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各自盘算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咱们贵为当朝王爷,怎么能表现出小家子气!”
“再说杨百户用的也是歇后语,又没有指名点姓说皇弟,你做出这番无脑举动,让天下世人知道会耻笑皇弟终身的。”
杨小龙在一边磨牙,好你个肥头大耳的武昌王!
我还没扯你下来趟这浑水,你倒是先做起好人来了。
看似是在帮我说话,实则是把我推出来拉长沙王仇恨,既然你先不仁,那就不要怪我不义了!
长沙王只是被一时气的乱了方寸,现在冷静下来,借着武昌王的话自找台阶下道:“孙秀退下吧。”
孙秀松口气,立马退到一边。
团练亲兵与宗人府侍卫也收个枪弩,双方就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
夏大人见到武昌王前来,自然要拉拢武昌王为自己站台,救出爱徒英丰。
但拉拢武昌王帮自己,并不代表自己会选这位野心勃勃又志大才疏的藩王。
现在为了救爱徒英丰,夏大人只能先忍辱负重,表面上笼络武昌王帮忙,让他先出手救人再说。
等人救出来后,选举的事再慢慢拖着商议好了,至于拖多久,拖到什么时候,那就要看时局变化。
反正官场上永远不会有人把话说死,都在用“拖”字决。
夏大人缓缓道:“长沙王殿下,你刚才直呼圣上名讳,这件大不敬之罪,我会与武昌王殿下向宗人府大宗正详细汇报,也会与杨百户一同上疏朝廷知晓。”
“老臣建议你最好自行上疏向圣上请罪,向大宗正解释具体经过原委,或许还能得到宽大处理。”
“不然等判决下来,殿下您就要被送去中都凤阳好好学习皇家礼仪了。”
杨小龙心里暗骂,你这老家伙,上疏告状就上疏告状。
你扯武昌王一起,我没有丝毫的意见,但你干嘛也要扯我一起!
现在是我在拉你和武昌王趟浑水,不是让你们两人拉着我往浑水里跳啊!
武昌王我看了一眼夏大人,轻轻咳嗽一声道:“皇弟,你怎么能直呼圣上的名讳呢!”
“这下皇兄就是想帮你求情都难了,不过你放心好了,皇兄不会给大宗正的供词中添油加醋。”
“更不会给圣上的折子中对你故意排挤的,毕竟我是你大哥嘛!”
说完,武昌王看向杨小龙道:“杨百户,你是朝廷派来的钦差,看在本王的面子上,就不要用你们锦衣卫那套向圣上打长沙王的小报告了。”
“还是按照朝廷的规矩办事好了,给内阁上折阐明事情经过,让内阁的阁老大臣们商议出一个合理的处罚好了,你看这样做怎么样?”
杨小龙真想骂一句,好你们两个家伙,一个个说的大义凛然,一副正人君子要公事公办的态度。
实际上都是想拉着我一起陪你们对付长沙王,这让我以后怎么退居幕后看你们三人狗咬狗斗啊!
“臣会据实上折向朝廷说明经过,但臣是刚才事件的当事人一方。”
“所以,这折子嘛,臣会按照朝廷‘上请’流程办理。”
杨小龙以当事人身份上折自述,而不是以举报行为上疏,这其中的差距就显而易见了,目的就是为给自己留下一条后路出来。武昌王中心虽有疑惑,但也没做多想。杨小龙确实是冲突的当事人,他这样上疏朝廷自述经过,确实也没有毛病。
而夏大人公开向武昌王主动示好,武昌王收到对方暗示,也在话语中表示会一同出手对付长沙王,这说明两人之间已经搭上线了。
这是官场中的潜规则,两人心知肚明就可以了,至于具体谈利益交换,那就是一会无人时的私聊了。
“武昌王来的正好,咱们继续听杨百户审问人犯,如果审问中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请武昌王当面指出。”
夏大人求人办事,态度自然要放低身价,说话也客客气气,表现出一副自己为武昌王马首是瞻的态度。
武昌王呵呵笑两下道:“夏老大人客气了,本王作为皇室成员,按理来说是无权干涉司法审理。”
“不过本王也不会容忍旁人罔顾法律、颠倒黑白、使好人蒙冤、让坏人逍遥法外。”
“杨百户作为锦衣卫,有历代先帝们授予的锦衣卫司法特权。”
“他又是当今圣上派来的钦差大臣,所以由杨百户来审问人犯,本王认为合情合理合法。”
“要是审问后没什么大问题,也无人提出异议,咱们几人就集体在供词上签字盖章,再报给刑部和吏部留档保存吧!”
杨小龙心中真想刀人。一折腾,我由旁听变主审了!这完全不在自己意料范围啊!
你让我审案?以后出现纰漏,不成了我一个人背锅了!你们倒时可以一推六二五,把责任都撇干净。
不行!绝对不行!
老丈人屡次教导为官之道是不能自己首先担责,实在无法推脱也要扯上大家一同分担责任。
就算出了事那也是法不责众,不会将自己置于死地。
杨小龙出口道:“先谢过武昌王殿下对臣的信任,不过臣认为此案过程复杂,还涉及到刑部英丰有刺杀皇室成员的嫌疑。”
“而臣虽是锦衣卫身份,拥有圣上授予的皇权特许。”
“但臣在没有陛下指示的情况下,是不能乱用特权,这会干扰司法公正性,会让大明百官与天下百姓们质疑圣上无上权威。”
杨小龙先做好一系列铺垫,要拉更多的人下河趟浑水,自己就抽身上岸,看他们在河里挣扎。
看着众人表情,杨小龙继续说道:“按照大明律规定,有涉及皇室成员和勋贵的所有案件。”
“理应由宗人府派出官员与地方司法官员同审,审出结果再上报给三法司与宗人府商议定罪。”
“所以,臣认为,夏大人作为宗人府官员应当参与案件审理工作,还应当请湖北按察使、都察院驻湖北监察御史、大理寺右寺理评事,三人一同到场审理案件。”
“这样有三法司和大理寺官员在场,在有锦衣卫一旁监督审理过程,才更能体现司法的权威性与公正性,上报到京师时也不会受朝廷百官异议,和天下百姓非议。”
杨小龙前后话语说的有理有据。
意思是告诉夏大人和武昌王两人,我只是锦衣卫不是三法司,我代表的是皇帝权威,却代表不了大明王法。
我审出来的结果会被认为是圣上的意思,而不是三法司规定的王法。
报到上面会被人说三道四,圣上也会说我多管闲事,乱用皇权特许。
而你们出面审理案件,那就合情合理合法了,明面上谁也不能从中挑出毛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