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大兴城中人来人往。

而在街头巷尾,都有人聚集在一起,商议着最近发生之事。

数名男子正感慨朝廷推行科举制度,只要才学达标,就能参与其中,若能金榜题名,便可脱颖而出,入仕为官。

若在往日,寻常百姓乃至于寒门子弟岂有这样的机会?

只可惜,他们家中无人读书,在往常一般人家可读不起书。

但好在,如今大兴城内有了惠民书店,让更多的百姓,都能负担起买书的耗费,不管能不能培养出读书人,总归是有些指望。

正在这时,其中一名男子忽然想起些什么,沉声说道:

“诸位可听说了,辽东又乱起来了。”

“什么,先前我大隋不是灭了那高句丽,将辽东拿下了吗了?”

一男子面露惊讶之色。

方才之人一边点头,一边正色道:

“之前我大隋确实是灭了高句丽,还在辽东建立都护府。

不过我方才过来,听到有人议论,好像是高句丽趁我大隋不备,死灰复燃,已经重新立国了。”

“什么,竟有此事?”

哪怕他们只是普通百姓,在得知这样的事情,亦是免不了一惊。

随即,又有一人冷声道:

“这高句丽未免太猖狂了,就是不知道朝廷如何应对,我大隋才安稳不久,若是大动干戈的话,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只有真正经历过战乱的人,才知道安稳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如果天下再发生变故,对谁都没有好处。

最开始那人却是笃定道:

“诸位尽管放心好了,镇国王和靠山王是何等人物,听说镇国王打算亲自领兵出征,前往平定辽东叛乱。

再怎么说,辽东之地已经是我大隋疆土,岂容这些乱臣贼子放肆?

不过想来,朝廷也是为了速战速决,避免劳民伤财,才会让镇国王亲自出征吧。”

听到这番话,众人皆是松了口气,虽然这件事和他们没有直接关系,但他们身为大隋一员,见高句丽复国亦是多有不忿。

虽然大隋方才遭受战乱,却也不是谁都可以欺负的。

现如今,马展镇国王的威名比起杨林更加耀眼。

虽然靠山王威名赫赫,但终究是上个时代的人物,如何能够和风头正盛的马展相提并论?

可以说,大隋之所以能够重整旗鼓,稳定局势,正因为有马展的存在。

若非马展横扫众多反贼,收复失地,恐怕如今大隋,纵然没有完全覆灭,也只是苟延残喘,不可能像今日这般。

正因如此,这些个百姓对马展也有着绝对的信心。

很快就有人附和道:

“是镇国王亲自出征,那真是太好了,这些乱臣贼子,如何能够与镇国王争锋,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让他们知道厉害。”

旁边之人亦是肯定道:

“虽然大隋还是安稳点好,可是高句丽如此为所欲为,让其他外族知道了,他们会如何处置,岂会甘心熟视无睹?

与其等到后面出事,倒不如快刀斩乱麻,打出我大隋的气势……”

众人一阵叫好,大隋安稳了这些年,百姓对朝廷本就有着相当的认同。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大隋二代君王竟然这么能折腾,直接让强盛至极的大隋,直接天下大乱,分崩离析,陷入绝境之中。

当天下人都对大隋失去信任,朝廷也就无法维持下去了。

可是,随着马展和杨林扶持新君,并且横扫天下后,人心又逐渐归来。

虽然杨广做得不对,太过急功近利,但他终究已经死了。

如果大隋能够变得更好,朝廷能够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又何乐而不为?

而这样的议论,并不只是这一处。

自从杨林和马展商议妥当,便是派人将消息散播出去,也表明了朝廷的态度。

越是在这紧要关头,朝廷就越不能优柔寡断,畏首畏尾,只有足够强势的决断,才能表明朝廷的威严。

——

与此同时。

大兴城内一处府邸中。

有一位身着锦袍的男子在此,他看着前方家丁,不由得皱眉道:

“消息怎么这么快传出去了,杨林和马展他们到底意欲何为?

不过,杨林等人竟然如此果决,要让马展亲自领兵征讨高句丽?此事倒是有些麻烦,立刻将这消息送回族中。”

前方家丁不敢怠慢,连忙拱手领命而去。

至于这男子,则是面露沉吟之色,虽然他们也曾料到,朝廷不会善罢甘休,但这显然不是世家最想要的结局。

他们推动高句丽复国,是为了威慑杨林和马展,让他们知道世家的手段,没有他们想的这么简单。

大家坐下来好好谈,才是最好的结果。

可是现在,朝廷表现得如此强硬,竟然第一时间就下定决心,前往征讨高句丽,难道他们就不考虑,万一输了怎么办吗?

纵然那马展武艺盖世,可战场上的事情,又哪有这么简单?

有高句丽和倭国联手,他们避而不战,坚守不出,只要一直拖下去,败的必然是大隋。

到时候,无论杨林还是马展的威望,都将遭受巨大的打击。

这本是世家预料中的事情,可现在,事情似乎朝着另一个方向走去。

短暂沉默后,这男子缓缓道:

“若这马展,真能轻易覆灭高句丽,我等大族暂时俯首称臣又如何,可要是他没这样的本事,无疑是自取其辱。”

念及此处,男子不再纠结,反正该传的消息他已经送去,接下来的事情,和他没什么关系。

——

辽东之地,平壤城内。

这里原本是高句丽都城,后面大隋覆灭高句丽,在此设置辽东都护府,便是将平壤城改成了辽东都护府的府城。

但现如今,随着高句丽重新立国,这里又重新成为高句丽都城。

虽然先前遭遇大战,但是城中的布置,和往日并没有什么差别。

唯一不同的,就是物是人非,昔日的高句丽王室以及群臣,都已经被杨广俘虏,并且带回了大隋。

至于今日,这些俘虏已经不在大隋手中,而是被逃离的李渊打包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