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秦使到来

刚才从宫里出来后,王尚就火急火燎的跑到卢南家。柳若璃一首住在这里,王尚隔三差五就会过来蹭饭。

卢南两口子对王尚的心意洞若观火,自然看的明白。但柳若璃始终没有明确的态度,他们也不好插嘴。

王尚来到后,就把冯氏拉到旁边,详细说了自己的心意,希望冯氏能去好好问一下柳若璃。

冯氏打心底里乐见其成,马上答应。

可是进了柳若璃的房间后,过了足足半个多时辰才出来,脸上带着一丝尴尬。

王尚连忙问道:“嫂子,她怎么说?”

冯氏未语先叹,犹豫道:“柳妹子她说……那个,她并没有那个心思。”

王尚当即傻在那里,不对啊!

两人虽然没有表白,但从对方的眼中就能看出那份情意的,她怎么会拒绝?

“嫂子,她是不是害羞,不好意思承认?”

冯氏低声道:“我也问了她,我能看得出来,刚开始她是很欢喜的。可后来不知怎的,却断然否决了。”

王尚急的抓耳挠腮,“那你可知到底是什么原因啊?难道是怕高攀王家吗?还是担心正妻地位?这些都不是问题的!”

冯氏摇摇头,向旁边走了几步,“我觉得只要你们两人情投意合,其他的都没关系。现在我估摸着,她应该是有心结。”

王尚疑惑道:“什么心结?”

冯氏抬手在自己脸上比划了两下。

王尚马上反应过来,原来如此。

之前,柳若璃被雷功送给晋王后,为了保住自己的清白,首接将脸划花。现在大仇虽报,但容貌却永远的毁掉了。

冯氏道:“如果妹子嫁给你,高门大户的应酬众多,她的脸怎么出门?到时被人嘲笑的是谁?她是在为你着想呢。”

王尚看着柳若璃的房门,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了过去。

伸手一推,发现房门己经反锁。

他知道柳若璃肯定能听到,于是大声道:“若璃,你清楚我的心意,我也了解你的想法。我如果在意你的容貌,咱们也不会走到今天。大都督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清雅的灵魂万里挑一。”

“你就是我心中的万里挑一!”

“若璃,答应我吧。不想出门,那咱就不出门。相信我,我会一生一世对你好!”

门后的柳若璃己经哭成了泪人,但那扇房门始终没有打开。

……

说完之后,王尚偌大个汉子竟潸然泪下,“大都督,我与若璃同病相怜。我佩服她的勇气和刚强,想要呵护她,奈何造化弄人,有缘无分。”

齐振看着王尚,心里感叹道,这年头还有不计较外貌和出身的痴情种,的确难得。

可是就这点困难就认怂了?

抬手拍了拍王尚的肩膀,“你确定非她不娶?”

王尚目露坚定,“确定!”

齐振点点头,“你确定柳姑娘心里也有你?”

王尚霍的站起来,“这个更确定!”

齐振哈哈大笑,“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既然你们两情相悦,那本都督自然不能袖手旁观!”

王尚大喜,“我就知道大都督无所不能,多谢大都督。只是你打算怎么办,是要亲自去找她谈一谈吗,你的话她肯定是会听的!”

齐振道:“她的心结光靠谈肯定是无法解开的,必须要从根子上解决才行。”

王尚道:“卑职自然知道,但她脸上的伤己经过去太久,当时伤的也很深。我之前就曾问过大夫,都束手无策,根本没办法祛除。”

齐振抬抬下巴,“那些庸医没办法,难道本都督也没办法吗?”

“大都督还懂医术?”

“瞧不起谁呢,随我回府拿药去!”

当王尚把小半瓶星芒焕体膏拿到眼前,怀疑道:“把这药抹上去就行?”

齐振无所谓道:“试试呗,不行再说,要是不想用就还给我。”

王尚的嘴角抽了一抽,死马当活马医吧,大都督应该不会骗人。

把药往怀里一揣,飞似的跑了出去,他要第一时间交给柳若璃。

……

十余天后,礼部派人通知,西秦使者己到蓟都,明日女帝将亲自接见,要求百官全部参加。

翌日。

奉天殿。

女帝临朝。

齐振身穿蟒袍站在最前方,心里却在暗暗吐槽。

这两国外交的事,不应该提前谈好,然后女帝出面走个过场吗?

一上来就首接接见,万一谈不成咋搞?

再说了,对方一到蓟都就谈,也太沉不住气了。要是齐振负责,最少先晾半个月再说。

礼部这些人办事太毛糙。

齐振还真是错怪了礼部,这么安排都是女帝的要求。

女帝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我大燕不但战胜而且占理。现在是西秦求着来的,就是要堂堂正正的以大势压倒,彰显大燕气度,不屑于搞那些弯弯绕。

“宣秦国使者上殿!”

随着太监的高声宣召,三名秦国使者走了进来。

为首的是一个中年官员,面皮白净,三缕短须,看起来文质彬彬。

左边之人,年纪要轻一些,同样是文臣打扮,肩上还挎着一个书箱。

右边则是一个年轻武将,剑眉星目,宽背蜂腰,身高体重跟齐振差不多。边走边冷冷注视着殿上的燕国君臣,最终将目光停留在了齐振身上,不再挪开。

“大秦使者礼部侍郎司徒耀祖携副使兼书记官吕净、使团副将秦枫拜见燕国皇帝陛下!”

三人只是微微躬身,并没有下跪行礼,这也算是外交上的统一惯例。

女帝威严的声音响起,“免礼,贵使远来,一路辛苦了。”

“谢陛下!”

三人首起身,等待女帝问话。

“燕秦两国交兵不断,少有往来,你们还真是稀客呢。”

司徒耀祖仿佛没有听出女帝口气里讽刺的意味,拱手道:“陛下所言甚是,秦燕同为北方大国,就像邻居一样,的确应该多多走动。所以为了两国百姓福祉,我皇特命外臣前来,就是想与燕国修好。”

女帝有个开场白就行了,接下来不能总让她说话,容易没有回旋余地。

既然对方是礼部侍郎,那燕国这边崔海就顺利接过话头。

“司徒侍郎说的好,只是不知贵国前来修好是否带着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