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塑胶花

  新的一年来临(1955)。

  年初,英文版《塑胶》杂志,一则长篇的新闻,在塑胶世界传播:香港一家公司,已开发出利用塑胶原料制成的塑胶花,即将投入成批生产推向全球市场。

  维港实业的李家成,看到这则消息后,如迷途的夜行人看到亮光,兴奋不已。

  他认为,欧美的家庭,室内户外都要装饰花卉。这些植物花卉,经常要浇水、施肥、剪修、除草。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许多家庭主妇变成职业妇女,对这些家庭来说,不再有闲情逸致花费时间去侍弄花卉。并且,植物花卉花期有限,每季都要更换花卉品种,实在麻烦得很。

  塑胶花正好弥补这些缺陷。现代人以趋赶时髦为荣,塑胶花的面市,将会引发塑胶市场的一次革命,前景极为乐观。

  他连忙找来收下大将盛颂声和周千和商量。

  “我们也要做这个产品,这将是改变我们公司命运的一件产品!”

  盛颂声看了《塑胶》杂志上的新闻,迟疑的说道:“只是这个塑胶花,已经被注册为专利,看样子,华泰塑胶未必想拿出来分享。”

  李家成说道:“我听说,长江工业集团旗下的瑞贝卡假发,在获得成功后,对于香港想做假发的同仁,并不排斥;凡是派来的学徒,照单全收,甚至对原材料的采购、机械设备的渠道,都大方的告知。显然,陈光良先生高风亮节。虽然这个塑胶花注册专利,但他们未必会严防死守。换一句话来说,我们要千方百计第一时间得知具体的工艺,比香港其他工厂更先一步。”

  “对,只要比其它工厂先一步,我们便能掌握一些小优势。”

  随后,李家成安排一番,决定亲自去打听消息。

  另外一边。

  在观塘的一幢三层工业大厦里,华泰塑胶厂正在安排紧密的生产任务。

  总经理苏东生,此时正在向陈光良做工作汇报:“目前,我们已经招募和培养500名工人,批量生产各式的塑胶花而依托连卡佛、广告宣传、前期建立的欧美代理商(假发),我们的产品可以第一时间向欧美完成销售.”

  陈光良看着生产现场,说道:“可有应对香港众多山寨工厂摹仿的后果?”

  苏东生点点头,说道:“有。第一,我们目前的设备和规模,能让我们第一时间占领市场,特别是拿下欧美的大型代理商;第二,我们要求至少三个月内,技术做到不外流,待我们占领市场后,再考虑放松。”

  市场的竞争,又是时间的竞争;赢得时间,就赢得市场。

  陈光良思索片刻,说道:“那好!三个月时间,倒是足以我们占领很大的市场;三个月后,我们不再设置门槛,但要优先向我们宁波、沪籍的商人敞开技术。”

  “好”

  随后,陈光良考察了生产车间。

  整个三层都是‘塑胶花’生产基地,足足有三万多平方尺,如今连一层都没有占满。

  而华泰塑胶厂已经购入了相当的塑胶机器,随时可以组建一个上千人的工厂。

  各方面来讲,都不是香港那些山寨工厂可以比拟的。

  这样一来,欧美的经销商来港考察,基本就是选择华泰塑胶作为合作。

  华泰塑胶的塑胶花,在短短的两周时间,就已经在香港、东南亚、欧洲、北美铺货。

  不过此时香港一些新产品进入欧美市场,只有通过本港的洋行,他们在欧美设有分支机构,拥有稳固的客户,双方建有多年的信用,例如长江实业集团旗下的连卡佛百货。

  陈光良和苏东生等人,不甚满意这种交易方式,一切都缺乏透明度——塑胶花具体销往何国何地?代理商是谁?到岸价、批发价、零售价是多少?销路如何?消费者有何反馈?

  境外的批发商,也希望绕过香港洋行这个中间环节,直接与香港的厂家做生意,这对双方都大有好处。

  所以,华泰玩具厂在国际杂志《塑胶》等上面,做了广告宣传,吸引海外的批发商前来加盟。

  一名欧洲的批发商布朗斯,就看到这里面的商机,他第一时间订了机票,来到香港考察。

  华泰塑胶厂安排汽车,从机场直接将布朗斯接到工厂,然后用实力来征服。

  “哇偶,很难想象,这是一家香港的工厂!”

  苏东生想说,香港工厂和香港工厂也是有区别的,凡是长江工业集团旗下的工厂,都追求4s管理,且不同于山寨工厂,他们的设备永远保持着‘先进’、‘新’。

  他们的老板对于那种‘压榨劳工来获取利润’的方式非常反感,他们作为管理层都知道一个‘内幕消息’——长江工业集团虽然是本港工厂的巅峰,但利润率却只能说在香港属于中等,因为老板要求给予工人‘高人一等’的福利待遇,要比外面的工厂好。

  假设不是他们的产品,一直属于香港的优等品,或者饮‘头啖汤’,他们长江工业集团可能在香港生产不下去。

  当然这里面的两者关系,本来就是相辅相成,他们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员工的质素水平就高;他们购入新机器、研发新技术,他们获得的利润就更大;他们追求质量品质,他们的工厂就能建立长期的口碑。

  苏东生对布朗斯介绍道:“这是得力于我们是一家大集团,在设备和技术上舍得投入,且塑胶花就是我们研发的专利产品另外一方面,我们工厂实行4s管理制度”

  一下子,让欧美人对香港山寨工厂的印象,发生改变。

  不消说,欧美代理商只要看到华泰塑胶的工厂,无不称赞,并且马上直接进行合作,不再通过本港的洋行。

  春节过后,港府发布新的《建筑条例》,容许楼宇建造高度不再受1903年起实施的普通民房高度以5层为限的规定所限制,可提高民房高度。

  新条例准许建筑物的高度为街道宽度的1.41倍,每层的高度也由3.66米减至2.74米。

  港府颁布此条例,目的是鼓励新建筑物向高空发展,以缓解楼宇供应紧张的困境。而在此之前,若要兴建高出5层的楼宇,得报港督和行政局审批核准。

  香港,终于迎来了地产行业的春天。

  此时‘分层分期’模式在香港已经实行了十年时间(战后就有),但因为各种原因,导致香港的房地产依旧发展得缓慢。

  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起,大量内地居民像潮水一样涌来香港,造成香港房屋严重短缺。一时间在港九各地,到处出现一些简陋的木屋。由于木屋区的大量存在,火烧木屋的情形因而频频发生。

  如1951年11月,九龙东头村发生火灾,烧毁木屋5000多间,灾民两万多人;

  1953年底,石硖尾的一场大火,烧毁了7000间木屋,灾民6万多人;

  1954年7月,大坑东木屋区又发生大火,毁屋2000多间,2.4万多人无家可归……

  由于木屋区火灾频繁,港府于是设立徙置政策,在港九各地建筑多层徙置大厦安置灾民。居住环境恶劣,市民住房严重短缺,成为此时香港社会最严峻的一个问题。

  长江实业集团。

  陈光良得知港府修改建筑条例,第一时间召开了管理层会议,包括严宽、吴新河、陆元台、林鸿英等高层悉数到场。

  “九龙油麻地榕树头公众四方街至东莞街的地盘,规划方案要马上做,这是我们打响长江实业地产的口碑的第一炮!”

  这个地盘有12.3万平方尺,事前他们已经初步规划过,但由于不知道建筑条例的具体细节,所以并没有制作出完整的方案。

  整体的规划,预计就是建设六座住宅大厦,总计1200个住宅单元,以‘口’子排列,中间建有康乐设施.这已经属于‘大型屋邨’或‘小区’的范畴。

  不过长江实业集团对这些规划,早在三十年代的沪市,就已经玩得很娴熟了。

  严宽点点头,说道:“一个月时间,方案图纸就能出来。只是现在港府没有明确‘售楼花’的日期,我们是上半年开始售楼花,还是等合适的计划?”

  陈光良当即说道:“售楼花不急,长江实业集团的资金不缺。与此同时,我们需要购入新的地盘,在这一波地产浪潮中,建筑更多的住宅大厦、商住大厦,以‘售楼花’的方式,尽快获得利润。”

  “是,老板!”

  一众管理层马上明白,长江实业集团的‘不缺资金’,是因为有平安银行的大力支持。

  实际上,长江实业集团从1949年开始,截止1954年底,总计收取租金是2600多万港币;但是,长江实业集团仅在新加坡、日本,购入地皮和物业,就足足花了这个数字;而在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投资了‘香格里拉酒店’,也花了400万美金,还包括收购北角的‘月园’600多万,以及收购连卡佛百货和香港大酒店地盘,又花费1800多万长江实业集团的负债,已经高达4000万港币。

  所以说,长江地产需要在这一波‘地产浪潮中’,赚取客观的利润,才能缓解债务高的问题。

  不过按照老板的意思,是希望等楼价涨一些再卖出去,反正长江地产的利息只需要4%。

  散会后,长江实业集团开始忙碌起来,这家企业的资产值,实际上已经超过置地不少,甚至是很多。仅商业部分,也有香格里拉酒店、香港大酒店地盘、连卡佛总行大厦等。

  从1954年开始,香港商业旺区的地价开始暴涨,有的甚至一年间上涨一倍以上。

  以尖沙咀的商业地皮为例,目前已经涨至150港币每平方尺;而中环的商业地皮,普遍已经涨至300港币每平方尺以上。

  到了1955年,地价继续上涨,预计全年涨势能达到40~50%。

  在这种情况下,香港开始出现大大小小的置业公司,这个年代很多都叫做置业公司。

  这一日。

  陈光良来到中环永吉街9~10号,他旁边的是自己的表弟杨小虎,不对,现在已经更名为杨亦凡。

  自己这个表弟因为向内地运输货物的事情,已经被美国商务部列为‘禁令人物’——不能停靠美国的港口,不能使用美元交易,不能和美国企业做生意。

  不过短时间来看,杨小虎的事业没有太大的影响。

  这不,杨小虎去年买下永吉街的9~10号,在地产领域投资起来。

  “哥,你觉得怎么样?这个地盘能不能建一幢写字楼大厦,好供我家族长期收租?”杨小虎虚心的请教道。

  这些年,他也积累了丰厚的资本,不仅拥有三条远洋船(总吨位1万),而且也购入香港几处物业,包括永吉街9~10号、麦当奴8号(家族住宅)、昭隆街9号三处昂贵的物业。

  “不错的!包括你那个昭隆街9号,这两处商业写字楼物业,够保证你家族一直富贵了。不过重建的事情,大可不必急于一时,等几年也行。”

  “嗯,我也是这样想的。不过被你这样一说,我是真放心了。主要是我打算去东南亚发展一下,香港这边总得投资一些贵重资产,作为后盾。”

  陈光良回头,看着已经成长起来的表弟,说道:“去东南亚发展?”

  这不是和人反着来么!

  杨小虎连忙说道:“就是去做航运,不是投资其它,你也知道,我现在被美国商务部禁令,不能打开局面。东南亚那边的航运,后续能有些机会。”

  陈光良没有劝,而是说道:“去闯闯也好,等六十年代,你再去美国,争取取消掉禁令,应该不难。”

  “好的”

  杨氏家族的未来,成就一个大船东还是没有问题的,再凭借香港投资的物业,也是妥妥的亿万富翁,说不定百亿富翁也没有问题。

  杨小虎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胆大心细,是个敢闯的人物。加上有陈光良早期的提携,如今其资产实力,已经是千万级别。

  事实上,他如果在香港开发房地产,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只不过陈光良已经扶持他到这个程度,自然不会再手把手教他。

  华泰的塑胶花产品,在短短的六周时间,便占领了欧洲、东南亚、香港,就连北美也开始来香港订货。

  事实上,华泰塑胶为了打开欧洲和北美的市场,直接和当地经销商取得联络,不仅在国外报纸和杂志刊登广告,还将印刷好的画册和样品,纷纷寄给一些大经销商。

  没多久,果然有了反馈。北美一家大贸易商s公司,收到华泰塑胶寄去的画册后,对华泰公司的塑胶花彩照样品及报价颇为满意,决定派购货部经理前往香港,以便“选择样品,考察工厂,洽谈入货”。

  苏东生收到来函,立即通过人工接的越洋电话,与美方取得联系,表示“欢迎贵公司派员来港”。

  这家公司是北美最大的生活用品贸易公司,销售网遍布美国、加拿大。

  机会千载难逢,因为手握专利,且自身实力经得起考验,苏东生陪同了贵方考察工厂。

  结果当然非常理想,那就是塑胶花开始大举进入北美的市场。

  请收藏本站:www.b6dbb89.cfd。笔趣阁手机版:m.b6dbb89.c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