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哪壶不开提哪壶

众美人太热情了,马展也不好拒绝。

他难得的没去青楼,彻夜陪伴诸位美人,尽心尽力帮助她们疏导情绪。

等到日上三竿,马展从一张大床上醒来,看着身侧仍旧熟睡的美人,便是小心起身下床,收拾了下出门。

昨晚她们太嚣张了,以为人多就能战胜马展,当真是痴心妄想。

在[夜战通神]和[象力不绝]词条的加持下,马展体力是源源不断,想要将他撂倒,可不是随便说说就能做到。

马展吃了早饭,就往王府而去。

他的生活还是很规律的,别看他实力提升很快,天天摆烂也不容易。

等马展到了王府中。

众太保早就起来了,包括裴元庆兄弟,以及姜松、罗成等人,尽皆聚集演武场。

众太保努力自不必多说。

他们在杨林的督促下,那是半点不敢懈怠啊。

虽然昨天被裴元庆和秦用的实力震惊到自闭,但杨林下了命令,他们也只能全力完成,而不敢讨价还价。

整个靠山王府,也只有马展才有和杨林谈条件的本事。

至于其他太保,还是老实点好!

不同于前十一太保有些随波逐流的感觉,秦琼和王伯当还是有自己目标的。

先前秦琼得马展指点,锏法成功突破登峰造极,他心中斗志昂扬,只想要提升自己的实力,重现秦家锏法的辉煌。

他知道自己比不过马展,那就干脆不比了,只要他能够将秦家锏法练到巅峰,那就足以威震天下。

而王伯当,他如今将更多的精力聚集在近战之上,他的箭术已经足够强悍,提升的空间不大了。

只要王伯当的近战实力,能够达到单雄信那等程度,再配合上他的箭术,也是一名非同小可的战将了。

秦用与裴元庆,则是有些针锋相对的意思,他们各自演练锤法,也是想要在下一次比试取得优势。

如此良性竞争,倒不是什么坏事。

另一边的姜松、罗成两兄弟,罗成表现得很坦然,他一边练习枪法,有什么问题就向姜松请教。

对于罗成来说,不管姜松同不同意,这都是他大哥。向自家大哥请教武艺,有什么可不好意思的?

马展目光扫视而过,现在的靠山王府,真是比以前热闹多了。

他熟练的找了块空地,便是躺下休息了。他的破军斩将刀法,距离出神入化境界已经不远了,当然不能懈怠。

时间过得飞快。

转眼就是两个时辰后。

裴元庆和秦用两小子,他们的劲头最足,这么长时间过去,也没有要停歇的意思。

众太保中,丁良已经放下了兵器,来到马展身边。昨天马展走得太匆忙,他都没有怎么和马展说话。

看到丁良,马展笑问道:

“十一哥,我等离开数月,你的枪法练得怎么样了?”

丁良显然没有想到,马展开口就是致命一击,当下有些无语道:

“十二弟,你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我等的天赋,如何和你相提并论?

要我说,如今我靠山王府人才济济,猛将如云,我练不练枪法,也都无关紧要了。”

看得出来,丁良确实很自闭。

其实从丁良方才练武来看,他的枪法进展还是有的。只是这进步速度,和马展等人相比,就差之甚远了。

虽然马展等人离开,但秦用却留在王府中,有秦用的对比,确实令人自惭形秽。

马展听得此言,不禁哑然失笑,答道:

“十一哥此言差矣,就算我靠山王府越发兴盛,但你们都是王府中流砥柱,习武之事当然不能懈怠了。

如今天下虽然安稳,但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发生变故,若是真出了事,什么生意都是空谈,还得是自身实力够强。”

见马展如此认真,丁良也不好辩解什么,现在已经不是他认不认真的问题了,杨林对他们要求严格,想跑都跑不了。

丁良这样说,只是和马展抱怨而已,真要让他和杨林对着干,学马展摆烂,他肯定是没有这个胆子的。

也幸亏,山河醉的生意十分稳定,随着名声日盛,越来越多的商贾慕名而来,他们来登州府进货,将山河醉售往各地。

有着靠山王府的名头,自然没人敢动心思。杨林的威名震慑四方,作为大隋老将,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就算是那些世家大族,他们也不敢主动招惹杨林。

毕竟真得罪了杨林,对他们来说没有半点好处。他们再怎么底蕴深厚,也不代表他们可以为所欲为。

所以,丁良真正要做的,也就是保证山河醉的质量,同时有条不紊的扩张,提高山河醉的产量。

只是这一门生意,就让马展三人赚得盆满钵满。

二人简单聊了一番,这些情况早在马展预料之中。他之所以敢堂而皇之将山河醉推出来,也是因为这个缘故。

靠山王之名,是他们莫大助力。

当然了,今时不同往日,随着马展的不断成长,他的名号也是越来越响亮。

已经有不少人,都听说过安国公之名。

凭借他的本领,想要镇压宵小之辈同样不难,只是没有靠山王这么直接。

毕竟,靠山王这三个字,数十年来早已深入人心了!

一番话说下来,马展又和丁良约好,今晚同游青楼,赏美听曲。

马展顺便将秦琼等人都邀请了一番。

至于裴元庆这些小孩,那就老老实实在王府待着吧,别到处乱跑。

但不等马展等人出发,一名亲兵来到后院,将马展请了过去。

杨林突然召见马展,是情理之中的事。

昨日马展先回了国公府,杨林没有找他,马展就觉得奇怪。

只是杨林到底要说什么,马展也不确定,但以他对杨林的了解,马展立下大功归来,杨林多半给他准备了赏赐。

没有耽搁,马展来到书房,他看见其中那道身影,虽然精气神依旧很好,但鬓边的白发,却不可避免的多了些。

杨林年逾六旬,寻常老者早已颐养天年,含饴弄孙了。可杨林身居高位,从未懈怠,一直兢兢业业,为国操劳。

这样的忠臣良将,确实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