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各有喜忧

丫鬟低下头也不回话。.2!芭!看.书¢王* ?勉?废′岳?独.

杨小龙皱着眉头上下打量良久,眉头一挑,跨步越过对方,伸手一拍丫鬟的丰臀,发出清脆“啪”的一声。

“哎呀!羞死人了,这么多人在场,你干什么嘛!”丫鬟着急开口说话。

金花娘子走出屋子,邀功道:“怎么样!我这套易容术是不是很厉害!连老爷都没一下认出来,别人就更难看出端倪了。”

杨小龙呵呵笑道:“要不是她丰满的身材太容易被人记住,我还真没一下认出来。”

“不错!很不错!一会儿你们两人跟着我一起去花园中,咱们测试长沙王与夏大人能不能认出她来。”

金花娘子上前挽住杨小龙手臂道:“那他们也没有认出来,老爷打算怎么赏奴婢呢?”

杨小龙用手捏着金花娘子道:“你想要什么尽管说,老爷可不差银子,这就叫方管家给你买来!”

“嗯”金花娘子思考片刻回道:“奴婢以后出门也想坐轿子,老爷能不能?”

方管家大声咳嗽,提示金花娘子要求过分了。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轿子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能坐,最地要求也是良民,你是罪奴身份坐轿子何事吗?

金花娘子听到咳嗽声,小嘴撅了起来。\看_书+屋?小¨说?网^ _最,新?章?节~更′新/快^

杨小龙笑道:“这个要求也不是不可以,不过上下尊卑和王法还是要遵守的。”

“这样吧,你只能坐两人小轿,不能当着几位夫人面乘坐。”

“如果有外人问起你,就说练功伤了身子,切记万万不能招摇过市,要是让御史们看到会惹来不少麻烦。”

金花娘子瞬间眉开眼笑,脑袋就往杨小龙怀里钻。

随后一句话传来,“等有机会让你见下武昌王妃,听说她是曾湖北第一美人,你记住她的长相,哪天把自己化成她的样子…”

方管家低头看蚂蚁,韩飞云抬头看天,两人心中同时骂道,真变态,以后不会向喜欢人妻的方面发展吧。

杨小龙说完入室内拿出供词,带着两人向花园走去。

路上不放心,再次对韩飞云嘱咐一番道:“一会儿不要开口说话,如果他们认不出你来,你就可以光明正大留在我身边走动。”

韩飞云点头道:“金花娘子已经嘱咐过了,我的新背景也都记熟了,你就放心好了!”

“我放心个屁!我怕你见到武昌王会忍不住出手行凶。·新′完′本*神^站+ ?更′新?最^快′”杨小龙心里最担心这个。

三人走入小亭中,长沙王和夏大人之前见过金花娘子,对新出现的丫鬟看了良久。

但都没认出韩飞云来,也不会往韩飞云身上联想。

夏大人还惦记嫁花小姐,忍不住道:“杨百户,老夫记得你身边之前没有这位丫鬟,难道是你新从牙行求购来的?”

杨小龙露出一脸不解模样,回头看看身后韩飞云道:

“夏大人怎么会没见过,您之前去下官军营之中,她就一直在营帐内伺候奉茶,您是不是记错了?”

夏大人被杨小龙反问给弄蒙了,自己去杨小龙军营办正事,哪能注意杨小龙每个营帐内有没有女人,更不可能会去关注一名奴仆。

“额…这…可能是老夫当时没太注意,你这么一说,我好像是有点映像了。”夏大人不置可否的回道。

长沙王见夏大人都说有映象了,自己又没去过城外兵营,也没把一名奴仆当回事。

再说像杨小龙这种大户人家的子弟,身边没有十多名貌美的贴身丫鬟伺候才不正常,留几位在军营里守着,这没什么可起疑心的。

杨小龙拿来供词,将英丰的先递给夏大人过目,而“韩彩云”的则给长沙王过目。

自己坐在石墩上喝起了茶水,偷偷用眼神瞟着两人,注意他们表情变化,好一会儿应答他们提问。

英丰供词较少,夏大人看的眉头都皱了起来。

现在他越狱潜逃又无法对正真伪,要是一年半载还抓不住他,那这份供词将会被刑部收录存档,等于坐实了他的罪名,再想翻案恐怕就难了。

“韩彩云”供词较多,长沙王每看完一页,就会递给将脖子伸过来的夏大人拿去过目。

长沙王看过几页已经眉开眼笑起来,忽然抬眼望见杨小龙在偷窥自己,便回以一个大大的微笑,意思本王不会亏待你的,好处绝不会少你。

等长沙看完供词,已经压制不住自己心中的喜悦心情,嘴角不断上扬,又拿起石桌上的英丰供

词看了起来。

当两人各自看完所有供词,脸色的表情丰富多彩起来。

长沙王认为供词提交上去,只要查的彻底,武昌王连竞选的资格都没有了。

夏大人对供词中提到的武昌王通倭走私忧心忡忡。

这么大的案子递上去,不用问绝对会引起朝堂振动,那时不知要有多少人因此会人头落地,其中就可能包括自己在内。

杨小龙朝韩飞云着手,韩飞云将狱卒取来的休书端了上了。

“这是英家老爷对韩彩云的悔婚的信件,昨晚狱卒从取回来,殿下请您先过目。”杨小龙请道。

长沙王打开木盒,将信件和婚书展开。

夏大人凑上前简单看了一遍道:“这么说那三姐妹在行刺前与英府没有关系喽!”

“那是不是也可以说明,行刺是她们三姐妹个人恩怨行为,英丰是因与三人有旧情才出手相救。”

长沙王面色不悦道:“夏大人是不是言辞过早了!”

“英丰他若心中没鬼,为什么要深夜越狱潜逃,还救走朝廷钦犯韩彩云,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不打自招吗?”

“依本王看,这所谓的婚书不过是障眼法,英丰是怕哪天事情败露,官府顺藤摸瓜找到英府。”

“提前将三名从小培养的女刺客赶出去,在撇清一切关系,抹除所有痕迹,这样就不会牵连到自家身上。”

夏大人反驳道:“殿下的意思是说英丰密谋行刺,是从儿时就开始谋划了?”

“经过十余年的准备才开始动手行凶杀人,这也不符合正常逻辑吧!”

“假设殿下所言为真,英丰就是早有预谋,那他因何事与武昌王结仇?”

“又为什么不在行刺前将几位藩王的画像交于三姐妹,这样不是可以避免她们三人多次找错仇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