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替代方案
当天晚上,秦浩再次来到苏晓的公寓。这一次,他带来了一对音乐会门票。
贝多芬交响曲,他有些紧张地递上门票,下周六。如果你有空...
苏晓接过门票,嘴角扬起温柔的弧度:我以为你永远只会请我讨论法律问题。
秦浩鼓起勇气,轻轻握住她的手:苏晓,这段时间我明白了一件事。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只要有你在身边,我就有信心战胜它。
苏晓的眼睛在灯光下闪烁着光芒。她向前一步,轻轻拥抱了秦浩:音乐会我很乐意去。但现在,我们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拯救华创,记得吗?
清晨六点,华创总部大楼灯火通明。秦浩站在量子实验室中央,面前是一台被拆解的量子计算机原型机。他的指尖轻轻抚过那块小小的量子处理器芯片——来自外国硅谷的最后一批货。
真的没有替代方案了吗?他问身旁的芯片专家李明。
李明推了推眼镜,镜片上反射着冷光:这块芯片集成了128个量子比特,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商用量子处理器。国内最好的中芯国际只能生产28纳米工艺的传统芯片,距离这个水平至少差五年。
实验室的门被推开,苏晓快步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叠文件:坏消息,台积电正式通知终止所有合作,连已经下单的芯片也拒绝交付。
秦浩的拳头重重砸在实验台上,震得几个精密仪器嗡嗡作响。三个月前,华创还是全球量子计算领域的明星企业;现在,他们却因为一纸禁令面临技术断供的绝境。
破壁计划进展如何?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研发团队已经连续工作72小时。李明调出一组设计图,我们重新设计了量子比特架构,避开了所有外国专利。但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没有能够生产这种芯片的光刻机。
苏晓的手机突然响起。她接听后,脸色变得更加凝重:外国商务部刚刚更新了实体清单,禁止任何使用外国技术的企业向华创提供服务。这意味着连欧洲和日本的半导体设备厂商也无法与我们合作。
实验室陷入死寂。秦浩走到窗前,望着初升的太阳。华创园区里,员工们正陆续上班,他们还不知道公司正面临怎样的危机。
召集核心团队,秦浩转身,声音异常坚定,是时候启动长城计划了。
一小时后,华创最顶尖的二十名工程师聚集在绝密会议室。秦浩在全息投影上调出一份标有绝密字样的文件。
长城计划是我三年前秘密启动的备胎项目。他的声音在会议室回荡,目标是研发完全自主的量子芯片生产设备,从设计软件到制造设备,不依赖任何国外技术。
投影上显示出一系列惊人的研究成果:自主设计的量子架构仿真软件、新型量子材料合成工艺、甚至是一台原型光刻机的设计图。
工程师们发出阵阵惊叹。沈薇激动地站起来:秦总,这些成果足以让我们突破封锁!为什么不早点公布?
因为不成熟。秦浩摇头,按照原计划,至少还需要两年时间才能量产。但现在,我们别无选择。他调出一张时间表:从今天起,华创进入战时状态。我们要在六个月内,完成从芯片设计到制造的全产业链攻关。
这不可能!首席技术官张毅脱口而出,光是光刻机的精密零件就需要...
沪地微电子已经突破了28纳米光刻技术。秦浩打断他,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发的新型量子材料性能超出预期。中科院计算机所提供了完全自主的芯片设计软件。我们不是孤军奋战。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秦浩环视每一位团队成员:这不是华创一家公司的战斗,而是国家科技自主权的生死之战。愿意加入的,签下这份保密协议;有顾虑的,现在可以离开,不会有任何不良记录。
没有一个人动。片刻后,沈薇第一个走上前,在协议上签下名字。紧接着是张毅、李明,以及所有工程师。
苏晓站在角落,看着秦浩挺拔的背影。在这一刻,她看到了十年前那个在《自然》杂志上发表革命性论文的年轻科学家——眼中燃烧着改变世界的火焰。
会议结束后,秦浩将苏晓单独留下:我需要你联系国际法律团队,研究如何绕过外国禁令,获取一些关键原材料。
苏晓点头:已经在做了。另外...她犹豫了一下,我父亲在瑞士有一家精密仪器公司,可能能提供一些非外国技术的设备。
秦浩惊讶地看着她:你父亲是苏世民?苏氏精密集团的创始人?
我们关系不太好。苏晓苦笑,但为了华创,我愿意联系他。
秦浩突然意识到,他对这位朝夕相处的法律顾问了解得太少了。每次他以为已经看清苏晓,她总会展现出新的侧面。
谢谢。他轻声说,不只是为了这个。谢谢你一直站在华创这边。
苏晓的眼睛在晨光中闪烁着琥珀色的光芒:我不仅仅是为了华创。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某种无需言明的情感在静默中流动。秦浩正想说些什么,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推开。
秦总!李明气喘吁吁地冲进来,实验室出事了!量子模拟器出现严重错误,所有测试数据都可能被污染!
华创地下实验室里,工程师们围在一台巨大的量子模拟器前,面色凝重。屏幕上不断闪烁着红色警告,复杂的量子态方程显示出不可能存在的数值。
什么时候发现的?秦浩俯身查看代码。
凌晨三点左右。值班工程师调出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