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边鸿的叛变,徐夫人的睿智

孙翊的婚礼结束。

秦谊立即又赶回了庐江。

他总感觉此次去吴郡的直觉不对劲。

回到庐江,立即令严畯派出大量的细作营潜入吴郡调查。

就在秦谊走的当晚。

孙翊的府中。

徐瑛发觉孙翊神情有点不对劲,从小青梅竹马,孙翊大大咧咧的性格,她还是清楚的,可今日却总是有心思。

“夫君,你有什么事,可以和奴家说出来,不要放在心里。”

孙翊闻言一时陷入沉思,缓缓道:“夫人,为夫觉得,这吴郡要有大事发生,弄不好,孙氏族人要遭殃啊!”

此话一出,徐夫人立即眉头紧锁,但没有惊慌。

“夫君,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若是能提前杜绝,防患于未然,也不枉你身为孙氏族长的职责。”

孙翊见自己的新婚夫人如此说,立即道:“就在我们成婚的前一日,在我们孙氏宗庙守灵的周瑜突然来找我,欲重新拥我为主,再造当年孙氏的辉煌。”

“但是为夫当时就拒绝了,后来他悻悻离去,如今孙氏能说得上话的就属三叔孙静,我怕三叔一时糊涂,答应他的请求,那孙氏就会有很多子弟跟着遭殃啊!”

徐夫人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随即镇定道:“夫君,此事不可大意。周瑜此人足智多谋,若他真有不轨之心,三叔又被其蛊惑,后果不堪设想。当务之急,我们需尽快联系三叔,将此事告知于他,让他明辨是非。”

孙翊点头称是,“夫人所言极是,只是三叔一向看重周瑜,只怕他一时难以相信。亦或者三叔心中本就不服主公,如今他一直在家潜心修道,不问世事,若周瑜激起他心中的欲望,那后果不堪设想。”

徐夫人思索片刻,缓缓说道:“夫君,奴家以为,此事当速速禀报云中侯,方为上策;然后再传信给吴郡都尉朱桓,令他时刻关注吴郡的人马调动。若三叔真那样的话,他在吴县的儿子孙瑜,还有留在富春的孙皎,都要派人盯着,防止真如夫君所说。”

孙翊闻言,高兴的拍案而起,“好,夫人果然天生聪慧,就依夫人之计。”

当下,孙翊立即喊来边鸿。

片刻后,边鸿来到孙翊身前。

“孙太守,不知这么晚了,找属下前来所为何事?”

孙翊立即吩咐道:“有几件事让你去安排一下,越快越好。”

“第一,将这封信派人送去庐江主公手上。”孙翊说完拿起案几上的一封书信,递给边鸿。

“这第二,派人紧盯本太守三叔府邸,特别是我三叔孙静和族弟孙皎;”

“第三,继续派人去吴县,紧盯孙瑜的动向;”

“第四,传信给曲阿的朱桓,让他时刻保持警惕。”

边鸿还跟往常一样,拿着书信诺了一声,退了出去。

可刚出了孙翊的府邸,边鸿立即快速赶往孙静的府中。

令孙翊没想到的是就在今日下午,孙静刚刚给边鸿洗脑策反了。

故而,边鸿一出来,立即就出现在了孙静的府上。

“孙公,这是孙太守欲让小的送往庐江的信。”说着,边鸿将孙翊的书信递给了孙静。

孙静打开一看,顿时心都提到了嗓眼,幸好自己提前一步将边鸿策反了,要不然,这信一旦到了庐江,那自己与周瑜的计划将功亏一篑。

“除了这封信,那孙翊还有什么要你做的?”

边鸿立即将孙翊要他做的四件事全部都说了出来。

孙静听后,一拍手,咬了咬牙,心道:本来是想等曹操与那秦谊再次开战,咱们就起兵的,可现在看来,时间不能再等了,当火速派人告知周瑜,此事宜早不宜迟啊!

边鸿看着孙静的表情变化,忙问道:“孙公,那这些事情,我还需要去做吗?”

孙静一皱眉,“你说呢,此事,你就暂且烂在肚子里,就当事情已经做了,若孙翊问起,你就说,已经派人做了,若要问我那两个儿子的动向,到时候随便说说就好,反正就是一切都正常即可。”

边鸿闻言忙称是是是。

孙静立即修书一封,让心腹快马加鞭赶上周瑜,因为周瑜才走了三日。

应该很快便会追上。

此时,秦谊派往吴郡的细作营也探听到了一些风声,将消息传回庐江,但是只知道孙尚香看到的那个神秘人见过孙翊和孙静。

秦谊得知后,眉头紧锁,心道:这孙翊见到那人,居然没有告诉自己,难道他与孙静有什么企图?

随即下令将孙翊,孙静,包括孙翊麾下的边鸿,以及孙静的几个儿子全部监视了起来。

他可不想再接下来的春播之后,若曹操又与自己开战,自己的后方却起火。

而孙翊这边,全然不知边鸿已被策反,还在傻傻地等待着庐江秦谊的的命令。

一连十日过后,已经进入二月。

孙翊没有等来庐江秦谊的消息,而徐夫人也觉得此事有点奇怪。

当晚立即跟孙翊道:“夫君,此事有点蹊跷。”

孙翊眉头紧皱,点了点头,“嗯,夫人说的是,按说这已经十日了,主公应该传来消息了,可为什么一直没有消息呢?”

徐夫人疑惑道:“夫君的书信是由边鸿派人传信的?”

孙翊重重的点了点头。

“是啊。”

徐夫人立即下定结论道:“若云中侯此时未收到信,那问题就出在边鸿,或者边鸿安排的人那里,奴家很是担心,夫君麾下的人全部被三叔所掌控了。”

“夫君,奴家有个建议,你应该立即收回边鸿手上所有的权利,不能再将吴郡的一切事务交给边鸿了,无论他有没有问题,都应该收回。”

孙翊闻言有点为难道:“夫人,为夫本就不善做这个太守,主公也是知道的。”

徐夫人严肃道:“云中侯知道,没有反对,那是对夫君的信任,若此次事情一旦发生,夫君以及全族人都会跟着遭殃。奴家若是云中侯,对于孙氏死而不僵的容忍几乎为零。”

“当初,夫君是主动归顺的,而你又是孙氏如今实际意义上的长子,又为云中侯收复扬州做了很多贡献,可若三叔与那周瑜再次叛乱,那孙氏迎来的将是灭族的可能。”

“夫君的信,说不定根本没有被送往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