏,你们把地脉共振的频率调高了半成,自然过载。”
他边说边扯断腰间的千机丝,丝线如活物般钻入轴承缝隙,百练缠丝劲顺着丝线震荡,将十二枚错位的齿轮拉扯下,开始复位咬合。
韩秋山僵在原地。
这套手法分明是机关堂秘传的“牵机引“,可徐云帆的缠丝劲比墨十三还要精纯三分,身为机关堂首徒的墨十三,自然天赋异禀,有着常人对微末察觉的灵动感。
“巽位风压异常,是因为叶轮被地火石熔穿了七处气孔。”
徐云帆忽然转向另一处故障,一根乌金丝将熔炉中的赤铜叶轮卷起,应声飞入他掌心,焦黑的破洞在“祛杂存菁”特效下,被他开始以惊人气力,将手中的赤铜裹挟血气,如蜡般融化重塑。
他随手将叶轮抛回熔炉,风压表的指针瞬间归位。
“这……这是天工部的流火塑形可那是要洗髓宗师才能施展的秘技!怎么会……”
一名头发白的老弟子声音有些发颤道。
众人只见徐云帆游走于各个故障点,雷火锤敲击的节奏暗合地脉律动,所过之处齿轮咬合声竟变得如编钟般悦耳。
当最后一道裂谷般的传动链被他用百锻凝钢术焊死时,整座天工堡垒的震颤陡然平息。
徐云帆抹了把额头的铁灰,转身却见机关堂弟子齐刷刷后退半步,眼神如同瞻仰初代巨子再世。
旁边闻讯赶来的墨十三看待徐云帆的目光更是带着些许复杂之色,很难想象前些时日对方还在跟着他习练百练缠丝劲对于各类机巧物件的运用,方才那一手蚕丝入缝,纠正错位齿轮的操作。
他十次能做出五次。
但都无法像徐云帆这般看起来轻松写意。
“徐师兄。”韩秋山喉结滚动,手中捏着的扳手早已扭曲变形,“你这手法……当真出自天工锻造术”
徐云帆微微一笑:“出自你们机关堂的千机要诀。”
说着,他忍不住看了眼视界上冒出来的一道天工锻造术的熟练度上涨提示。
难得,自从天工锻造术入门后,到现在为止才飘出一个熟练点提升提示。
这不禁让徐云帆对维护这座天工堡垒提上了心思。
墨十三轻哼一声:“千机要诀我倒背如流,可没有眼下这般情况。”
正要继续开口追问时,不远处的机舱内突然传来惊天动地的爆炸声。
墨十三面色倏地一变。
“不好,压力舱爆了!”
此时徐云帆已经当先一步拔腿而去。
“……”
直到翌日凌晨,天工洞弟子几乎全体上阵,在机关堂主墨翰,机关堂首徒墨十三,以及铸兵堂真传弟子徐云帆这三波带领下,将整个天工堡垒的各种问题修复。
等到天明时,墨翰在詹岩那凶狠目光下,依依不舍地放下了徐云帆的胳膊,墨十三那又酸又羡的目光下,墨翰一步三回头的走了。
临走了他还仰头长叹一声:“不逢时啊,当初要是我先遇上他就好了。”
徐云帆只得保持礼貌微笑。
——
玉京城外三十里的官道上,十二匹汗血蛟马正拉着青铜血瓮疾驰。
这些三丈高的巨瓮表面布满暗红锈迹,瓮口玄铁锁链随着颠簸发出金铁交鸣。
每口血瓮底部都刻着《二十八宿星》的纹路刻印,此刻正渗出粘稠血浆,在青石板路上拖出蛇形血痕,按照某种轨迹移动。
玉京城内,五百三十三丈观星台上,郭朗的道袍在罡风中猎猎作响。
他望着脚下翻涌的血色云海,心中极度复杂。
至昨日,香火教攫取三千六百余万人血祭已成,接下来,便是他的事。
今日无论成败,他都将被钉在耻辱柱,背负千古骂名。
不远处九龙华盖下,女帝端坐其中,一双幽深的眸子带着难言的期待之色。
但事已至此,也由不得他回头,郭朗抬头看了眼当空满月,轻吸了口气,一缕真气骤然从指尖催发,手中神兵太乙分光剑亮起锋芒,映出二十八宿方位。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
郭朗剑指紫微垣,北斗七星骤然亮如白昼。
他身后三百六十名香火教祭师开始吟唱《血河渡世经》,声浪震得观星台基座的玄铁锁链铮铮作响。
三千六百口青铜血瓮沿着二十八宿星阵排列,瓮中血浆泛着诡异的青金色。
观星台顶层的青铜晷仪突然转向亥位,郭朗左手按在晷盘中央的太极鱼上,右手太乙分光剑挑起七盏青铜灯。
这位钦天监主的手背青筋暴起,大筋在皮下扭结成虬龙形态,正是练筋大成的玉脉之象。
“启阵!”
占星台上,三百六十名香火教祭师同时割开手腕,鲜血顺着阵纹沟槽汇入中央血池。
郭朗的剑尖在血池表面划出北斗七星轨迹,血浆突然沸腾如滚油。
台下传来玉京城内七十二坊百姓的哀嚎,声浪震得玄铁锁链铮铮作响。
血瓮表面的饕餮纹渐渐泛起红光,郭朗的瞳孔里倒映着星图流转。
他突然想起三十年前在鬼谷修道的日子,那时他师尊夜观天象推演出的“太乙救劫经”,本是为化解灾厄而创。
如今经文犹在,本是应劫救世之人却成了灭世凶星。
刹那间,九重观星台下,属于大周中轴地的皇庭突然震动。
“地脉,开始翻转了!”
女帝忍不住站起身,死死盯着下方逐渐泛起血色,波澜诡谲的翻腾云海。
前朝八百修士以地脉锁住元灵,今日,终将再复盛世。
“地发杀机,龙蛇起陆!”
剑锋转向地户方位,观星台底部传来沉闷的轰鸣。
玉京城七十二口古井同时喷出血柱,井沿雕刻的镇水兽竟在血雨中睁开石目。
郭朗的虎口被震裂,鲜血顺着剑柄上的夔龙纹渗入星图。
与此同时,整个大周,被香火教血洗的大周,凭空升起阵阵阴风,鬼哭怒嚎。
数万里之外的燕北道九曜宗内,北辰子正盯着宗门至宝“地动仪“。
铜铸龙口中的玉珠突然坠入蟾蜍铜盘,他布满老茧的手指抚过仪身刻痕。
“玉京地脉异动已超天启三年大地震十倍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