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案发现场
杨小龙拱手回道:“这位大人您说的没错,我们南镇职责确实是监督北镇抚司。”
“但圣上手谕让微臣前来监察刑部与宗人府办案,在下难道敢公然抗旨不从吗?”
两人正在对话中,青楼内又走出一名身穿红袍的年老官员。之前出来的蓝袍官员上前行礼道:“夏大人。”
夏大人微微点下头示意,算是回礼,背着手上前道:“额!老朽是该称呼您为杨百户,还是该称呼您为杨团练使呢?”
杨小龙立马恭敬的拱手回礼道:“原来是宗人府夏大人,您老客气了。”
“下官奉天子手谕,以锦衣卫南镇抚司百户身份前来武昌监察藩王遇刺案的,自然应该使用军职,而不是用江浙总督衙门的文职。”
夏大人回道:“既然如此,那杨百户请进吧!咱们先入案发现场看看,在听听刑部检校英丰勘察现场得出的结论。”
杨小龙伸手道:“夏大人先请!”
客气的夏大人也点点头道:“杨百户请!”
夏大人先迈步,杨小龙才跟上道:“刺杀藩王这么大的案件,刑部只派出区区正九品检校前来?这是不是太儿戏了!”
夏大人回道:“非也!英丰是南京刑部有名的侦捕能手,可谓是年少有才。”
“年纪轻轻就在刑狱上面闯出偌大的名头,所以这次宗人府指名点姓要他前来助老夫一臂之力,并非刑部不肯派出官介更高的人前来。”
杨小龙听后点点头,随后呵呵一笑道:“是下官眼拙了,原来是宗人府亲点的刑部官员,而且您老也没有反对。”
“那说明英大人也确实能力出众,而且非常适合办理此案。”
夏大人停住脚步道:“哦?杨百户何以得出英丰非常适合办理此案的结论?”
杨小龙本就是随声附和好应个景,再顺便派马屁哄哄老爷子高兴,意思说夏大人看对的人准没错。
总不能刚一见面就和当朝一品大员辩论是非吧!
再说夏大人是谁,那是正德帝夏皇后的亲弟弟,自己敢当面说你这老头真是老眼昏花嘛。
这么大的案子,你带个正九品芝麻绿豆的官来充数糊弄,还当现在还是你姐夫正德帝当朝?
世代变了,大人,现在是世宗帝时代,你姐夫的亲妈张太后都被欺负的不敢当众放肆了。
可这些话也就是在杨小龙心里想想,还真不敢开口当众说出来。
要不然自己就算是世宗帝的亲信,这老头也能告自己一个羞辱皇族的大罪。
现在这老家伙明显是故意刁难,看来是想给自己一个下马威,自己还不能不回话,但怎么回话?
本来就是随口拍个马屁,你怎么还认真起来了,这真是他娘的蛋痛。
“杨百户?杨百户?你在想什么?”夏老头一脸欠揍的模样问道。
杨小龙回过神道:“夏大人,下官认为您老请刑部英丰前来,应该是考虑到他的姓氏是英姓。”
“哦?杨百户何出此言呢?”夏大人还是一副欠抽的模样道。
杨小龙被迫营业,只能毕恭毕敬的胡诌八扯道:“英姓是一个为数不多的小姓,但英姓的历史非常久远,可以追溯到尧舜禹时期。”
“英姓祖先是跟尧舜禹并称为‘上古四圣’的皋陶,皋陶是大禹朝廷里的大法官,因执法公正,他被分封到了英国。”
“英国所在的位置恰好在湖北境内,这片地区《山海经》记载叫做英山,这就是英姓得名的源头。”
“所以下官认为,宗人府可能是考虑到他祖上是秉公执法皋陶,按照自古以来选官要家世清白的规矩,他也会继承祖上的传统。”
“还有就是根据英姓的出处,他极有可能是湖北本地人,甚至可能就是武昌府人士,他来此办案可以说要比咱们这些外乡人更加如鱼得水。”
一番东拉西扯,胡乱拼凑的解说后,夏大人哈哈大笑道:“不错!不错!你说的这些理由虽然有些牵强附会,但是有一点让你蒙着了。”
“英丰确实就是武昌府本地人,说的再确切一些,他家就在武昌城外,还是当地的有名士绅。”
“所以这次来武昌办案前,老夫察看刑部各级官员的履历,还有在平日里在刑部的表现,才会向宗人府大宗正提议选他前来处理这桩大案。”
杨小龙歪打正着,侥幸言中,赶紧恭维夏大人道:
“您老慧眼识金,对刑部衙门官员更是明察秋毫,才能从刑部众多官员中选出英丰这等人才,您老不愧为当今的伯乐啊!”
夏大人抚摸胡须道:“行了!行了!你小子就不要拍老夫马屁了啦!咱们上楼去看看案发现场吧。”
两人来到楼上一间女子闺房中,映雪见到杨小龙,上前行礼,用官职称呼道:
“百户大人,属下与刑部英大人已经探初步查完案发现场了。您去追的那两名…”
杨小龙怕映雪将自己追那两名女子的事说出来,立马打断训斥道:“如此没有规矩,咱们是奉圣命前来监察案件。”
“案件破获应有刑部英大人负责,再由宗人府夏大人负责审判皇家案件。”
“咱们的职责是如实向圣上汇报所见所听所闻,保证不偏袒偏听偏信。现在二位大人还没有发表意见,你急着开什么口。”
夏大人人老成精,大有深意的瞟了一眼杨小龙,呵呵一笑道:
“英丰,汝南王是怎么死的,你在现场有什么发现,给老夫和杨百户说说。”
英丰清清嗓子道:“回夏大人话,汝南王到回春院狎妓,找小翠仙姑娘听曲,被人用涂抹了蛇毒的弩箭从窗口处射入后心,箭头当场射穿心脏而亡。”
“根据汝南王随行护卫回忆,汝南王曾多次入回春院狎妓。”
“由于担心藩王身份暴露引起不必要麻烦,所以每次前来都会将随行护卫留在大厅内待令,自己上楼与花魁小翠仙会面。”
“汝南王进屋小半个时候后,就见两名年轻女子闯入小翠仙姑娘的房间,随后听到汝南王的惨叫声。”
“那两名女子行凶后冲出房间,从青楼二楼处跳跃逃离。护卫还说,看身形好像是十多日前入武昌王府地牢劫狱的韩氏姐妹。”
夏大人发出一声:“哦?又是她们!哼!居然敢接二连三的刺杀藩王!她们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吗!”
英丰走到汝南王尸体前,继续道:“夏大人莫急!下官探查现场发现一些与汝南王护卫供词不符的地方,您老请先看这里…”
“这汝南王被弩箭射中死在床榻上,从弩箭的射出的箭道轨迹判断,刺客应该是处于房间窗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