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心中有鬼
“现场也探查完毕了,天色也黑了下来,咱们不如回馆驿歇息一晚,这里就交给英丰处理好了,等明日再追查案情如何。”
英丰也赶忙拱手道:“二位大人先回馆驿歇息,下官想再去提审一次翠仙姑娘,看看她能不能再想起些什么来。”
“如果审不出新东西,也没有什么新的发现,下官就让翠仙姑娘在口供上签字画押。”
夏大人一甩衣袖道:“《大明律》规定,皇亲贵族、勋戚大臣、文武百官,不得以任何理由入青楼狎妓,违反者挺仗六十,知情不报者仗六十。”
“青楼女子小翠仙知情不报,导致汝南王被刺杀,按律仗毙。”
“英丰,你审问完小翠仙,如果问不出新的情况,你就按《大明律》对其直接仗毙吧!”
杨小龙摸着下巴,心中暗想小翠仙是本地花魁,如果无人从中牵线搭桥介绍彼此。
那汝南王远道而来又遮掩身份狎妓的情况下,怎么可能短时间内和青楼女子勾搭上?
顺着这个想法想下去,再结合来锦衣卫提供的几位藩王的兴趣爱好,那么有能力、有动机、又想投其所好拉拢汝南王的,也只有武昌王一人了。
官员不许狎妓这条,呵呵!也就明初那会儿管的严,中后期哪个官员还在乎这个。
谁家举办宴会不找几个花魁、头牌、市妓来助兴?
比如最有名的秦淮八艳,她们八人最后不都是被那些高官勋贵买回府当禁脔么。
现在夏大人急着杀人灭口,到底是怕汝南王狎妓的名声传出去,有损皇家名声?
还是怕小翠仙供出武昌王,使皇家更丢脸面呢?或者就是单纯为了袒护武昌王?
不行!必须拦住!自己此行的目的就是为给武昌王找茬来的。
如果小翠仙真是武昌王介绍给汝南王,那武昌王就犯了《大明律》官员狎妓媒合人这条。
圣上同样可以搬出早就被忽视的《大明律》媒合人这条来定罪。
杨小龙上前阻拦道:“英大人,小翠仙是汝南王刺杀案中,室内唯一见过真正杀人凶手的目击证人。”
“本官随要你一同提审小翠仙,如果你问不出新情况,那本官就要缉押小翠仙回锦衣卫看管。”
“等案件破获后将人证与物证一同送入京师中,由圣上亲自定罪发落。”
夏大人呵呵道:“杨百户,我想没有这个必要吧!”
“一个生活在此等污秽场所的女子,将她送入京师由圣上发落,岂不是污了当圣上的眼睛嘛。”
“还是交给刑部英丰去审理好了,等审问结束时多抄写一份供词予你。”
杨小龙拱手朝天道:“下官是锦衣卫,是天子亲军,只受当今圣上调遣。”
“圣上亲自委派下官前来监察案件,下官做事岂敢马虎懈怠,那不等于欺君罔上之罪。”
杨小龙这话说的意思是,我是锦衣卫,只听皇帝命令,任何人都无权指挥老子。
除此而外,还有皇帝授予的独立于朝廷政治和司法体系的皇权特许,谁敢拦着我给皇帝办事,那我可就要打小报告办你了。
“映雪,带人去将小翠仙带来这里,本官要与英大人和夏大人一同审理。”
“等审理完毕就将小翠仙羁押入锦衣卫看管。”杨小龙一点没给夏大人脸面。“是!百户大人,属下领命!”映雪转身提人犯小翠仙去了。
一会儿功夫,小翠仙被带入室内。英丰经过一番从新盘问,小翠仙梨花带雨的叙述案发经过。
其中盘问最多的就是面具男子行刺,和韩氏姐妹入室内做了什么。
小翠仙哭的泣不成声道:“汝南王将小女衣服扒的一丝不挂,小女拼死不愿相从,就用脚将汝南王蹬开。”
“小女在床上无处躲藏,只得蜷缩在床尾位置处。汝南王满脸淫笑,宽衣解带就要扑上来凌辱小女。”
“当时小女害怕极了,就求汝南王放过。可就在汝南王光着膀子要扑上来用强之时,窗户外出现一名头黑色戴面具的人。”
“当时小女看到吓得大叫,那戴面具的人用箭射杀了汝南王。”
“汝南王中箭后,口吐鲜血跌入小女身上,小女被血溅了一身。随后又有两名女子拿着刀闯入房间内,她们将小女身上的汝南王翻了过来。”
“小女记得其中一名女子好像说,‘他不是武昌王,二姐我们弄错了’,说完两人就转身跑出房间。”
“小女当时与汝南王尸体都在床上,汝南王死去的眼睛看着小女,小女害怕极了,就对外喊‘杀人了!救命啊!’,然后小女就被吓晕过去…”
英丰继续问道:“没了?难道就没想起些新的东西吗?”
小翠仙用手帕擦拭眼泪道:“各位大人,小女子真的就知道这么些。求各位大人放过小女子吧,小女子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啊!”
一旁的杨小龙咳嗽一声道:“我看她是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咱们也不要浪费时间了,就让她在供词上签字画押吧!”
映雪将写好的供词拿来,小翠仙简单的看了一遍,就签字按上手印。
英丰将供词收好,杨小龙给映雪使了一个眼色。映雪一把扶起小翠仙道:
“你是重要的人证,现在跟我回锦衣卫,在案子没有侦破前你不能脱离锦衣卫的看管。”
“锦衣卫?我不去锦衣卫啊!小女子去那里就真的活不成啦!我不去诏狱,大人救救我!”
“小女子真的是冤枉的,小女愿意卖身为奴,小女子愿意服侍各位大人起居,求各位大人救救我吧!”
小翠仙听到去锦衣卫,喊出了杀猪般的声音。
一旁的映雪不耐烦的一个手刀砸晕了小翠仙,招呼门外的亲兵将其扛走。
杨小龙拱拱手道:“二位大人,现在唯一的目击者也审问完毕,在下就先离开回客栈休息了。”
“明日一早,在下到馆驿内寻二位大人,再一同商谈如何破案。”
夏大人客套地道:“杨百户为何不住馆驿?这样咱们相见也方便许多。”
原杨小龙心想,不方便,住馆驿一点都不方便!跟你们住一起,那我还怎么收集武昌王的罪证?
那韩氏姐妹中的三妹还怎么私下寻我?万一收集不到武昌王强有力罪证,锦衣卫还怎么栽赃陷害?
杨小龙婉拒道:“夏大人,聚贤客栈是下官好友家的产业,这次来湖北办完案子,还准备前往襄阳好友家中拜会下其令堂大人。”
“下官听好友说,其父有一手笔墨丹青的手艺乃是大明一绝,下官还想借与好友生死兄弟的关系,寻其父多讨要几副画作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