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分析

我们可以试试。秦浩立刻明白了其中的价值,但需要详细的信号分析数据。

杨工程师看了看沈教授,得到默许后点点头:可以安排。不过需要你们签署保密协议。

参观结束后,四人带着满满的笔记和几张特许外带的资料照片回到华创科技。沈教授因为学校有课先离开了,临走时特意叮嘱:商用设备最看重可靠性,宁可性能低些,也要确保任何环境下都能工作。

这句话成了秦浩团队设计商用适配器的指导原则。接下来的一周,他们几乎足不出户,日夜不停地修改设计方案。张明远负责电路板加固和温度补偿设计,沈薇研究防尘防潮措施,秦浩则综合各方需求,确保适配器能与部队现有设备兼容。

最大的挑战来自宽温工作需求。普通电子元器件在极端温度下性能会大幅下降甚至失效,而商用级元器件又极其昂贵且难以获取。

又失败了。第八天晚上,张明远沮丧地摘下眼镜,揉了揉通红的眼睛。工作台上,最新制作的样品在低温测试中再次失灵。

秦浩检查着电路板:是不是这个三极管的温度特性不匹配?

问题是我们找不到更好的替代品。张明远叹气,商用级元件要外汇指标,我们那点配额连基本需求都满足不了。

沈薇从资料堆里抬起头:我有个想法。既然找不到宽温元件,我们能不能用普通元件加上温度补偿电路?

秦浩眼前一亮:说具体点!

就像人冷了要穿衣,热了要脱衣一样。沈薇越说越兴奋,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监测系统,实时检测环境温度,然后自动调整电路工作参数来补偿温度影响!

张明远猛地坐直了身体:这...这理论上可行!但实现起来相当复杂...

再复杂也要试!秦浩已经拿起铅笔在纸上画起来,沈薇,你负责温度传感部分;明远,计算补偿参数;我来设计控制电路。

三人又熬了一个通宵。当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店里时,一个全新的设计方案终于诞生了。

如果这个能成,将是革命性的突破!张明远的声音因疲惫而嘶哑,却掩不住兴奋,国内外都没见过这种自适应温度补偿的设计!

秦浩看了看手表:离赵院长来验收只剩三天了。明远,你赶紧睡会儿,我和沈薇先做第一版样品。

张明远摇摇头:我还能坚持。他转向沈薇,你那个温度传感器的选型定了吗?

三人继续埋头工作,连午饭都只是随便啃了几口馒头。下午,沈教授突然来访,还带来了一个意外的客人——黎京计算机厂的赵国强。

赵工!秦浩惊喜地迎上去,什么风把您吹来了?

赵国强笑着拍拍随身携带的旅行包:听说你们接了个硬活儿,我特地送些弹药来。他打开包,里面是各种精挑细选的电子元件,这些都是我们厂攒下的宝贝,有些是进口货,应该能满足商用要求。

秦浩如获至宝,立刻翻看起来:太好了!这个运放正好用在我们温度补偿电路上!

沈教授查看了他们的设计方案,频频点头:思路很新颖。不过,他指着控制电路部分,这里如果改成模块化设计,会更便于维修和升级。

模块化?秦浩皱眉,但那会增加体积和成本...

商用设备不怕体积大一点,更看重可靠性和可维性。沈教授解释道,战场上可没有精密的仪器和熟练的工程师,必须做到任何一个士兵都能快速更换故障模块。

秦浩恍然大悟:有道理!我们重新设计!

赵国强送来的元器件和沈教授的建议如同及时雨,大大推进了项目进展。第三天晚上,第一台商用加固型打印机适配器原型终于完工。它比民用版本大了近一倍,外壳是厚重的金属,内部电路被分成五个可插拔模块,看起来结实得像块砖头。

丑是丑了点,但应该够结实。张明远摸着适配器粗糙的外壳说。

沈薇已经准备好了测试方案:先做常温测试,然后高低温循环,最后是震动和防尘测试。

测试结果超出所有人预期。在模拟的极端环境下,这台其貌不扬的适配器表现出惊人的稳定性,完全达到了商方要求的技术指标。

我们成功了!当适配器在零下20度的低温箱中依然稳定工作时,沈薇激动地抱住了秦浩。

秦浩也难掩兴奋:明天赵院长来验收,一定会满意的!

然而,就在验收前夜,一场激烈的争论在团队内部爆发了。

我认为应该把温度补偿技术用在民用版本上!沈薇坚持道,这将是我们超越莱茵科技的关键优势!

秦浩却持反对意见:太冒险了。这个设计还没经过长期稳定性测试,贸然用在民用产品上,万一出问题会砸了我们的招牌。

可商方测试已经证明它比现有设计更可靠!

商用和民用是两码事。秦浩耐心解释,商队能接受更高的成本和更大的体积,普通用户可不行。

沈薇的脸涨得通红:秦浩,你太保守了!技术领先就是要敢为人先!

这不是保守,是对客户负责!秦浩的声音也提高了。

张明远试图打圆场:要不...我们先小批量试产?

不行!秦浩和沈薇异口同声地反对,然后惊讶地看着对方。

争论持续到深夜,最终不欢而散。第二天一早,当秦浩和张明远准备迎接赵院长时,发现沈薇留下了一张字条:

我回学校实验室完善温度补偿技术。祝验收顺利。——沈薇

字条上的字迹有些潦草,看得出写的时候情绪激动。秦浩叹了口气,把字条塞进口袋。现在不是分心的时候,商方的验收关系到华创科技的生死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