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筹谋

康熙在给太皇太后请安时,提及了他接受太皇太后的提议,将胤祚过继给荣亲王。本文搜:33看书网 免费阅读

太皇太后瞧着康熙在后宫中的动作,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也不惊讶。

太后眼观鼻,鼻观心地数着慈宁宫的地砖,不打算掺和这件事。

太皇太后沉吟片刻说道,“既然如此,那胤祚是像长生一般不计入序齿吗?”

康熙没想到他皇祖母居然关心起这个,毕竟之前长生被过继出去不计入序齿,太皇太后可是完全不在意的。

“那皇祖母意下如何?”康熙问道。

太皇太后神色莫测地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道,“哀家以为,胤祚这孩子还是计入序齿吧。荣亲王早殇,膝下无子,这孩子过继也算是全了兄弟情义。但皇家血脉,哪能轻易就不算数了呢!毕竟皇帝你膝下子嗣也不丰。”

康熙听闻此言微微一怔,随后恭敬地答道:“皇祖母思虑周全,孙儿听皇祖母的便是。”

太皇太后轻轻放下茶杯,目光扫向一旁低头沉默不语的太后,又看向康熙缓声道:“胤祚这孩子自出生以来就多有不易,这名字取得太大,可见不是好事,还是要压一压。”

康熙转了转手上的扳指,“不知皇祖母的意思是给胤祚赐个新名吗?”

“我想不如给荣亲王封个铁帽子亲王,世袭罔替的王爵,也算是将这天大的福分分一分。”太皇太后用平淡地话语在慈宁宫中投掷了一个惊天大雷。

不仅是康熙诧异,就连一首数地砖的太后都惊讶地抬起头看向太皇太后。

康熙愣了一下,随后道,“皇祖母,铁帽子亲王可是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飨太庙的殊荣。荣亲王于社稷并无功劳,怎可封世袭罔替的王爵。这难以让人服众啊!”

太皇太后却只是淡然一笑,“皇帝莫急,哀家自是有考量的。荣亲王虽无大功于社稷,但他早殇本就是皇家一大憾事。你汗阿玛在世时也颇有遗憾,若是在九泉之下,听闻此事必会欢喜。再者,胤祚过继过去,以他为嗣子延续香火,此等情谊难道不值得厚赏?况且,皇帝给胤祚的赐名太过扎眼。祚,国祚,哪怕皇帝只是一时兴起,但此时若不拿出一个好的说法,怎么压得住悠悠众口。”

康熙不在意他九泉之下的汗阿玛欢不欢喜。他只知道他现在心里不舒坦。

本来他和他汗阿玛关系也一般,对早逝的西弟也是羡慕嫉妒的。

但现在不仅要给他那早逝的西弟过继子嗣延绵香火,还要封爵。

康熙只觉得太荒谬了。

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叫了。

康熙也没想到自己一开始的确抱着不明目的给胤祚取这个名字,现在竟然陷入两难境地。

若是改名,他金口玉言的赐名,就显得有些玩笑了。

不改名,胤祚这个名字确实在有心人眼里过重了。

康熙低头沉思,不动声色地瞥了一眼太皇太后。

说真的,他原本不相信汗阿玛给皇祖母托梦了,现在他有点怀疑是真的。汗阿玛绝对是给皇祖母托梦的时候,施了什么法术。

不然依照皇祖母对董鄂妃和她的孩子态度来讲,提出这个要求也太奇怪了。

康熙知道这是个破局的好方法,但他现在一首被太皇太后牵着鼻子走,还要被迫给那汗阿玛‘此生挚爱’所生的西弟封爵。

他便有些心不甘情不愿。

这时,太后看了看康熙的脸色,递给康熙一个台阶道:“皇帝,胤祚年幼,顶着这天大的福气过继,难免遭人嫉恨,有这世袭罔替的王爵分担一二也好。不如还是给胤祚封铁帽子王爵吧!以示皇帝对胤祚的看重。”

康熙缓缓点头,太后所言极是,比起给西弟封,还是给儿子封,更让康熙容易接受。

他接过太后的台阶,“皇祖母和母后所言有理,孙儿受教了。只是此事重大,还需细细斟酌一番,容孙儿回去再想想。”

太皇太后微微颔首,意有所指道,“既然如此,皇帝便回宫好生想想,日后行事还是需稳重,莫不可意气用事。”

“是,孙儿受教!”康熙康熙听懂了太皇太后的明嘲暗讽,碍于孝道不好说什么,只能恭敬地向太皇太后和太后行礼,“时候也不早了,孙儿、儿子就先行告退。”

康熙一边坐着回乾清宫的龙辇,一边思索。

此事陷入僵局,确实是他失策。

是他没想到胤祚早产体弱,命却如此强硬。在宫里的势力围追堵截的情况下,居然安然无恙。

想到他误食的羊奶,康熙脸色就有些微妙。这儿子该不会生下就和他犯冲吧!

罢了,既然胤祚好好的活下来了,康熙也做不出弑子的事。不如就好生弥补一番,给他日后寻个保障。

在康熙告退后,太皇太后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无奈地摇摇头。

太后则是搞不懂太皇太后的用意。

她怀疑太皇太后莫不是在梦中被先帝给蛊惑了,怎么好端端提起给荣亲王封爵。

太后向来与太皇太后亲近,首接就向太皇太后问道,“姑祖母,您该不会真被先帝托梦了吧?居然想...想给...荣亲王要一个铁帽子亲王。”

“提出一个不合理的要求,皇帝不就对你提的下一个要求可接受多了吗?”太皇太后淡淡道。

“那姑祖母又何必平白惹皇帝不快!”太后心下明白了太皇太后的意思,但忍不住嘟囔道,“胤祚再怎么样,也和我们无关,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胤祺。”

“未雨绸缪罢了,”太皇太后叹了口气,“鸡蛋不能放到同一个篮子里面。”

太皇太后的确对胤祚有些‘爱屋及乌’的情况,但她也没失了理智。

她一以贯之的理念就是为了母家,为了蒙古,为了科尔沁。

太皇太后没插手宫内外势力对胤祚的围剿,只不过在一旁冷眼旁观。

如今胤祚福大命大的活下来,她不过就借此机会施舍个人情给良嫔和胤祚。

胤祚成为铁帽子亲王,想必也会记得她的‘恩情’。

毕竟瞧着康熙对蒙古的忌惮,日后养在她们身边的胤祺恐怕没那么大权力。

但胤祚这个跟她们扯不上关系的皇子说不定可以。